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活动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时间:2022-10-22 03:36:00

在探索活动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摘要: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促进幼儿主动活动的“引路人”。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器”,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教师的责任不是简单的把结论告诉幼儿,而是指导他们去活动、去探索、去体验、去发现。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关键词:激发兴趣获得经验创造思维

一、在生活中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利用教学随机激起幼儿的疑问,鼓励幼儿猜测答案和结论,让幼儿在渴求答案的心理状态下开始探索。

例如:“空气游戏”可以这样开始:教师将手绢塞入杯底,把杯口向下放入水下,让幼儿猜一猜“手绢湿了吗?” “湿了!”这是幼儿凭生活经验作出的猜想,但是拿出杯子,取出手绢,手绢没有湿。“手绢为什么没有湿呢?”结果与原有的经验不一致,产生了矛盾,疑问就出现了,然后,教师又把手绢塞入杯底放入水中,再歪倒杯子,让气泡冒出,又问幼儿:“猜一猜,手绢湿了没有?”有的幼儿说“湿了”,也有的幼儿说“没湿”。幼儿迫切期待着结果,教师取出手绢,手绢湿了。“为什么第一次手绢不湿,第二次就湿了呢?”……新的问题出现了,幼儿的疑问越来越强烈,开始了对空气的主动探索。教师的不断鼓励、强化,可以激发幼儿跃跃欲试的、主动活动的热情。

二、在探索操作与尝试中获得经验与感受

教师平时要充分利用环境材料,引导幼儿参与活动,鼓励他们动手操作,运用多种感官,获得直接的经验与感受。它包括操作、实验、种植、饲养、绘画、制作、采集、记录、拼插、构建等活动。

《玩纸条》是一种一物多玩的体育活动,孩子们一直在主动活动,撕撕粘粘、比比;又把长纸条放在地上,踩着弯弯曲曲的长枝条,练习平衡;撕成短纸条,摆在地上,练习跳格子;把枝条挂在背后,玩“揪尾巴”;揉成纸团“踢球”、“投篮” ……一张普通的纸,幼儿玩了很长时间,玩得津津有味,玩出了很多花样。玩的过程就是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过程。

环境材料的色彩、形象、声响、趣味是吸引幼儿活动的外部诱因,但是有意识的操作探索活动需要教师的鼓励与引导,努力将幼儿低水平,无意识的“操作摆弄”上升为有意识的、持久的、主动的探索。

三、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幼儿大胆交流讨论

语言是思维是工具。教师应鼓励幼儿互相交流。然而,幼儿园里限制说话的现象很普遍,以至幼儿躲到厕所里去聊天。但是上课时,教师又希望幼儿说话,孩子们却闭口不语,这是为什么呢?怎样让幼儿张口说话呢?

例如:“观察”的活动,幼儿出现了“是臭的”,“毒药味”等奇怪的答案。老师不能简单的否定,而让大家再仔细的辨别,发现有的刚施过肥,所以“是臭的”,有的有中药味,所以产生了“毒药味” ……孩子们没有错,他们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实事求是的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教师应充分肯定与表扬他们,并作必要的解释,只有这样,幼儿才敢说话,不怕说错话。

激疑与猜测、操作与尝试、交流与讨论、发现与创造、参与与体验可以同时交叉使用。一次活动运用几种方法,但不一定每次活动要用各种方法。这些方法是激励幼儿主动活动的好方法,但不是全部方法。

四、在探索活动中发展幼儿发现问题与创造思维能力

教师在探索活动中中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幼儿,而是创设情景,组织活动,带领幼儿寻找答案,运用已有经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太阳和影子”的活动在室外进行,让幼儿找到花、草、树、木、房子等的影子,幼儿跑来跑去,发现阳光下有影、背阴处无影。“只有阳光下才有影子吗?”一个追问引起幼儿思考,想起灯光、月光、手电光下等都有影子。“有光一定有影子吗?”引导幼儿了解形成影子的条件是“光”和“物”,缺一不可,然后通过画影子,比影子等活动发现了太阳位置与影子位置、长短的变化,这些答案都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幼儿的,而是孩子们通过自身活动发现的。

五、在探索活动中与环境互动参与体验

鼓励幼儿参加活动,与环境直接接触、与周围人进行交往产生情感的体验,萌发有益的兴趣与情感。帮助幼儿体验爱的情感在具体的活动中,通过幼儿之间、幼儿与父母、教师的亲切交往,交流感情,可以使幼儿体验到特别的情感。

教师可有意在课前将答案告诉能力差的幼儿,上课时有意请他回答,并当众表扬,孩子们为他鼓掌,这样能使他有了自信,开始思考,积极参与活动,愿意举手发言了。

寻找有趣的话题,幼儿是爱说话的,当没有感兴趣的话题时,他们不想说话,无话可说。“梦”是每个幼儿都有的经验,有的梦可怕,有的梦有趣,有的梦奇怪,有的梦高兴。孩子们喜欢说,有话说。因此,在设计活动中可设计“说梦”活动,“聊天”活动……教师采用讨论的形式,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幼儿的疑点提出问题让幼儿七嘴八舌议论,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充分思考。

在《新纲要》中指出,在科学领域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参考文献

[1]彭兵,陈瑞华.幼儿园探究性游戏课程及活动设计[M]

[2]周蕾.幼儿园园本教育活动设计[M]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4]石磊.管旅华《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M]

[5]张凉《走进研究――为了儿童与教师的共同成长》[M]

上一篇:谈谈校本研修及开放教育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师素质提升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