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22 04:05:30

《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 创境导课――感知水乡美

1.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水乡,去细细欣赏那儿的美景!播放“水乡风光图”。

2. 谁能说说自己看到的?这里的水乡有什么不一样?(板书:水多;船多;歌多)

【设计意图】从欣赏水乡图开始,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水乡世界,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水乡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感情基调。

二、 精读品味――体验意境美

1. 学习第1节,领悟学法。

(1)指名读第1节。水乡的第一个特点是什么?(水多)你是怎么知道的?画出有关词句。

(2)(出示:“渠”以及“水渠”的课件)“千条渠”“万条河”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水乡的河――(成千上万);指导读好“千条渠”“万条河”。(突出数字“千”和“万”)

(3)还从哪儿看出水多呢?(出示:“池塘一个连一个”)。“一个连一个”说明池塘的个数――(很多很多、多得数不清)

(4)水乡的水多还表现在――“处处绿水荡清波”。“处处”说明水多,到处都是。这句话还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告诉我们水乡的水清、绿、美)(板书:美丽)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者既要有“语文意识”又要有“文体意识”。在教学中,我遵循诗歌体裁的结构规律,根据此诗的结构框架(问特点――答特点――表现特点),来进行有序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朗读体会特点,用想画面的朗读方法来指导、评价,推进学生的朗读。

2. 学习第2节,指导学法。

(1)同学们,我们学习第一节诗时,是按照这样的三个步骤进行的:一读(自由读诗,找找特点);二画(画出描写“多”的词语);三想(想象

画面,读出美景)。现在,同学们根据此法自学第2节。(教师指导提示学生:特点找到了吗?反映特点的词句画出来没有?读着这一小节,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深入学生中,关注学清,进行学法的个别指导)

(2)这节写了水乡什么多?(船多)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水乡的船多?

(3)“千只船,万只驳”,从“千”和“万”这两个数字中,你感受到船怎样?教师相机出示“驳”的图片,并讲解“驳”的作用。

(4)从“白帆片片像云朵”,这句话中感受到船多,因为只有船多才会帆多。

(5)“白帆片片像云朵”这是什么句?(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美感等方面来比较)多么美妙的比喻,谁来美美地读一读?――“白帆片片像云朵”。

(6)学生练说:月牙弯弯像 。 像 。

(7)“飘满湖面飘满河”,这句话也能说明船多,水乡的湖里、河里到处都是船,尤其是哪个字?(从“满”字中可以看出船特别多)谁来通过朗读,将船多的景象表现出来?

(8)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想象画面,读出美景。

【设计意图】诗歌大多结构相同,为了避免教学环节的雷同,教师发挥导学的功能,恰到好处地扶放,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当然,对关键词句的读中感悟、比喻句的仿写等,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 拓展延伸――创造生活美

1. 学习第3节,运用学法。

(1)出示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将第3节读给同桌听;画出描写歌多的词句,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内比赛读这一节,并推选最好的与其他小组赛读。

(2)描写歌多的词句有“千首曲,万首歌”,还是从“千、万”这两个数字上体会到水乡的歌多。

(3)“装满一箩又一箩”;从“满”和“一箩又一箩”中,感受到水乡歌十分多。

(4)疑问:歌怎么会装在箩筐里呢?什么是新生活?

2. 拓展延伸,理解“新生活”。

(1)水乡是美丽的,水乡人是勤劳的,他们在忙碌,也在收获。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捕鱼图,放鸭图,采藕图,摘菱图,收割图……

(2)用心猜一猜,此时的水乡人会唱什么歌?(《捕鱼歌》《劳动号子》《数鸭蛋》《好日子》……)

(3)是呀,他们用歌声来表达他们劳动的快乐、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幸福。

(4)水乡人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创造了美好的新生活。出示他们幸福生活的图片。

3.谁来读一读这一小节,读出水乡人心中的甜美之歌,幸福之歌。(板书:幸福)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学法的提示,小组合作探究,尤其是对不懂处的质疑,让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接着,引导学生透过文本表层,触摸到文本内最深、最广、最鲜活的东西。我顺势而导“水乡人会唱什么歌?”并不适时机地拓展水乡人劳动图片,让学生从水乡人的衣食住行中,感同身受水乡人生活的变化和新生活的幸福、甜美。

四、 感受特点――仿创诗歌美

1. 如果你就是水乡的孩子,你会怎么介绍水乡呢?(引导读出自豪语气,欢快的节奏)如果你是来水乡的游客,你又会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诵读?(引导学生用赞叹的语气,舒缓的节奏)

2. 说说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首诗的每一节结构相同;第一句先问什么多,第二句回答;第三、四、五句都是说明怎么多的;尤其是第三句都是用千……万……来证明多。)

3. 水乡除了水、船、歌这“三多”外,还有什么也多?(桥多、雨多、鱼多……)

4. 学会创诗。(任选一个,完成填空)

水乡什么多/ 多/千

万 / / 。

5. 学生交流自己仿创的诗。

【设计意图】两次不同身份的朗读体验,旨在激感,感受诗歌独特的韵律美。有了前面的铺垫,此处让学生说说诗歌的结构特点,答案也就一目了然。仿写的设计注意层次性,让每位学生都有所选,都能体验创作诗歌的快乐。这样的设计由扶到放,由仿到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实实在在地做到了读写结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 指导写字――体会汉字美

1. 指导书写“荡、装、箩”。仔细观察这三个字,寻找这三个字的同异。(同: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都是形声字;异:部首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不同)

2. 教师范写。

3. 学生书写这三个字。

4. 学生互评,师生共评。

【设计意图】写好字是学生学语文的重要基本功。此环节中精心选字,将上下结构的三个字放在一起比较,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同中求异,从而掌握各部分之间的间架结构。

(作者单位:高邮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探究城市滨水区景观照明设计发展 下一篇:漫读《别董大》《塞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