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灾害风险分析

时间:2022-10-22 03:15:01

重庆灾害风险分析

提要重庆市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已经受到多方面灾害风险的威胁。本文主要针对主城区分析高温干旱、空气污染、酸雨、交通等多方面的灾害风险。

关键词:高温干旱;空气污染;雾害;水污染

中图分类号:X4文献标识码:A

重庆市是全国灾害风险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灾害风险具有种类多、频率高、分布广、损失重、危害大的特点。主要灾害有高温干旱、地震、交通拥挤、空气污染、雾都城市、水污染,等等。从各种灾害的损失来看,一般年份,重庆市遭受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每年平均1,300万人受灾,占总人口的40%,因灾死亡150人,房屋倒塌20万间,需转移安置65万人,农作物受灾90万hm2。直辖以来,灾害风险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平均为57亿元。本文对重庆市的各种常见灾害风险进行分析,灾害风险分析是灾害预防、损失评估和减灾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减灾规划与措施的制定及保险业等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灾期的快速评估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高温干旱灾害风险

2006年重庆市出现了50年一遇的干旱,有的地方甚至是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这场严重的特大旱灾给重庆市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对重庆市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此次旱灾是自1891年重庆市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它有几个显著的特征,如持续时间长、干旱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经济损失重、历史罕见等。

高温干旱对重庆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绝收,农民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主城区也深受这次高温干旱的影响,由于大量蔬菜水果受到干旱的影响而死亡,使得主城区的蔬菜水果价格上涨,居民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高温使得空调的用电量增加,对各种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高温干旱使得主城区的大量景观植物旱死。

二、主城区空气污染

重庆市主城区各类工业企业、居民住房和商业区交错分布,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道路拥挤,交通不畅,人口密度高;近年经济和城市建设高速发展,主城区许多地方都在进行旧房改造,道路修建,工程项目建设,加上重庆特殊的地理和气象条件,导致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长期以来大气污染比较严重。

重庆市主城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煤的燃烧,其贡献率平均为43%,主城区每年燃煤二氧化硫排放量达2,714万吨。而燃烧煤之所以如此多,这是与重庆市主城区的重工业、火电等有关系。空气的污染会带来一系列的后果,如酸雨、多雾,等等。

三、酸雨灾害风险分析

重庆地处全国第二大酸雨区――西南酸雨区的中心地带,是酸雨形势最为严峻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酸雨重点控制区。众所周知,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

酸雨对重庆市主城区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人们都觉得重庆脏兮兮的,酸雨使得建筑的外观不再亮丽,因此重庆建筑的外观很少有采用亮丽颜色的,大都采用灰色调作为建筑的主色调。建筑是一个城市的重要明信片,是一个城市外观的重要体现,重庆如果不下决心治理酸雨的污染,那么重庆将很难迈入国际知名城市的行列。

重庆市酸雨的成因与空气污染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是有密切联系的,既然我们无法改变重庆的地理位置,那么只有通过减少污染来降低酸雨的危害。经过近几年的控制,重庆市酸雨恶化趋势得到缓解,预计到2010年降水pH值

四、雾害分析

重庆地处两江交汇之处,宽阔的江面为雾的生成提供了必要的水汽条件。作为大工业城市,排入空气中的大量工业污染物为雾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凝结核;加之地形闭塞,致使风速较小,有利于雾的形成。因而重庆早就以“雾都”的形象闻名于世,雾日数多达69.3天,与世界上几个多雾的城市相比,仅比第一位的伦敦(74天)少几天,而比汉堡(66天)、维也纳(35天)、东京等都多,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首府中高居榜首。

在视觉上,雾给人以美感,但在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却常常造成危害,如引起交通事故、迫使航班停飞、造成经济损失、加重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影响农作物生长等。据统计,仅交通一项,重庆因雾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就有2,200万元左右,其中直接损失70多万元。此外,雾还影响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湿度大、日照少,易引发病虫害。重庆的酸雾较重,除加重对农作物的危害外,还导致建筑物等受腐蚀而损坏。据重庆市环境科研部门研究,重庆市雾中污染物的离子浓度较雨水中的浓度高8.3倍,故重庆患呼吸系统疾病和因之死亡的人数很多。

