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进展回顾

时间:2022-10-22 05:49:39

急诊医学进展回顾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再度兴起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心肌梗死急性期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得到长足发展。但溶栓治疗因其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亦成为目前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手段。需要强调的是,恰当和及时地实施再灌注治疗可能比选择再灌注方式更加重要。尽早实现再灌注,缩短总的缺血时间对挽救S7EMI患者的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溶栓适应证 患者首先应明确诊断为STEMI,即胸痛时间:>20 min,心电图有2个或>2个胸前相邻导联ST段抬高≥0.2 mV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 mV或新出现(或推测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然后具备以下条件之一:①发病120 min,无溶栓禁忌证的患者应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应在入院30 rain内实施。②发病12―24 h仍有进行性缺血性疼痛和至少2个胸前导联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mV的患者,若无急诊PCI条件,无溶栓禁忌证的患者也可进行溶栓治疗。③患者就诊早(发病≤2 h),心肌缺血面积大且出血风险低,虽具备急诊PCI治疗条件,但预期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90 min,应优先考虑溶栓治疗。④合并心源性休克或急性严重心力衰竭STEMI患者应紧急进行血运重建治疗,首选PCI(预期首次医疗接触至PCI时间延迟条件可放宽)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如无PCI或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条件,可考虑进行溶栓治疗。⑤年龄>75岁。

满足上述条件的患者,建议首选PCI,如选择溶栓治疗,府该首先权衡出血风险与溶栓获益并慎重选择剂量。

另外,积极开展院前溶栓以最大程度发挥溶栓治疗的优势,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急性心肌梗死诊治的启动时间需要前移,应将院前急救纳入到绿色通道体系的建设中来。

心肺复苏实施又有新指南

美国心脏学会(AHA)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主要内容如下。

医护人员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必须立即呼救,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胸外按压频率修订为100~120次/min;2010版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100次/min,现要求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120次/min)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胸外按压深度: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cn,但应避免:>6 cm;2010版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5cm,而新指南则认为,按压深度不应>6 cm,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并提出大多数情况下,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对于儿童,按压深度约为胸部前后径的1/3,相当于婴儿4 cm,儿童5 cm左右;对于青少年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cm。

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如果在2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与患者胸壁存在接触,有可能会妨碍患者的胸壁回弹。

关于先除颤还是先胸外按压的争议,2010版指南认为,当可以立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快使用除颤器。当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同时让人获取AED,视情况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进行电除颤时,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高血压治疗新认识

治疗时机 目前认为,对于>160岁的老年患者,当血压≥150/90 mmHg时可考虑启动药物治疗;年龄

治疗药物 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包括噻嗪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以及钙通道阻滞剂(CCB)和B受体阻滞剂(BB),过去认为这5类药物均可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首选治疗。但近来研究认为,BB虽然能够有效降低血压,但其预防心血管事件(特别是卒中)的效果弱于其他4类药物,因而不建议其作为一线降压药物使用。

降压目标 对血压的控制目标,认为>60岁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

若经过初步治疗患者血压不能达标,可采取以下3种策略之一:①先选用1种药物治疗,逐渐增加至最大剂量,若血压仍不能达标则加用第2种药物;②先选用1种药物治疗,血压不达标时不增加该药剂量,而是联合应用第2种药物;③若患者基础血压≥160/100 mmHg,或其血压超过目标血压20/10 mmHg,可直接启动2种药物联合治疗(自由处方联合或用单片固定剂量复方制剂)。若经上述治疗血压未能达标,应指导患者继续强化生活方式的改善,同时视患者具体情况,尝试增加药物剂量或药物种类(仅限于噻嗪类利尿剂、ACEI、ARB和CCB 4种药物,但不建议联合应用ACEI与ARB)。经上述调整血压仍不达标时,可考虑增加其他药物(如B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等)。

强调积极的早期创伤救治

创伤患者有三大死亡高峰和六大并发症。

三大死亡高峰 一是在创伤后数分钟之内,极少人救护存活;二是在受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被称为抢救危重患者的“黄金时刻”,往往是救治成败的关键;三是在伤后数日至数周内,多因继发感染、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

六大并发症 是指受伤后先后发生的创伤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功能衰竭、胃肠或肝功能障碍及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等。因此,早期、及时处理创伤患者十分重要,关键在于提高急救反应速度和反应质量,让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救治,任何拖延和耽搁都将给伤员增加痛苦,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

其次,加强外伤患者的保温措施。所谓低温是指中心体温

因此,伤员的早期处理中,应关注保温措施,尽量保持伤员体温,盖保温毯(详细评估之后即应盖上),盖保温毯不能露脚,转运上担架后应将保温毯四周掖在身体下,以免热量散失。

