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幼稚园 优雅母女花

时间:2022-10-22 06:15:19

她是土生土长的法国女人,是华裔移民第二代,是中国式大家庭中最小的妹妹。她毕业于法国最优秀的巴黎第十大学,曾经是众人艳羡的法国航空公司职员。随着小天使女儿zoelie的出生,她不惜放弃事业成为全职妈妈;后又跟随在法语联盟任职的丈夫迁到中国杭州生活,因为找不到她心目中完美的“春田花花”幼儿园,胡小燕一咬牙,“那就自己开一所!”

“拼命小妹”胡小燕

胡小燕生在巴黎,长在法国。她不说话的时候,有着东方美女的恬静,一笑,明眸皓齿间法式的优雅浪漫一览无余。

小燕是华裔移民第二代。早年她的父母带着四个子女从台湾迁往巴黎,做起中餐馆的生意,而后又在法国生下一子一女,小燕便是家里最小的女儿。

成长于传统的华裔家庭,又长年浸泡在法式自由中,小燕有着与他人迥异的经历和品格。她仍然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吃苦耐劳”,在她看来,除尘和打扮是同等重要的清晨工作,而做饭裁衣是女性持家之必杀技。在结婚前,她是家里的“拼命小妹”,周末和假期不是照顾家里的生意,就是帮忙带哥哥姐姐的孩子,但她也是个“文艺青年”,喜欢莫泊桑,喜欢巴尔扎克,最爱去的地方是巴黎歌剧院,最爱看的演出是芭蕾和音乐剧。

高中毕业后,兄长曾要求她即刻找工作赚钱,嫁人生子。幸好小燕够倔强,也够努力,一气考上了以语言类见长的巴黎第十大学,专攻英语和汉语。在北京大学做交换生期间,小燕遇到了与她牵手一生的人――Alexandre Labruffe。

小燕毕业后进入Air France(法航)做商务管理,负责航班起飞前的日常事务,包括确保乘客、托运行李和食物按时上飞机,以及机舱清洁,如果飞机延迟,则要负责解决滞留乘客的住宿问题。大部分时候,一趟航班从下降到起飞只有4s分钟到l小时,而小燕要做的就是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指挥蜊L个部门一起完成所有工作,这大大锻炼了她的协调能力。这份工作还有一个更锻炼人的地方:每每飞机延误,乘客们会轮番和她投诉甚至爆粗口,她还得面带“八颗牙”式笑容和所有人说:“sorry,I understand,but……”在法航8年,小燕练出了一身协调大法兼抗压神功。

还好Alexandre一直在帮小燕排忧解难。“是他教会我放松,后来我发现用放松的模式处理工作,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从前的小燕,从不休假,是Alexandre教她学会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喝咖啡、看报纸、晒太阳,享受生活。

2006年,胡小燕和Alexandre结束了8年恋爱,步入婚姻殿堂。次年,他们的女儿Zoelie Labruffe出生。2008年随着Alexandre被委任杭州法语联盟校长一职,全家迁至杭州,小燕辞职成为全职妈妈。

引进法国弗雷内教育法的胡校长

很多人以为法国人懂浪漫、会生活,照顾孩子应会更随心所欲些,其实不然。法国人认为孩子必须由父母亲自带,不求长辈,不雇保姆。很多法国妈妈生产三四个月后就上班,夫妻轮番请假带孩子。等孩子上了托儿所,法国职场妈妈都是晚上6点下班匆匆赶到学校接孩子,路上买菜,回家做饭,等到全家吃上饭一般都要晚上8点。

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胡小燕想给她找个能学法语、汉语、英语,又实行开明西式教育的幼儿园。但放眼望去,没找到。小燕心里暗想,能不能自己开一所?

小燕最终敲定弗雷内教育法。它源自法国著名教育家赛勤斯坦・弗雷内,适用于从学前到大学的所有教育,被广泛运用于57个国家,其教师在全世界共有60余万名。

这种教育法最精髓的地方在于,它认为教育不是“工业”,学生不是“机器”,教师不是权威,提供知识也绝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颠覆”?

那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弗雷内认为:教育是“自然产业”,孩子好比“植物”,教师要帮助他们快乐成长,而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习得探索方法、独立思想和批判精神。

小燕从确定用弗雷内教育法到正式开建幼儿园,花去了一年时间。因为弗雷内总部管理严苛,对授权对象有多项测评,除去硬件要求,还要通过时间来考量合作方是真的想做教育,还是只想赚钱。现在,小燕每周仍然至少两次要和法国弗雷内总部沟通,把所有小朋友的绘画、作业扫描给总部,如果是汉语作业,则需翻译成法语附在邮件上。每年总部也会来人检查幼儿园,学校若有违背弗雷内法则的地方,总部有权随时吊销执照。

2011年8月,胡小燕建的弗雷内教育中心在杭州吴山广场一座写字楼华丽丽地开张了,小燕的女儿Zoelie成了第一名学生。这所专门针对3至6岁JL童的中心仿佛一个小世界,五彩斑斓的教室,可以种菜的花园,迷你的厨房、厕所,还有奔来跑去的各国小朋友。Zoelie和他们学算术、练画画、做蛋糕、种萝卜,一起颤着小舌头说法语。

幼儿园采用来自总部的法语和英语教材,课程分五方面,科学、造型艺术、语言写作、社会守则和运动体能。在弗雷内,老师会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而非给出一个正确答案。比如让4个小朋友自己编故事,再把编好的故事画成连环画。画画的时候,每个小朋友要设计人物及场景,也要注意自己的画与同伴的画之间的统一性。这个项目也同样锻炼小朋友的逻辑以及合作能力。

