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学生成绩学习execl数据处理与统计

时间:2022-10-22 09:47:33

巧用学生成绩学习execl数据处理与统计

内容摘要:学习execl的数据处理与统计,课本中的例子对学生来说学习兴趣不大,创新性地采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期中考试成绩,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益于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的问题,益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execl 数据处理与统计 考试成绩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课本中的素材、实例给我们的教学指引了方向,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教材中案例反映了编写人员的教学理念,而案例的选择是根据他们对于学生情况的了解与分析。但是,不同地区与学校的学生群体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取舍,"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的添加一些素材,改变一下教学方法,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描述:

在学习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四章《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节《数据处理与统计》时,在一(1)班上课时采用的是教材提供的素材:兴趣小组报名.xls等,学生的兴趣不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按时完成。

下午在一(2)班上课时我采用的学生在上学期期中考试成绩的文件,学生看到了熟悉的名字,自己的班级,学习的兴趣立即提高了。在上课的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看到的是你们上学期期中考试测试成绩,你们的班主任老师要为同学们排名次,那么你们就帮助老师把你们班同学的成绩排出来好不好?那么如何来完成呢?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看书、讨论来完成任务。完成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来进行汇报。那老师还想算出各科成绩的平均分,如何来解决呢?你知道我们考试的考场座位是怎样安排的吗?......就这样,按照教学的要求,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学生在一起看书、讨论、操作,最后,一节课下来全班基本上都学会了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而且都能够触类旁通的完成其他函数的计算。

反思分析:

比较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我发现:在分析数据的时候,由于采用了与学生自身有关的材料:学生感兴趣的考试成绩统计表,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的提高了。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有了较高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的教学就得心应手了。

一、添加学生成绩的数据,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之前给学生提出的任务又都是学生一直感到很陌生的,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具有吸引力的任务,能让学生完全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中,这种做法也是学生的一种认知需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最后达到了高效的教学。我们可以尝试改变课本的一些例子,添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素材实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第3章"设计应用文档"时,书本提供的是《生命的拔节》等文字素材,我把有关学校的有关文字介绍,图书等素材提供给学生,以《我们美丽的校园》为主题进行学习设计,学生看到的是身边的事例、图片,制作起来兴趣很高,即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对学校的感情和集体荣誉感。

还有在学习《多媒体作品制作》中教材选择制作一个介绍苏州园林的多媒体作品,对苏州地区的学生可能吸引力比较大,但是对本地学生吸引力就不那么大,在教学中再用它作为任务吸引学生兴趣的程度就不那么强烈了,在教学中对教学任务进行重新设计,选取了以介绍"徐州汉文化"为主题的制作,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方式收集了相关的素材进行交流制作,制作完成之后,小组评选优秀的作品在校园网上进行展示,让学生成分感受到创作的成就感,同时通过学校其他老师的浏览也改变了一贯的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偏见。

二、由浅入深,益于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的数据处理与统计

Excel软件是一个很实用的应用软件,它有很强大的功能,随堂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运用极广泛,可以应用于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如商店里物品的统计、比赛打分等。课堂上,通过教师提供的成绩对数据的处理和统计,这只是学习的第一步,培养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学习中探究的意识,去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据分析与统计,这才是最重要的一步。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大量的数据,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来来进行处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大胆实践和反复尝试,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不仅要关注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要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或融合,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生学习的手段;还要教育学生负责地使用信息技术,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学生在做数据的处理与统计时使用的是自身的成绩,虽不是分析成绩,但是学生在处理的过程中,也会关注自身与他人的成绩,看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有利于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当然,根据学生实际,创新使用教材,并不是完全摒弃教材中的素材、实例,教材的实例都是经过专家推敲,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整合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丰富课程资源,建设适合学生的内容体系。在对教材进行重组时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从教材的内容、要求等方面进行灵活处理,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个问题值得商榷:现在都提倡学生的成绩是个人的隐私,不能公开。我的处理方法是:提供的是学生在上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间隔时间比较长),告诉学生这个成绩不能反映你现在的学习状况,我们只是利用它来学习数据的处理与统计,而不要在分数上计较太多。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初中信息技术》(上册)【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高中物理习题课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新课标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