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镜下氩气刀治疗疣状胃炎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22 12:16:02

无痛胃镜下氩气刀治疗疣状胃炎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无痛胃镜下氩气刀治疗疣状胃炎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疣状胃炎患者在无痛胃镜下行氩离子凝固术的治疗和护理情况。结果:82例患者麻醉效果好,无痛苦,治疗过程顺利,术后有19例(23.2%)患者诉腹部隐痛、灼烧感、腹胀,1~2天后缓解,1~2个月后随访和复查胃镜,74例(90.2%)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76例(92.7%)患者原病灶处覆有新生的粘膜上皮及肉芽组织,或隆起病变粘膜变平和色泽正常,有6例(7.3%)患者需行第二次APC治疗病灶消退。结论:氩气刀治疗疣状胃炎配合无痛胃镜效果好,患者舒适,而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氩气刀;疣状胃炎;无痛胃镜;护理

【中图分类号】R5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96-02

疣状胃炎又称隆起糜烂性胃炎或痘疹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特殊型胃炎,氩气刀又称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PC)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性凝固方法,其能量经电离的氩气传导至靶组织,使该组织产生凝固效应,从而起到破坏病变组织作用。疣状胃炎药物治疗难以根治,氩气刀治疗具有见效快,创伤小,时间短,无痛苦等特点,而得到推广应用。本科共对82例疣状胃炎患者在无痛胃镜下行APC治疗,配合相关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科于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配合无痛胃镜在镜下进行APC治疗患者共82例,其中男59例,女23例,年龄24~86岁,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上腹胀痛、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病程最长10年,最短半年,病灶最多21个,最少3个,均无严重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病史,60岁以上患者检查前一律行心电图检查。

1.2 仪器设备及物:胃镜为日本富士能公司生产的EG-450、EG-590电子胃镜,氩气刀是山东玉华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YHA300氩气高频电刀,配置APC导管电极,物:丙泊酚注射液(商品名:力蒙欣,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ml/200mg)。

1.3 治疗方法:准备同常规胃镜诊疗,建立静脉通路,吸氧2~4L/min,心电监护,由麻醉师协助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根据患者状况1~3mg/kg,待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入镜,先观察病灶,调节氩气刀治疗参数:功率20~40W,氩气流量1.5L/min,再经内镜钳道插入氩离子凝固电极,电极头端在病灶上方约0.2~0.4cm处,以每次1~2s的时间进行氩气电凝治疗,凝固次数视病灶大小、质地等情况而定,对镜下所有隆起病灶经灼除后粘膜平坦或稍凹,表面色泽变白或深黄色样变为宜。术后常规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及胃粘膜保护剂。

1.4 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对麻醉效果满意,对检查治疗全过程无感觉,并表示如果有需要愿意再次接受这种无痛苦的检查治疗方式。本组有19例(23.2%)患者术后诉腹胀、腹部隐痛、灼烧感等症状,经适当按摩处理1~2天后缓解。治疗后随访,74例(90.2%)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2个月后复查胃镜,76例(92.7%)患者原病灶处覆有新生的粘膜上皮及肉芽组织,或见隆起病变粘膜变平,色泽正常,无明显疤痕形成,其中有6例(7.3%)患者仍见疣状灶及糜烂组织残留需行第二次APC治疗后病灶消退。本组均未见治疗后粘膜下气肿、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由于多数患者对无痛胃镜检查及氩气刀治疗疣状胃炎等相关知识缺乏,普遍存在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对医疗技术、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存在担忧。因此,本科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采取针对性地说明治疗的必要性和过程,对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无痛胃镜下治疗的优越性,APC治疗的方式及原理,治疗目的、并发症、及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保证检查治疗顺利进行,同时,尊重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权,术前签署麻醉同意书及手术同意书。

2.1.2 术前准备:嘱患者禁食、禁饮8h以上,协助医师详细了解患者有无心肺疾病及严重程度、药物禁忌症,认真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体重、血压、脉搏、呼吸、心电图检查结果、精神情绪状况,有无长期饮酒史、服用安眠药或吸毒史。建立静脉通道,胃镜常规检查准备,氩气高频电刀及导管电极,设置所需参数,连接氩气导管,检查性能是否良好,心电监护仪、氧气,同时备齐各种急救药品、气管插管及呼吸球囊等抢救物品。

