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育婴农场”背后真相

时间:2022-10-22 02:18:13

纳粹“育婴农场”背后真相

二战期间,在希特勒的授意下,纳粹德国党卫军头子希姆莱推出了臭名昭著的“生命之源”计划,指示手下从占领区抢夺符合要求的儿童,或建立“育婴农场”,生产“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未来精英”,以便在希特勒“百年之后”替他“统治地球”。这些孩子也因此有了一个外号――“希特勒娃娃”。

计划生产1.2亿名“希特勒娃娃” 曾在大学里学习农业的希姆莱在二战前经营养鸡场时,迷上了纯种白鸡的育种实验。希特勒大肆宣扬“只有雅利安人和德意志人才有资格作为‘文明世界’的建设者”,犹太等民族是“劣等种族”和“糟粕”,“应该被淘汰和灭绝”。希姆莱马上心神领会,抛出了“生命之源”计划。

“生命之源”计划倡导“党卫军精英”与符合雅利安人特征(金发碧眼)的美女结合,以“强化德国人种”,制造“雅利安超人”。计划到1980年时生产出1.2亿名强壮的“雅利安后代”,“替元首统治地球”。

根据这一计划,希姆莱指示手下建立了“育婴农场”,符合要求的女性与“党卫军精英”结合后,在此生产“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未来精英”。

德军占领挪威后,由于挪威当地女子的外貌特征――金发碧眼,与纳粹眼中的雅利安人种接近,希姆莱在挪威也建立了“育婴农场”,鼓励党卫军和当地女子生孩子,即使女方已经身为人妻。

但这种“育种”方式实在太慢,后来希姆莱让手下在占领区搜寻符合条件的儿童。

“希特勒娃娃”境遇悲惨 二战结束后,希姆莱被逮捕,于1945年5月23日服毒自杀,“生命之源”计划终止。据估计,“生命之源”计划一共产生了12000名“希特勒娃娃”,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

生活对“希特勒娃娃”及其母亲展示出残酷的一面。“希特勒娃娃”的母亲们被贴上“德国人的娼妓”的标签,在秘密监狱里充当奴隶。在挪威,因为“父亲是德国人”,许多“希特勒娃娃”被迫送进精神病院。在那里,他们被折磨和虐待。在受够了纳粹德国残暴统治的挪威人眼里,这些有纳粹基因的孩子是“危险的”,说不准哪天就会变成“法西斯主义的第五纵队”。

哈利特・范・尼科尔是一名“希特勒娃娃”,于1942年3月生于挪威。二战结束后,尼科尔的苦日子开始了:她像狗一样被铁链拴在院子里,6岁时被一名男子扔进河里,因为他“想看看这个纳粹的种能否在水里浮起来”。9岁那年,她被人用大头针残忍地在额头上刺出一个纳粹标志。

摘自《内江日报》

上一篇:唐山大地震废墟上的抢劫潮 下一篇:埃博拉病毒为何难“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