在弗雷内,老师要引导孩子自行学习,而非灌输知识。比如在教导小朋友学习自然时,老师会带小朋友去动物园看看大象有多大,回校后让小朋友用绳子比画大象的尺寸,占到教室多大的面积;或者让小朋友各自采集一些叶子,对照植物百科书里的图片,确认植物科目。

老师需要信任儿童,而非对他们耳提面命。所有的孩子要和大人一样与老师“签合同”,合同上注明孩子需要完成的“工作”(作业和游戏)。他们会被要求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工作”,但是至于完成顺序、时间分配,全由他们自由掌控。

此外,老师是因材施教,而非授相同内容。比如,一个孩子搭积木经常搭成“对称型”的,那么老师会在随后的课上给他辅导数学里的“对称”;如果一个孩子喜欢把积木搭得高高的,那么老师会开始教他加减法……所以,虽然幼儿园的教材统一,但没有一个孩子和其他孩子的课程进度完全一致。

妈妈的现在就是孩子的将来

“不当妈妈,我就不可能开这所学校。”小燕非常清楚女儿是自己事业的转折点。

现在的小燕,除了日常的工作家务要料理,还在潜心学习。最近,她刚考出红十字会的急救证书,现在,她在准备攻读巴黎第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硕士,为了女儿,为了学校。

“我是完美主义者,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小燕知道,自己在做,女儿在看。她的优雅、勤奋、认真都会成为女儿的“后天基因”。

4岁的zoelie已经继承了妈妈追求完美、优雅淑女的个性。她上出租车会对司机说“你好”,吃完饭会征求桌上他人同意后才能离开,进食的时候从不说话,去正式场合知道要穿得体的礼服。zoelie还一点都不娇气,妈妈做蛋糕时,她是小帮手;妈妈给她做布娃娃,她会参与设计和制作;妈妈洗好衣服,她会晒自己的小袜子小内衣。

小燕相信“孩子的错都是父母的错”,她在自己的幼儿园见证了太多中西方家庭对儿童教育的差别。

每天早上,小朋友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情是开个小会,说说昨天自己和爸爸妈妈都做了什么。绝大多数中国小朋友说的内容都是:我爸爸妈妈带我买什么、吃什么,而外国小朋友会说:我爸爸妈妈陪我玩什么、看什么。

还有许多中国小朋友喜欢炫耀爸爸妈妈给买的名牌物品,小燕认为这说明中国的家长在给孩子灌输世界观的时候往往会以“钱”做导向。“家长给孩子买东西就是买东西,不是牌子!过分强调牌子,会给孩子‘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的错觉,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让孩子学得快乐,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尊重和发展,这是小燕这位有着中国面孔的法国妈妈要捍卫的事业。

4件女儿教我的事

女儿是我的镇子。

有时我并未意识到自己语气生硬,女儿会发现说“妈妈你生气了”。于是我知道,我要控制情绪了。

有了孩子后,我变得有耐心。

有些时候孩子会和上了发条一样不停地吵闹,换了我以前肯定就发飙了,但是当了妈妈后,我知道要理解孩子的情绪,会和她讲道理:“客厅是公共区域,如果你想吵闹,到自己的房间,没有问题。”没有孩子的时候,我有时会睡到中午,随便吃个炒饭,现在为了女儿,我早睡早起,饮食健康,生活非常规律。

Zoelie让我变得宽容。

我让Zoelie自己挑衣服穿,她总会挑最鲜艳的穿上,一开始,我一定会给她换成我喜欢的,因为我担心别人会想:“天啊,这个妈妈是怎么给女儿打扮的!”后来我发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她身上是不对的,我只应负责她的衣物够保暖,而不应掌控她穿衣的自由。

女儿迫使我思考。

Zoelie经常问很多我难以回答的问题,比如“世界上为什么有乞丐?”“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他们接到家里来住?”这迫使我思考更多社会问题。

Q:法国妈妈在带宝宝方面有什么好的经验?

A:在宝宝6个月到12个月的时候给他断奶。宝宝6个月大时,开始吃土豆泥、苹果泥之类的辅食。妈妈会教宝宝用勺子,但是宝宝可以自己用手抓东西吃,感知冷热软硬,这样有利于神经发育。2至3岁后,宝宝会自然学会用餐具。尿不湿已经OUT了,现在流行用自然健康的纯棉尿布。一般超市均有销售,一包48片,售价十几欧元。

宝宝从一出生就睡在自己的小床上,3个月内晚上哭闹会给予安抚,之后任其哭闹,法国妈妈认为人类没有晚上进食的必要,要让宝宝适应新生活。1周岁起就分房睡。

Q:法国妈妈在家庭中如何应用弗雷内教育法?

A:要让孩子自由表达,这样孩子能感到信任和尊重。家长和孩子要多沟通,而不是给孩子规则,让孩子去执行。当然,家长可以为了孩子的进步而给予必要的批评。要鼓励孩子探索。儿童都有天然的好奇心,在探索的过程中会主动学习。此外,这也是儿童必须获得的一种生活技巧。让孩子自然成长,不要施压。玩耍才是孩子最好的发展模式。在游戏中孩子自然可以学到很多。

永远要尊重孩子,不要骗小朋友,小朋友之间不要互相比较。

时间不等人,请真心爱孩子,和孩子分享每时每刻。

上一篇:周安琪 缔造游艇新传奇 下一篇:梦想需要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