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时间:2022-10-22 06:08:41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75-02

古人云:“蓬生府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建设和学生个性的社会化都有重要的影响。为此,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在班集体建设中,应该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创建班级文化的重要价值,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级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下面是笔者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一点做法和心得,在此和大家进行一个交流。

1 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前提

所谓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指教室的自然环境的布置。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当然班级环境布置不仅仅是随意地帖几张图案或是口号标语。而应该是要先有个整体的规划和具体的主题。笔者在布置班级时,采取的是绿色清新的班级环境主题,主要是给学生在课间休息和学习时有个绿色大自然的感觉,缓解上课和学习时的疲劳。因此,在布置时,用的主要是一些自然植物为主的选材。

2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保障

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而且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2.1要建立一个好的班级公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教育,同样也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以严导其行”才能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班风。心理测试表明,共同参与制定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笔者让学生自己参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校规等规章制度,并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主要是制定和实施了学习、纪律、卫生、班风四大标准,最后制定了《班级公约》,并辅之以品德考核暨纪律量化标准,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这样产生的班级公约,由于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需求,条文不多,内容简明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学生也乐于执行和遵守,有了制度作保障,从而使班级的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2.2大胆实行新的班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班干部缺乏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有一种“不在其位,不谋其职”的错误观念,因此,笔者及时制定了“班级事务值日责任制度”(每天设两人,具体负责当天的行为规范等常规事务)。通过新型班级管理体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育人观,它能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人人都参与管理,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观念,从而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求得发展。

3 营造班级精神文化环境――灵魂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个理论:班级是一个特别的社会组织,它也有自己的特质文化。一个完整的班级群体,应该由学生、班干、班主任这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以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为中心、以学生为重点、可反复循环且互动发展的链接(见下图)。

如果,我们把木桶里的“水”比喻为班风和学风,那么,“木桶的容量”就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成效;我们将“木桶原理”中的第一大要素“木桶的长短木板”比喻为学生及学生素质的整齐度;木桶之“箍”比喻为班干及班干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木桶“桶底”比喻为班主任及班主任的服务与协调能力;“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缝隙”比喻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和集体观念;“木板与桶底之间的缝隙”可比喻为学生与班主任之间沟通配合、相互理解的程度。

3.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

“木桶理论”说明了班级的整体战斗力,制约于班级的每一位同学,制造木桶是为了盛水,要最大限度地增加木桶的容量,首先必须着重解决好“短木板”的“补短”问题。这条理论对应的做法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我们可以采取“抓两头带中间,密切关注特殊学生”的工作策略。这里的两头,一是指走在班级前端的班干和各种积极分子;二是指那些缺少学习积极性、自律性也不强的学生。密切关注特殊学生,指的是家庭贫困或者某方面缺乏比较严重、不太健全的

学生,对于特殊学生,我们要给予鼓励与认可、班干、同学们的关心与帮助,增长他们的自信心,会使他们往长木板方面转变.对于那些缺少学习目的、自律性也不强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再帮助他们寻找问题出现的根源。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推动其自身的转化,以改变“短木板”的长度。

3.2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还应减少木板缝隙,增强凝聚力,防止木桶漏水现象。没有凝聚力的班级在将来的管理中会遇到很多障碍,为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首先,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在和学生的接触中,我们要以引导学生思想、建立亲和力为主,当学生的思想受到我们的影响,并且在思想感情上与我们产生了亲和力之后,我们所发出的“指令”也易于被他们接受。在这一基础上,可以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礼”的方法来管理学生,我们不应该用各种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使他们去适应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这可能会让学生脱离生活实际,造成学生抵触心理;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内在需要和心理需求出发,不是以管理为主,而是以服务和教育为主,在对学生提出学习、生活和纪律等要求的同时,先讲清为什么要这样要求,不这样做行不行,让他们逐渐向自我完善、自我教育方面发展,让他们的观念逐渐从学校管理、教师管理转为自我管理。

3.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精神文化形成的主要形式。学校政教处每学期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各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参与竞争,提高学生思想修养,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促进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增进彼此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一般来说,现在最能调动学生们情感的就是大的体育竞赛活动,那就是校运会了,我班初一时有56人,在体育方面人才济济。在运动会期间,笔者要求学生本着锻炼、超越自我的精神,充分挖掘班级每一成员的潜力,调动全班的积极因素,组成了“竞赛组”、“后勤服务组”、“宣传报道组”、“啦啦队”,提出尽力取得

好成绩,也一定要取得体育道德风尚奖的目标。运动会过程中,每一个运动员比赛前比赛后都有周到的服务,无论胜者还是败者归来都有热烈的掌声,特别在宣传报道方面成绩突出,经过全班同学齐心协力,我们取得全校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并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如科技文化艺术节、歌咏比赛、以及各种设计、表演、朗诵比赛,十佳歌手比赛等活动。在各类活动中笔者都要求大家尽自己所能,提出目标,不断超越提高自我,同时为班级争取荣誉。这些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为形成班级凝聚力搭建了桥梁,又使学生心情愉悦,对班级产生了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上一篇: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评价中快乐成长 下一篇:浅谈对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