2.2 术中配合:协助患者左侧卧位,连接心电监护仪,有活动性假牙应取下,固定牙垫,吸氧,由麻醉师协助缓慢注射丙泊酚1~3mg/kg,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判断有效麻醉深度。注射后患者逐渐出现注意力下降、反应迟缓、眼睑微合,睫毛反射消失,此时为进镜的最佳时机,协助患者头稍后仰,下颌稍抬高,插镜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咽喉消化道粘膜组织。医生在进行治疗时,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血氧饱和度、脉搏、呼吸、神志等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本组有6例(7.3%)患者出现心率、血氧饱和度一过性下降,经给予阿托品、面罩加压吸氧后症状缓解。本组治疗时间病灶少的1min内完成,病灶较多需8min内完成,均未发生窒息、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术毕推患者至清醒观察室,必要时吸氧至清醒,观察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大部分患者10min内清醒,极少数患者15min内清醒,待患者神志清楚,对答切题,送患者至病房继续治疗,同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卧床休息6h,2周内免重体力劳动,检查当天不宜驾驶及高空作业。

2.3.2 饮食指导: 术后常规禁食,6h后无不适可进温凉流质,2天后可进低渣半流,禁食过硬、过热、粗糙、油炸及辛辣剌激性食物,少食或不食牛奶、豆制品、甜食等易产气食物,1周后进普食。

2.3.3 潜在并发症观察及护理:①腹胀、腹痛、灼烧感。APC术后粘膜神经丛受到刺激或凝固面受胃酸、胃蛋白酶的作用,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腹胀。因此密切观察患者腹痛、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本组有19例(23.2%)患者出现腹胀、腹部隐痛,经适当腹部按摩后症状缓解。②穿孔。有报道APC治疗后因损伤过深发生穿孔,可通过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治疗及治疗电极与靶组织保持一定距离来避免,控制好氩气刀的流量和治疗时功率,同时注意观察有无腹痛、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症状和体征。

2.3.4 健康指导:指导患者生活有规律,合理饮食,定时进餐,术后1个月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饮洒、浓茶、咖啡等;如有腹痛、黑便等症状及时就诊;2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术后1~2个月来院复查胃镜,观察病灶治疗后恢复情况。

3 小结

疣状胃炎是消化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存在复杂因素[1]与免疫、感染、环境等相关,也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对传统药物治疗难以根治,且因其发展具有潜在的癌变倾向[2],因此近年来使用APC治疗有较多报道。APC治疗疣状胃炎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通过氩气离子化,将能量由探头传递至组织表面,达到组织凝固清除病变组织的目的;APC治疗的发展为患者治疗疣状胃炎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微创的新方法,疗效好[3]。但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胃镜的操作所带来的痛苦使患者难以接受,因此配合无痛胃镜下治疗,既能有效防止患者因恶心、呕吐、咳嗽等反应干扰医生操作,同时患者无意识、无痛苦、轻松舒适地完成治疗,患者更易乐于接受[4]。本科通过对82例疣状胃炎患者在无痛胃镜下行APC治疗后取得较好效果,有效率达92.7%,与报道基本一致[5]。疣状胃炎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紧密相连有关,周到细致的护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由于患者紧张、焦虑等精神心理因素造成的损害。因此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APC治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6],护士在术前给予患者正确的心理指导,术中密切的观察及熟练的配合,术后精心护理及加强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金镇勋,邬淑杭,赵海涛,疣状胃炎患者血清和胃液中锌铜铁含量及意义,吉林医药学院学报[J],2003,25(2):93-94

[2] 王旭霞.赵曙光.黄裕新等,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56例的疗效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l7(5):234-235

[3] 于洪波,戴林,李爱萍等,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3):439-440

[4] 王孝琼,李荣香,侯伟,等.205例静脉麻醉胃镜检查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91-192

[5] 诸琦,贺益萍,吴云林,等.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及疣状胃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消化内镜杂志,2007,24(3):l6-19

[6] 任存格,杨小平.胃镜检查中护理干预实施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03,18(1):13-14

作者单位:524400 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

上一篇:30例产后出血的护理 下一篇:稽留流产患者行人工流产术术前心理分析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