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关键词

时间:2022-10-22 01:02:59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关键词

王世发,1958年生,湖北松滋人。1997年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2005年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荆州市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荆州市政府津贴专家,获荆州市“首届突出贡献人才奖”。现任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荆州市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出版的专业著作有《中学生联语津梁》《初中语文作文教案》《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高中语文作文教案》《高中作文序列训练教程》《高中语文“梳理探究”“名著导读”教案》《高中文言文教案》等。

教师可以分为三类: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名师。合格教师的基本标准是能够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师的基本要求完成好教书育人工作;优秀教师是指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得比较出色,具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能力,能够得到学生、家长、同仁以及领导公认的老师;名师指教书育人不仅得到公认,而且有独立的思想、有比较系统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的老师。

合格教师是国家培养出来的,而优秀老师和名师主要靠自身长期磨炼。

优秀语文老师究竟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我感触颇深的有以下四点:

一、源于热爱

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在哪里?热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成就一切。

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首要的就是要真正热爱语文。因为只有真正热爱语文,你才能沉下心来思考语文、研究语文;只有真正热爱语文,你才能抵制得住种种诱惑,不离不弃;只有真正热爱语文,你的教学与研究才能立足长远,不急功近利;只有真正热爱语文,你才能发现语文的美丽,享受语文的幸福。

语文是一项值得我们热爱的事业!

语文是培养学生热爱母语、运用母语的学科。母语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乡愁老人余光中先生说:“中文乃一切中国人精神之所托,只要中文常在,则必然汉魂不朽。”汉语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源,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因此,我们应该热爱语文。

语文人,只有我们自己热爱语文,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热爱语文。有一位名人说得好:“爱什么就能学到什么,爱得有多深学得就有多好。”这几乎是一个真理。

热爱语文,应该从平凡的事情做起。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教师所做的工作都是平平常常的工作,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作,每天做的都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评讲作业这些普普通通的事,要做一个普通而优秀的实实在在的老师是不容易的。就是在这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的普通工作中,你把这些普通的事做好了,你就不普通了;你把备课、教学、作业批改、辅导学生这些平凡的工作做好了,你就不平凡了。

热爱语文,应该珍惜时间。你一踏上讲台,你会感到时间不够用。近四十年来,我一直把时间看得很宝贵,凡是接触我并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很忙,一年四季,一天到晚,我很有计划地做我工作上的事情。同学、朋友问我:你怎么这么忙?我内心一直这样想:人因追求而忙碌,因忙碌而充实,因充实而快乐。我忙,我感到很愉快。

热爱语文应该注重工作计划性。会规划自己的人,是会工作的人;注重落实计划的人,是脚踏实地的人。你有很多好的工作计划,如果不重落实,时间久了,就会留下缺憾。我们既要仰望天空,更要脚踏实地;只有脚踏实地,我们的目标才能落实。

热爱语文,应该学会思考。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意思是说,心是人的思维器官,它的功能就是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在我的工作和人际交往中,我常常拥有四颗心:第一,拥有一颗平常心。心态平和,诚于做人,勤于做事,低调做人,淡泊名利。第二,拥有一颗善心。心地善良,关心同志,做人厚道。第三,拥有一颗上进心。人的工作、事业就是自己的精神之柱,在工作上、事业上要追求奋斗。第四,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记得别人的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样就会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就会快乐地工作和生活。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心情愉快,能够愉快地工作,快乐地生活,人生就充满了意义。

二、厚于积累

语文学习的根本经验,是积累要深厚。积累,是学习语文、研究语文的本钱。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刘勰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苏轼还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里都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就我个人体会而言,语文教师的专业积累主要是要做好四个方面的积累。

1.专业知识的积累。语文专业知识的积累最重要的途径是读书。换言之,读书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积累。读书包括读专业理论著作、文学名著和专业报刊杂志等。