五、水污染分析

据《重庆市1999年环境状况公报》,1999年全市排放城市废水13.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9.02亿吨,城市生活污水4.26亿吨。废水中COD排放量29.55万吨,其中工业、生活污水COD分别占51%和49%。三峡重庆库区主要城市污水与污染物排放量呈逐年上升之势。据国家环保总局的《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1999年三峡重庆库区直排长江的主要城市污水口有59个,直排长江的城市污水年排放总量3.20亿吨,其中重庆主城区排放2.18亿吨,占总排放量的68.13%。

对长江、嘉陵江重庆段多个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长江、嘉陵江共有10项指标出现超标,其中大肠菌群、总磷、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项目出现超标的断面数分别占其监测断面总数的94.4%、85.0%、68.4%和65.4%。水质指标年均值超过Ⅲ类标准的项目有5项:大肠菌群、石油类、化学耗氧量、总磷和非离子氨。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的入境断面水质为Ⅲ类,出境断面水质属Ⅳ类。嘉陵江入境断面利泽水质属Ⅱ类,北碚和磁器口断面水质属Ⅲ类,主城区大溪沟断面水质属Ⅳ类水,长江和嘉陵江主城区及近郊区段水质较其他段差。

重庆市主城区各月多年平均水资源量情况是:6月水资源量最多,5月、9月、7月较多,最少的月份出现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在时间上不均衡,重庆主城区虽然仅靠长江、嘉陵江,水资源得天独厚,可重庆市政府如果不加强对水污染的防治,那么重庆仅靠两江而没有水喝也许将会变成现实。

六、交通拥挤

重庆市由于受特殊的地形条件、城市布局及诸多历史因素的影响,重庆市中心区地处两江环抱的狭长半岛,地势起伏,地形复杂。纵向东低西高,高差达140m,平均纵坡约20%;横向(南北向)呈鱼背状,高差达180m,纵坡达18%,南北向最宽处约2km,最窄处仅800m。由于地域狭窄,人口密度大(5万人/km2),道路条件差,现有沿两江和中部的三条主干道上车流、客流密集,加之缺乏横向道路联系,居民出行大量迂回绕行,且又困于容量有限、拥挤不堪的公共汽车、电车交通。市内交通与较为方便的对外交通极不匹配,一旦进入市区,交通就不畅,堵车现象时常发生。

重庆是著名的山城,居民出行主要依靠公共交通方式或步行,两种方式占居民出行总量的95%,其中步行方式占69%。由于重庆市区受两江所隔、鹅岭所阻,地形起伏较大,道路狭窄、标准低,路网功能差,交通阻塞情况随处可见。

目前,重庆市公交客流已超过270万人次/日,每标台公交客车年运量已超过60万人次,居全国之冠。主干道上高峰期小时单向客流量已高达2万人次,交通流量中客运车辆的比重已超过1/3,公交车辆高峰期发车间隔已达极限。乘车难已严重影响了居民正常的社会活动,迫使公共交通方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

七、地震灾害风险分析

重庆地区的地震活动,近十年来引起人们的注意。1989年渝北区5.2级和5.4级地震和1997年荣昌5.3级地震共造成经济损失2.5亿元。显然,在人口密度大、商贸、工业设施密集的重庆直辖市发生强烈有感或中等破坏的地震,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从有地震历史记录以来,重庆市出现过两次地震活跃期,分别是19世纪中叶、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两次地震都在5.4级以下,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有一次发生在目前的主城区。重庆是一个中强地震活动地区,地震很难像5.12汶川地震那样对重庆市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可是通过汶川地震对重庆的影响来看,如果重庆市主城区不出台一些相应的地震预防措施和震后方案,地震对重庆市的间接影响将会是巨大的。

综上所述,重庆市主城区隐藏着多种灾害风险,这些灾害风险有来自自然方面的,但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通过对上述重庆市灾害风险的分析,以期为有关部门相关措施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蒋勇军,况明生,匡鸿海.区域易损性分析、评估及易损度区划――以重庆市为例[J].灾害学,2001.16.

[2]王建华,郭跃.2006年重庆市特大旱灾的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3]韩志伟,张美根,雷孝恩.重庆市总悬浮颗粒物来源及分布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1.

[4]廖正军,唐亮.重庆市酸雨成因及控制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2000.8.

[5]马文平.西南地区严重自然灾害分析与对策[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6]重庆市环境保护局编制.1999年度重庆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0.

[7]张方怡.试论重庆轨道交通的发展前景[J].城市公交规划与管理,2002.6.

上一篇:建立全新的高校财务预警系统 下一篇:改革三十年与高等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