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导入,让学生引领

时间:2022-10-22 09:21:27

课文导入,让学生引领

摘 要:“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传统的课堂导入总是教师在唱主角,存在着盲目随意、单调枯燥、机械生硬的低效导课现象,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怎样让学生在导入环节“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实践中试图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导入;引领;评价阶段

为把新课程这一目标真正落实到教学中,我接任新高一两个班语文课时,准备用两年的时间来尝试探索高中语文“学生导课法”改革实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学生导课法”,来引领学习课文,旨在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具体做法如下:

一、准备阶段

在高一的第一学期进行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培养,主要是由教师对高中新课程学习目标要求及方法的具体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学生导课打好基础,同时培训指导语文课代表进行课文导学的引领示范。第二学期开始由全班学生尝试导课。具体做法是:在开学第一天,把本学期要学习的课文分配给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一般3~5人,原则上每人负责一篇课文的导学),要求每小组导课的同学从三个方面准备导课:一是为这篇课文写一段(200~300字)导入新课的演讲词。二是要求查阅有关课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相关资料,准备给同学们介绍交流。三是从读音、字词、句段、篇章等各方面全面研读文本,准备在互动交流问题质疑时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其他同学在课前预习课文时都要找出自己自读的问题,导学环节交流提问)。

根据教学进度,每个学生为引领全班同学学习课好导课准备。到教授这篇课文时由负责导读这篇课文的小组成员进行课前导入这一环节,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授课。

二、课堂导入与交流阶段

学习新课文时,先由导课小组的同学进行导课。步骤如下:

1.导课的同学进行3~5分钟左右的演讲,导入新课文。

2.介绍有关作者及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给同学们(3~5钟)。

3.对话互动交流:导读者解答同学们预习时提出的各种问题(5~10分钟)。

注:此环节导课的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其实全班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提出的每个问题中来,并且现场要求提问的学生不得重复问过了的问题,老师也参与其中,解答学生回答不了的问题,共同交流思辨。

三、总结评价阶段

每完成一课导入活动后由老师或同学进行现场点评,小组完成导课活动后学生评出最佳选手,学期末课文导学完后,从全班各组优胜学生中评选出“导学能手”和“优胜小组”,并予以奖励。评选的原则是导入方法新颖、恰当,内容准确、切题;准备充分“问不倒”;表达流畅,仪态大方等。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探究,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参与意识,通过“课前自读研习―课堂导入交流”的互动教学过程,不仅培养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协作沟通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这一实践探索,让我很是欣喜,与以前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学生全面地参与到教学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效是显著的。当然,在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此教学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的得失值得反思探究,以下是自己的几点反思启示:

1.“学生课文导入法”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教学理念。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前自读”和“课堂导课”,教师可以根据反馈来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讲授重难点和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满意效果,充分发挥了师生各自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2.学生导课活动的关键是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置于教材学习的情境,导是契机,学是目的,提高能力是效益。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学为本,把着力点投放到学生的文本学习上,让学生有时间自己读书、思考、做笔记、写答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可以代替学生的读书和学习体验。

3.“学生导课法”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力求使每个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要重视对话交流,即学生提问解答互动环节。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效果。希望这一实践研究能给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课堂导入探索出一条新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使学生和教师在实践研究与教学中得到双赢。相信,我努力,我前进!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陕汽中学)

上一篇:给学生“口语交际”一个支点 下一篇:生本理念下的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