爱读书才是真正的教师。教师的学养来源于读书学习。知识更新很快,必须不断学习。中学语文教材过去称故事有“曲折”和“波澜”,新课程教材就称为“摇摆”,并且分为“小摇摆”和“大摇摆”。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中的对话描写,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变色龙性格就在对话的摇摆里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这是小摇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则是大摇摆,打鱼的老人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的搏斗是一场拔河式的拉锯战,圣地亚哥开始关注的只是鱼,后来就是这场斗争的胜利,他想从这条大马林鱼身上证明自己的硬汉子精神,即使鲨鱼逐渐蚕食了大马林鱼,他依然奋力将鱼骨架拖上了岸。小说的情节框架其实很简单,就是老人与鱼之间战斗到底的故事,小说可以说极尽摇摆之能事。又如小说中的人物分类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这引起概念是过去教材中没有的。还如小说要“贴着人物写”,即站在小说中人物的立场、处境来写,尊重人物,体贴人物,写好人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老师必须是读书的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实质所在。”语文老师尤其如此。

2.研究资料的积累。要当好一名语文老师必须占有大量的研究资料。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平常多做有心人。丰富的资料是我们进行教学和研究的宝贵财富。由于工作的特点所决定,30多年来,我一直比较注重积累。我积累研究资料的方式有八种:①编目录索引。可分两类编排,―是教研专题索引,如教育思想、教改实验、教法研究、听说训练、课型探讨、教改动态等。二是课文资料索引,按课文顺序,分单册和双册编排。如能坚持不懈地编目录索引,资料定会不断丰富。②做资料卡片。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积累资料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灵活、适用性大。③搜集教学图片。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图片教学,学生兴趣浓厚。教师如在平时注意收集有关教学图片,对教学有很大帮助。④收集优秀教例。语文教师除购买有关系统的“教案”书以外,还可收集一些散见的优秀教例,它对于我们更新思想,改革教法,提高效率有很大帮助。⑤汇编名师经验。例如,我曾经追踪过钱梦龙、于漪、宁鸿彬、魏书生这四位特级教师,在各种报刊上我特别关注他们发表的文章,一当发现,就认真阅读,很多文章我把它复印下来认真阅读和研究,我追踪他们二十多年,最后分别形成了这四位特级教师教学经验的讲座稿。⑥剪辑教学资料。即将各种报纸上有价值的信息和研究资料剪下来粘贴在专用的剪贴本上,有的刊物不便于剪辑,我就先复印,然后再作剪贴,这样形成了系统的资料。⑦集纳教学火花。每一位老师在教学中都有闪光点,如果我们注意积累,就会构成教学中闪光的经验。⑧整理书报杂志。要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有计划地买一些书,订一些报纸和杂志,以提高自己的素养,满足教学的需要。

除了上面8种积累方式以外,还有一种至关重要的积累方式就是“阅读记诵型”积累。语文老师要多读一些书,多背一些书。背诵积累是语文教师的硬功夫。

3.教学经验的积累。语文教师在长期实践中,要善于积累教学经验。将自己在备课、教学、作业批改、学生辅导、教研活动、班主任工作等方面,感觉有心得的东西积淀下来,坚持积累教学中的点滴经验,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系统经验。

4.教育思想的积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会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这是优秀语文教师成熟的基本标志。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在勤苦工作的同时,也要善于积累教学思想。在长期的教学、教研工作中,我对教育、教学有一些认识。下面是我的一些教研感言:

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语文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语文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能;语文教师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语文教师不是将军,但要有指挥千军的气概。

不想读书,就是浪费人生;不会读书,就是不会生活;你想踏踏实实地生活,就得扎扎实实地读书。

读书的作用并不是在读书的当时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在读过之后体现出来的,在一些偶然之时,遇到偶然之事,看到偶然之景,爆发偶然之情,体会出偶然之趣而体现出来的。

