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爸爸,和我一起上

时间:2022-10-22 05:53:41

2007年8月的一天,张蕾紧紧攥着一张红彤彤的硬纸片,走在回家的路上。这里是贵州省印江县杉树乡永靖村的一个土家族山寨,一进屋,弟弟一把夺过红纸片,高声朗读:“铜仁学院录取通知书!”兴高采烈。得知女儿考取大学,常年被病痛折磨的父亲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两行热泪簌簌而下

但平静下来,一个难题摆在他们面前:大学不是义务教育,学费怎么办?张蕾更是矛盾:上大学就意味着要离开家,何况弟弟已经上高三,这一走岂不耽误了弟弟,谁来照顾爸爸?

一家三口陷入沉默。在喜悲交织的心境背后,曾经无数个艰辛的日子涌上心头:

1995年,父亲患病双目失明,母亲带着家里仅剩的100多元钱远走他乡。8岁的张蕾失学在家,一个还没锄头高的小女孩每天就牵着父亲跌跌撞撞上山砍柴、犁地,像个大人一样干着繁重的农活;9岁重返校园,可为了挣学费,每逢节假日一家三口都会流浪在外卖艺讨钱,多少个严寒的夜晚蜷缩在别人的屋檐下。

常年奔波过度劳累,罹患牙病、风湿性关节炎的父亲,眼疾也在日益加重,甚至会双目流血。急得张蕾四处求医问药,哭得像个泪人:爸爸,我不上学了!这样您就不用上街辛苦了!可是爸爸一次次以死相逼要她坚持。

不能辜负父亲的期望!张蕾的心底发出一个坚定的声音。9月,揣着好心人送的180块钱来到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张蕾忐忑不安。她已想好退路,如果学校断然拒绝,就安下心来外出打工供养家庭。可令她惊喜的是,学校为她开辟了绿色通道,解决了学费也安排了寝室。

大学梦实现,家里的境况依然让张蕾牵挂。为了给父亲治病买药给弟弟寄生活费,她利用课余时间每天都要打三份工,在学院微机房打扫卫生勤工俭学、做家教、到夜餐店洗碗,有时忙到夜深人静不敢返校,就在街边的长凳上凑合一觉,天亮了立即赶回学校上课。

2008年,弟弟也不负众望考取了贵阳警官学校。此时,张蕾毅然决定把父亲接到自己身边。带着爸爸上大学的日子远比想象要难:由于铜仁学院新校区地处山区生活不便,她费尽周折,才在与学校距离3公里开外的铁路边租到一间不足8平米的的简陋小屋。为了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她每天中午、下午花至少两小时徒步往返于学校和出租屋之间。好几次,夜已深。可当她得知父亲突然感到胸闷头晕,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下山来给父亲买药、喂药,等到父亲病情好转后才独自返校。

可是即便这样,张蕾的学习始终没有落下,还在班里当上了干部。常年奔忙的生活使她养成了见缝插针的习惯。“我喜欢把知识制成卡片带在身上,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记忆在学校里我几乎从不向人诉说我的情况,或许因为总是在赶时间,忽略了很多与同学交流的机会,有人认为我‘不合群’。所以我竞选劳动委员,没想到一下就当选,其实就是抱着为大家服务的态度想为班集体做点事”,张蕾微笑。

无疑,这是个不幸的女孩。26岁的年纪,已经经历了很多人一辈子都难以想象的贫穷、饥饿、劳累与凄凉,可正是悲惨的身世磨砺了她的意志,正是度过了曾经的黑暗日子让她坚信前方永远光明。采访中,最感染记者的是她一次又一次露出了那种纯真的笑。在26年坎坷的人生旅途中,每一位帮助过她的人,每一份温暖她都铭记在心:那位常年捐助她的好心阿姨,那名萍水相逢却把房子借住他们一家的初中校友,为她组织募捐的同学们,愿意为姐弟二人减免学费的学校

现如今,张蕾家的条件已经大为改善:她留校走上工作岗位,一家人也搬进了50平米的廉租房,可她还是常常跑到超市去捡别人不要的菜——拿着微薄的工资,生活依然拮据,但她的梦不变:“我始终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因此,我还想继续深造,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回报社会,回报父亲,回报所有的关怀。”

上一篇:青年书架 6期 下一篇:凭什么让人坐下来听你说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