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22 02:21:54

浅论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多媒体运用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运用,优势体现得也十分明显。

随着各学校纷纷采取措施推进信息技术教学的进程加快,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但是,理想的教学媒体并不等于最佳教学效果,教学中媒体的组合是否恰当,媒体与教师的关系处理得是否妥当,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必须掌握教学媒体的应用原则和方法。

一、认真谋划,充分准备

教师对媒体的演示程序要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合理安排,并进行认真准备。教师要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多媒体手段――或录音机朗诵,或幻灯片演示,或课件演示,等等。这些手段的运用,制作是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功夫的,有的需要查找资料,有的需要自己制作,无论那种,都要准备充分。尤其是在现代多媒体出现后,多媒体技术实际就是计算机交互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即通过Flash课件把相关的视频、声音、图像、文字等完美的结合起来,做出教学内容丰富、色彩和色调鲜艳,能给学生极大的视觉冲击效果的。这些制作过程要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

因此,教师在课前要提前做好多媒体课件,反复演示,多次修改,检查相关设备十分完好,操作十分顺畅,做到准确无误;同时,在课堂上展示媒体之前,还要要帮助学生作好心理准备,即演示之前向学生说明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以及应思考的问题,使学生处于积极观察的心理状态。

二、选择时机,展示求效

教学媒体虽然具有很多优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古为今,化静为动,但是在课堂上运用和出现的时机不当,不但达不到语气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影响教学。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多媒体的展示时机要建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三维立体关系的基础上,符合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流向。教学媒体受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制约,并为了服务的。

要思品知识需要激趣的时候出现,因为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生兴趣是否浓厚,情绪是否高涨;要在知识的关键点出现,因为注意是否集中,感知是否清晰,思维是否高亢等,是决定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关键。因此,从学生心理流向看,教学媒体的最佳展示时机是:学生学习兴趣淡化之时、思维抵制之时等,这才能促进课堂教学从无序向有序发展。从教学内容与媒体的切入关系看,只有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达到最佳对接、衔接、切入,方可收到好效果。

三、“演”“讲”结合,指导观察

在进行媒体演示时,是教师不停地讲解代替学生观察,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解决问题,这是传统教学思想与现代教学思想在媒体淙教学中的不同点。因此,“演”、“讲”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现象与本质间的联系,是媒体演示的重点。

多媒体能提供生动、直观的视听信息,但获取这些信息并非教学目的。何况单一的演示往往欠深刻,单纯的讲解太抽象。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既要通过演示发挥媒体的优势,又要充分发挥词语的作用,使演示和讲解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讲解把直观与抽象,视听与思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对直观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以形成概念,把握本质和规律。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这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情感,发展想象,启迪思维,形成智能等具有重要作用。

四、提示要点,总结归纳

无论是老师的讲解还是学生的观察,都是对现象过程的具体了解。在这些现象、过程中,哪些方面是重点或本质的,在教师讲解或学生观察之后,教师一定要画龙点睛地指出,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系统地掌握知识。

五、核查理解、反馈调控

一堂课下来,教师要通过提问等活动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观察对象,是否掌握了现象所反映的知识,就是获得反馈信息。教师要善于甄别学生反馈形式的内涵,正确洞察学生反馈信息的形式,判断其正确的意义指向,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总之,教学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教学媒体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应用,必须为促进学生学习思想思想品德课服务,要掌握正确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方法,把握多媒体教学艺术运用的法则,才能为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服务,才能发挥好它的应有作用。

(四川平昌县土兴小学)

上一篇:浅谈批评教育学生的艺术 下一篇:谈教师的教育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