教学有两根支柱:第一根支柱是学习,第二根支柱是实践,两根支柱的焦点是反思。

教师要做学生思想上的老师,道德上的同学,情感上的朋友,心理上的医生。

把根扎在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才能够绽放出美丽动人的花朵。

一部名著就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一个名人就是你一生崇拜的导师。

三、深于探究

探究既是新课程教学的一种新理念,也是语文教师治学的一种好方法,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讲,首要的功夫是对文本的探究。它是教师语文素养与文本解读能力的体现。语文教师要把对文本的解读作为一项长期的研究任务,对文本反复阅读,深透解析,准确把握,提高文本解读能力。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先生出过一本著作《名作细读》,建议老师们看一看,你读后才会知道,一篇文章还能像这样来解读。

有一位老师教《故乡》,从写作的角度,对文中人物描法归纳出五种笔法,显示这位老师探究文本的深厚功力。《故乡》描写人物的手法是:①简笔勾勒法。如“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寥寥几笔,刻画了一个少年英武的形象。②工笔细描法。如“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们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描写了中年闰土长高的“身材”,灰黄的“脸色”,脸上的皱纹,通红的眼睛以及头上戴的毡帽,穿的棉衣,手提的“纸包”、“长烟管”,又粗又笨的“手”,表现了中年闰土的衰老、贫穷。③比喻描写法。文中对中年闰土的描写用了“松树皮”、“石像”、“木偶人”三个比喻。“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④夸张描写法。文中对杨二嫂的描写:年轻的杨二嫂舌尖嘴利,出门时“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双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中年的杨二嫂“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对杨二嫂的描写实际上是一种漫画笔法。⑤浓缩对比法。文中为了突出人物,多处运用了对比,如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年轻的杨二嫂与中年的杨二嫂的对比。这些对突出人物、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文本的探究可以着眼于整体,也可以着眼于局部,还可以是文本的细节,从篇章结构、语言特色、手法运用、主题表达、用词用句,包括标点符号等等都可以进行深入地探究,提高自身解读文本的能力。

语文教学运用“探究”方法设计教学,可能提升教学能力,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素养。教师拿到一篇课文,设计教学方案时,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样教。教什么是内容选定问题,怎样教是途径方法问题,二者紧密联系。我教《祝福》一课时,采用自学交流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先让学生自学,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学的感受,在学生充分交流基础上,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围绕一个主问题展开讨论和探究:祥林嫂是一个悲剧人物,她悲在哪里?为什么悲?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了很多方面的“悲”。有的说,祥林嫂两次丧夫,很悲;有的说,她不仅两次丧夫,而且连她唯一的希望儿子也被狼吃掉了,更悲;有的说,鲁镇的人们对她很冷漠,一点也不理解;有的说,她死在鲁镇人们“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很悲;还有的说,她第一次死了丈夫后,为了躲避婆婆的逼嫁,她逃到鲁家做女工,结果还是被婆婆与卫老婆子串通后“抢”回去了,绑架使她的人格受到了侮辱,后来又逼迫她嫁给了贺老六,即使反抗,也无济于事;有的说,她第二次到鲁家做女工的时候,鲁四老爷和鲁四婶对她的态度有很大的改变,做祭祀的准备时,不让她“沾边”,连她做奴隶的权力也给剥夺了,这很悲;还有的说,柳妈给祥林嫂讲述“阴司”的故事,使祥林嫂更加恐怖,最后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买一条门槛来赎罪,重新恢复做女工的劳动权利,结果也未能得到鲁四嫂的理解,最后终被鲁家驱赶出门,使祥林嫂沦为乞丐。祥林嫂无路可走了,惨死在大雪纷飞的人们“祝福”的气氛中。这些都很悲!经过充分交流,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了充分认识,然后我让学生归纳出悲的类型,学生讨论后归纳出祥林嫂有“三悲”:一是遭遇悲惨,二是环境悲凉,三是精神悲苦。接着我又让学生讨论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悲剧?其根源在哪里?经过讨论,学生概括出三个方面的原因:迷信思想、贞节观念、妇女地位,总之,是封建礼教杀死了祥林嫂。《祝福》的教学,我把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讨论、交流、探究的过程,改变了传统的分析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帮助学生提高了分析理解文本的能力。

