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

时间:2022-10-22 09:52:32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

纵观当今的中学语文教学,知识论,单调论仍很有影响。单纯传授语文知识,冷冰冰的教学,课堂上一滩死水,学生的厌恶情绪与日倍增。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的语文课堂基本上被如此局面统治着,若不改革,必将误人子弟。情境教学正是打破这一僵局的重磅炸弹,破旧立新才是出路。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世界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只要它能开放出特色来,它就有生命。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深入钻研课本

人们常说医生的功夫在临床,教师的功夫在课堂。一堂好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课堂内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然而,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却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重点,把握教学难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主次分明。抓住课文的难点,设计教学的形式,问题的处理方式才不会单一,课堂教学才会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备好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必须了解学生。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一个现实,处理好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这个问题,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加强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

课堂训练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设计并运用好听说读写训练,既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听的训练。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听录音朗读,听教师范读等,来激感,培养兴趣。

2.说的训练。教师可根据实际,设计“主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思考。然后,让同桌、小组讨论,或是全班性汇报,或是让学生质疑、释疑解难,使学生积极地多动脑筋多动口。这样,一则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二则通过教学信息互通交流与反馈,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再进行有的放矢的“导”,以促进学生认知的良性循环,使学生“最近发展区”获得新知。说的训练形式多样,可采用看课题,说题旨,培养学生思辩能力;看插图,说图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口头表达能力;学词语,说句子,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读语句,说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品段落,说段意,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抓中心,说体会,培养学生语言传情能力。

3.读的训练。《新课标》非常重视读,总目标,阶段目标都着重指出读的重要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实质就是导读过程。读的形式也很多,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略讲、精讲的需要等,选择读的时机和形式,而不能为读而读,流于形式。

4.写的训练。只要我们随手翻开语文课本,就可以发现课后有许多练习都与写有关。教师切不可简单地以讲来代替,应让“写”进入课堂,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写,写自己所见,写自己所闻,写自己所感,包括画画、写写、批批改改。加强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充分利用“写”这一练习来巩固记忆。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实践证明,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

四、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要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把心理品质引进教学

有经验的老师一定都有深深的体会,课上得好固然重要,但学生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预习习惯,良好的听讲习惯,作笔记习惯,良好的书写、检查、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以及兴趣、动机、情绪、意志、自信心、独立性,吃苦耐劳,踏踏实实,坚强勇敢等等非智力因素,在一个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中占有相当的一席之地,成为学生有效性学习不可缺少的因素。不仅学生是这样,即使是老师,我认为也同样不可缺少对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有较好的素质和表现力能上好一节公开课,也能自觉地,默默地,不厌其烦,吃苦耐劳地批改每一个作业本,进行每一次作业讲评,辅导每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的教学要有效性,绝对少不了学生和老师都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这是我体会很深的一点。我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教学质量较高,一个好的作法是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把课讲精讲到点子上;一个是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严格要求,自己也精心批阅作业。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两者缺一不可。

总之,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获得较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发展,学习态度和习惯得以养成。这种“有限的教学时间”,涉及到一节课、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一个年段,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一堂课,让每一节课上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并达到收获的最大化。

上一篇:高中政治教学要兼顾德育与高考 下一篇:水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