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新课程构建化学新课堂

时间:2022-10-22 05:50:43

走进化学新课程构建化学新课堂

【教学设计】

1.师:(投影展示图片):奔腾的黄河、汹涌的大海,思考它们主要有哪些物质分散在其中?

生:集体回答

师:分组讨论:已知物质分散在水中的实例?

生1:酒精分散在水形成酒,可以供我们饮用

生2:洗衣粉分散在水中,可以供给我们洗衣服

生3:氯化钠分散在水中,我们可以用来挂盐水

生4:……

师: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观察的很仔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一下,下列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

2.活动与探究一:高锰酸钾(选做)、蔗糖(选做)、食盐(选做)、泥土、植物油在水中的分散的现象.(三个选做实验只做其一)

生:分别回答实验现象

师:(投影相关概念)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生:齐读概念

师:想一想:上述实验中,

哪种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

哪种物质以小液滴的分散在水中?

哪种物质分散在水中形式均匀透明的体系?

生:齐答

师:物质怎样分散在溶液中形成溶液?我们看一个氯化钠溶于水的动画.(投影,非常形象直观)

师:(投影)请同学们填表对比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异同点

生:齐答

师:我们知道洗碗时通常需要加入洗涤剂、洗衣服时需加入洗衣粉效果才好.那么洗涤剂、洗衣粉在洗油污的过程中起的作用是什么呢?

3.活动与探究二:步骤:取2~3 mL水;滴几滴植物油;加洗涤剂.注意与探究实验一对比.

生:实验后回答现象.

师:(投影)概念:乳化

生:齐读

师:我们看一个洗涤剂去污原理的动画(非常形象直观).

师:(投影)乳化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师:我们知道有些物质溶于水时会放热,下面我们探究一下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4.活动与探究三:

硝酸铵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

生4:硝酸铵溶于水 水的温度从17℃降到14℃

生5:氯化钠溶于水 水的温度从17℃降到16.5℃

生6:氢氧化钠溶于水 水的温度从17℃升高到27℃

师:(投影,小结)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有的升高,例如:氢氧化钠溶于水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有的降低,例如:硝酸铵溶于水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有的几乎不变,例如:氯化钠溶于水

师: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哪些方法来加快物质的溶解?

5.活动与探究四:

硫酸铜(粉末)、硫酸铜(晶体)、相同量的水;

相同量硫酸铜(粉末)分别溶于不同温度的水中.

生:投影机做投影实验.

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利用哪些方法来加快物质的溶解?

生:加热、搅拌、研磨……

6.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略)

师:作业.

【教学反思】:

前些日子,本人有幸聆听了几节镇江市骨干教师展示研讨课,其间,黄建新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化学课――《物质的溶解》.我和许多听课老师一样,听完课后,思绪难以平静,感想颇多,使我对新课程课堂中学生学习过程有了更深切地体会.课堂上黄老师通过巧妙的探究实验设计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也让我对于化学课堂,究竟怎样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究竟如何把握教材及学生实际让学生乐学好学,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与体会.

1.敢于让学生引领课堂

化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黄老师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到拥有几十个不同水平的学生班集体中必然存在着时时变化的先知者.黄老师在课堂上非常善于挖掘这些先知资源,在学生做探究性实验时,让班中的“小老师们”站起来、走上来,说起来、做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引领课堂教学,教师则在一旁适时点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多向交流学习的时空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这样的教学,需要教师有卓有成效的引导,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十分的把握,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有深刻的了解,也体现出黄老师有较高的应变能力.在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总少了一段兴致勃勃的探究经历,学生主体地位总是被教师的过分主导所限制.问题的根源在哪?我们认为,很大程度上跟教师精心设计的教案及教学理念有关.教师备课时精心钻研教材,根据自己的理解,一环又一环的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在教师定位好的逻辑中掌握知识,可谓用心良苦.当然,仅从课堂的即时效应来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可能还不错,但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课堂存在明显不足.

2.善于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是指教师为了全面、深刻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及效果,将认识立场转换到学生的位置上来进行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换位思考有利老师的教,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与学生换位思考,体现在黄教师的教学设计上,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教材内容.黄教师在深刻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把握新课改精神,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眼光认识、改造、重组教材.通过四组探究活动设计,拉近了学生与化学的距离,把化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领悟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产生“我会学化学”、“我能学好化学”的积极情感.

二是学生实际.黄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钻研教材,更要注重备学生.在了解教学对象,明确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有哪些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对象,安排教学步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两个动画(氯化钠溶于水、洗涤剂去污原理)巧妙突破了抽象的原理,将难以理解的抽象原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反应状况来看,黄老师教学设计运用的非常正确、合理.我们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就能不断的冲破自身认识的局限性、片面性,避免教师一厢情愿的精心设计,学生却启而不发、毫无反应的现象.使自己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得心应手地驾驭好每一堂课,全方位的把握整个教学过程.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作用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由此可见,在化学教学中,既要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化学,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化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化学,这是当前的改革趋势.实践证明,只有个性化的学习,才能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化学,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具有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以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就不能用统一的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黄老师在设计探究活动一时,在5个实验(高锰酸钾、蔗糖、食盐、泥土、植物油在水中的分散)中要求所有的学生必做泥土、植物油在水中的分散两个实验,并在高锰酸钾、蔗糖、食盐在水中的分散三个实验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做一个.这种开放的教学思路,鼓励个性方法,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学习的自由,满足个人的学习需求.

4.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其内涵反映了:(1)、教师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学生是不是以一种愉悦的积极参与的情感体验过程;(2)、学生所花的学习时间是不是围绕所学的内容有趣来进行.比如,悬浊液、乳浊液、溶液三个概念,学生是否学会并掌握这些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并能运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概念来判断解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老师设计的探究实验快乐地、兴奋地做实验.他们感觉这是一个好玩的,愉快的幸福的过程.学生乐意学习,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在愉快幸福的过程中学习掌握了知识并能运用,这就是有效学习的结果.老师,今天你有没有对学生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上一篇:例析酶曲线图的变化 下一篇:由“求(a+b+c)5展开式的项数”谈隔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