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出童趣 剪出美

时间:2022-10-22 07:30:09

《美术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开设美术课的目的并不是要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而是要通过美术教学,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启迪学生的心智,锻炼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和观察记忆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的目的,从而达到提高整个国民创新能力的目的。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锻炼学生手眼协调能力及小肌肉进行精细动作的能力,使他们练就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因此,在小学中把剪纸教学作为校本课程开展,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根据这一需要,我们学校成立了剪纸社团,通过我们几年的实践,学生不但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掌握了一些剪纸的基本技能技巧,而且更重要的是,以剪纸为载体,学生的动手动脑等多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剪纸教学中,我从以下五方面进行实践和探索: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剪纸兴趣

兴趣与爱好是催化剂,能不断地促使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它能够成为学习的直接动力,不断开辟智慧发展的道路。因此,从兴趣入手,营造学习气氛,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尽量利用起手中新的教育技术,多方位,更直观,更深入的进行剪纸教学。例如对幻灯片、录像、电脑等技术的运用,进行多媒体教学。一些民间剪纸作品通过幻灯片来放映,更加大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教学中,我经常会用视频来播放中国民间剪纸的发展历史和一些花样剪纸,既形象又生动,可以使学生直接深刻的了解民间剪纸的过去、现在和有难度的技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那就可以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剪纸教学的质量。此外,我们还要注重为学生创设带有艺术意味的剪纸环境。为了培养学生对剪纸活动的兴趣,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孩子们的参与,将学生和教师的剪纸作品布置装饰学校的各个场所,让学生充分欣赏剪纸的形式、造型,感知剪纸作品的语言。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努力创设一个符合农村特点、有童趣、有剪纸特征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剪纸活动的愿望,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师生的创造潜能得到了发展。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去学习、了解和探究它,然后才会逐渐把兴趣转变为自己的爱好,有了爱好,就能不断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为生活添彩。从而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关注培养学生剪纸的自信心

自信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信心强的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成功后的学生自信心也会更强,我在剪纸教过程中,就十分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比如我会让他们都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活动、意识到自己是有能力做好这件事的。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发现操作失误或者剪得不太理想的作品,我会婉转提出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并相信学生能做得更好,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提出表扬。同时,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和喜悦,每完成一件作品,都会把他们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优秀的作品在学校展出或参加县里的比赛,他们经常会沉浸在自我欣赏与自我陶醉中,那种感觉是其他人很难体验的。在去年年底我还组织我们的学生制作“剪窗花”活动,让孩子们自己的剪纸作品制作成精美的窗花,装饰自己的家或送给亲朋好友。他们看见自己的作品居然能有这样的作用都非常有成就感,对学好剪纸的信心也更足了。当然,平时我也会通过互帮互学和比赛等形式评选优秀作品,让学生自行评选并找出可能的改进之处,并对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们要肯定他们敢于大胆动手制作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脑动手欲望和兴趣,养成大胆设计,敢于动手的好习惯。

三、注重训练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剪纸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它是一门以动手动脑为基础的。剪纸活动能锻炼学生的手部肌肉,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同时手指动作的训练,能对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完善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在剪的过程中注意力必须集中,手眼协调,不断调整剪刀或刀片运行的方向和力度,灵活地剪出物体的形象,才能提高操作的精确程度,也使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得到充分发展。应做到眼要看得准、手要把握稳,在剪纸时,要事先通盘考虑好怎么下剪、如何合理利用纸张等问题,手、眼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完成一件成功的作品。练就了这种协调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剪纸中的图案设计和制作也都是在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完成的。学生可以通过从设计剪纸草图到制作完成剪纸的过程,实现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因此,通过剪纸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四、关注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学习剪纸更是艰苦。在几年的剪纸教学中我发现,平时课堂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兴趣小组的一段时间练习后,往往就不想参与了。而且初学剪纸的学生往往会觉得难度很大,不是刻破了就是剪短了,每刻一幅剪纸,手都感觉很酸,有的手上都会磨起泡来,这时学生往往因为手痛而不愿再刻。我便用剪纸艺术家申沛农身残志坚的故事激励他们,用著名画家李可染年届古稀,仍坚持登井冈山作画的精神来感染他们。这些生动的事例都给学生树立了刻苦学习的典范。我们还知道老师做事的态度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在我的剪纸社团里也有急于求成的孩子,经常为了速度快而把作品弄得一团糟。针对这点我就以身作则,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剪各种纹样,通过自身示范来影响他们。让学生从小养成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耐心、细心的习惯。

五、注重渗透情感培养、理想教育

情感教育是现代剪纸教学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现代剪纸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剪纸课程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社会心理素质,并注重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和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剪纸教学不同于其他的美术教学,它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模仿能力、创造能力、吃苦能力都要强,另外,还要具备对民族艺术深深的热爱。孩子在不断学习的同时,了解了我国剪纸艺术的魅力,知道了剪纸是中国人发明的,它是一种民间艺术,激发了学生做中国人的自豪感,我觉得,让孩子喜欢民间剪纸能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增进学生爱民族的激情。将来也一定能成为有民族文化创新能力的人。小学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小学教育不仅是在知识方面的传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品格,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代学校素质教育的首要。进行中国民间剪纸教育,激发学生对民间剪纸的关注,通过学习中国民间剪纸,让学生深入体会到民间剪纸的伟大,创造民间剪纸的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产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对祖国和人民的历史责任感。同时借鉴民间剪纸的造型方法,汲取民间剪纸中的优秀特点,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剪纸》 湖南美术出版社

[2]《中国传统剪纸》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丽水市实验学校 浙江丽水)

上一篇:以黑白灰构成图式引导儿童水墨画创作 下一篇:高中美术在课堂上实现“教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