四、勤于写作

写作是语文教师的一个核心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能写文章算不得什么可以夸耀的事,不能写文章却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同哑巴差不多,对生活有相当大的坏影响。”一个语文老师不会写作,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勤奋写作,是语文老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路径。写作可以促进学习,促进阅读,提高语文教师的修养;写作可以增强研究意识,提高研究能力;写作有助于我们寻求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实现教学科学化。

从语文教学与研究的角度写作,可写的内容很多,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来探索。①阐述教育思想、教学主张;②研究语文教材;③研究课堂教学艺术;④设计教学创新方案;⑤撰写教学反思;⑥参与学术争鸣;⑦鉴赏作品;⑧辨析语文知识;⑨命题研究;⑩研究名师成功经验。

对教师写作教学研究文章,我有如下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语文老师要重视写作。写作不单纯是一个写作技巧问题,它是一个人的思想水平、专业水平、学术功底、研究能力的综合展示,它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自己工作实践和经验的理论表现形式。一篇论研究文章的发表往往标志着实践和理论上一个重点或难点的突破,标志着一项研究成果的诞生。一篇成功的有价值的文章无不蕴含作者对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思考和独立钻研而形成的真知灼见,无不是作者思想和智慧的闪光。写作是一个人的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是一个人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凝聚。因此,进行研究性写作,它既是自身价值的体现,也是教学的一笔财富。

第二,写作要做到三个字:静、勤、恒。①“静”。首先要静下心来。静下心来读书,静下心来思考,静下心来写作。著名作家姚雪垠的座右铭是四个字:耐住寂寞。他的巨著《李白成》正是他长期在“耐住寂寞”之中创作出来的。②“勤”。要勤奋。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说:“作文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著名科学家周培源先生谈人生与自学时说:“我做科学工作、做教育工作和做人的秘诀,也就是我数十年所信奉的格言是‘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以勤补拙。’”③“恒”。写文章要持之以恒。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谈学习和写作的体会时说:“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是在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了出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冯骥才《时光》)他的双足在书桌下边的水泥地面上磨出了浅坑,这是他用行动对“恒心”作出的最好的诠释,这是他持之以恒写作所创作的惊人“杰作”!

第三,教师写作要克服六种不良倾向。写作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有一个艰苦磨炼的过程。教师写作有六种不良倾向要注意克服。①自惭形秽,信心不足。有的老师认为,自己教书还可以,写论文还不够层次。对论文写作还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写论文是教学科研人员的事,现在把书教好就不错了。这是一种不全面的认识。实践与探索同在,教学与科研并行。教学有思索,有创意,有感悟,有心得,都可以记录在案,整理成文。②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有的老师瞧不起别人的文章,自己又懒于动笔,大文章写不来,小文章又不写。对别人写文章不能抱着一个正确的态度。③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写文章需要智慧,需要意志,需要恒心,但更需要穷追不舍的钻研精神。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是不可能写出优秀的论文的。④动机不纯,急功近利。有的老师写文章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有的是为了评职称,有的是出于某种虚荣而写的,别人能写,我也能写,有了就行了。这些写作动机都是不纯的。⑤拾人牙慧,东施效颦。别人谈了的问题跟着别人谈,借用别人的观点,模仿别人的写法,没有自己的主见,缺乏独创精神。⑥机械搬运,投机取巧。有的为了交上或者发表一篇文章,就在网上或报刊上下载或剪辑资料,然后机械地搬运,东拼西凑,投机取巧。

写作本是寻常事,苦辣酸甜唯自知。

上一篇:论毕淑敏散文中的幸福观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