急性中毒救治的新方法

应用脂肪乳剂 在急性中毒的救治中,脂肪乳剂有望成为一种新型亲脂性药物中毒的解毒剂,可能用于亲脂性药物中毒的治疗,这些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氯米帕明、丙米嗪、阿米替林和非三环类安非他酮,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抗癫痫药硫喷妥钠、苯妥英钠和氯丙嗪等。

用于解毒治疗的推荐用法与用量:用50 mL注射器抽20%脂肪乳剂,于不低于3min的时间内,按1.5 mL/kg体重首次静脉注射;对于心脏停搏或者仅有心电活动的患者,且首次静脉注射脂肪乳后无效者,再以相同剂量重复静脉注射1次。继之立即按0.25 mL/(kg・min)静脉滴注。

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至少每15 min记录1次。对于初次静脉注射脂肪乳剂后有治疗效果,但随后血流动力学又出现不稳定的患者,增加滴注速度,严重的患者可再次静脉注射脂肪乳剂。除非患者循环稳定依赖于持续脂肪乳剂静脉滴注,一旦病情趋于稳定,无论在何处治疗,脂肪乳剂治疗应在1 h内中止,以防脂肪超载综合征。

洗胃 对于急性中毒患者,洗胃是常用的排出毒物的方法。但近来认为,洗胃与很多严重并发症相关(包括缺氧、心律失常、喉痉挛、体液和电解质异常、穿孔、吸入性肺炎),故反对在急性中毒时常规应用洗胃,如果在少数情况下一定要洗胃,也只能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尤其是毒物毒性弱、中毒程度轻的急性中毒患者,多数未从洗胃中获益,相反增加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对于这类患者不主张洗胃。通常洗胃液≥5 L,切不可因洗胃而延缓吸附剂(如漂白土、活性炭)的注入时间。当有消化道出血时,可用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每100 mL盐水中含8 mg去甲肾上腺素)洗胃,既有利于止血,又可收缩胃黏膜血管而延缓毒物吸收。对于百草枯中毒患者,由于百草枯在碱性条件下可分解,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洗胃,紧急情况下用清水也可,稀释的漂白土溶液洗胃为可行的选择。洗胃直至洗胃液无色无味为止。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诊治的新观点

高渗疗法(甘露醇或高B盐水)是治疗伴有颅内压增高的危重患者的常用手段。当使用甘露醇时,建议监测血清钠和血渗透压。虽然控制目标仍然有争议,但多数学者认为目标值为血清钠为150~160 mmol/L,血渗透压在300~320 mOsm/L。遗憾的是,用血渗透压监测甘露醇治疗存在一定的缺陷,故认为在高渗治疗中,除监测血渗透压外,还应监测血渗透压间隙,后者更能代表血清中的甘露醇水平和清除情况;如果血渗透压间隙下降至正常,说明患者已清除了甘露醇,如临床需要可以再给甘露醇。

高钾血症可称之为一种致命的电解质异常,因血钾过高会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心脏毒性,可发生严重致死性心律失常。关于高钾血症的治疗,虽然临床上有葡萄糖加胰岛素、钙剂、碳酸氢钠及利尿等多种疗法,但是有些医生通常先给予葡萄糖加胰岛素静脉滴注,实际上此治疗方法是不合适的。如从时间维度来考量,这些治疗措施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即发生作用的时间明显不同,故其应用的先后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即首先应用离子对抗疗法,它能通过稳定细胞膜而迅速发挥作用;其次,才是葡萄糖加胰岛素等疗法,它发挥作用的时间在30 min以后。但也许就在这30 min之内,患者就可能发生心搏骤停,因此,这个时间差就是抢救生命的关键所在。

高钾血症的急救应首选离子对抗疗法。如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注射,注射时间2-3 mint以上,起效甚快,约静脉注射后1~3 min即可见效果,但持续时间较短,30-60 min,假如心电图没有改善,可以在5-10 min后再追加1次;也可选用5%NaHCO3快速静脉滴注,或10~20mL静脉推注,用后5~10min起作用,并持续到滴注完成后2 h。

临床上一些危重病患者出现不能解释的、慢性无症状顽固高钾血症,有时可给高钾血症患者补充一些糖皮质激素,会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机制是这类患者存在低醛固酮血症,即获得性醛固酮缺乏症;多见于50~70岁之间,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软弱无力、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高钾血症和低钠血症的表现,主要病因有各种肾脏疾病、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肾脏损害(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痛风肾等)、肝硬化、镰状细胞贫血、血色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前列腺素抑制剂(如吲哚美辛)。

在危重病治疗中应注意:①任何临床上不能解释的长期高钾血症都要考虑醛固酮缺乏症的可能;②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其高血钾的程度与肾功能衰竭的程度不相符时应考虑本症的可能;③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10年者合并本症的概率较大;④由于本症存在低血钠及代谢性酸中毒,临床上常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一定要注意避免引起严重的低钠血症和加重酸碱平衡失调。

上一篇:解密亚洲女性的眼部问题 下一篇:慢性胃炎与胃下垂患者的饮食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