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纸张

时间:2022-10-22 12:00:08

“最古老的纸张

最古老的纸张――莎草

莎草盛产于埃及,是一种类似芦苇的水生植物。早在数千年前,古埃及人就将生长在尼罗河两岸的莎草制作成纸张,叫做莎草纸。古埃及人对莎草纸十分崇拜,甚至把它当作王国的国宝。这种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纸,比中国发明造纸术后生产的纸还要早许多年。古埃及人是如何将莎草制成纸张的呢?这一直是个谜,直到1968年人们才破解了莎草纸的制造技术,其过程如下:将莎草茎切成一截截的,削去上面的青皮,用刀子将去皮后的芯剥成一条条的薄片,放在一块白色的亚麻布上,用木碾像擀面一样一遍遍压制;然后泡在水中48小时,取出后,去糖,再放在亚麻布上,用木槌敲打。然后,再在上面放上一层薄片,最后再拿块石头压上。等40小时自然晾干后取出,莎草就变成米黄色的莎草纸了。

“使节”小释

在古代,“使节”并不是对人的称谓,而是一种官职的凭证。卿大夫聘于诸侯时,国君要授其任凭证,这种凭证就叫“使节”,又叫“符信”;使臣受命出使他国时,国君也要给予他出使凭证,这种凭证也叫“使节”、“待节”。作任职凭证的“使节”大多用铜铸成,并根据任职地区的不同,分别铸成不同的动物图像。在山区任职的,授其“虎节”;在平原地区任职的,授其“人节”;在湖泽地区任职的,授其“龙节”。作出使凭证的“使节”一般都用竹子为柄,上面缀些牦牛尾等装饰品,故又称“庭节”。张骞出使西域时,持的就是这种“使节”。

拖鞋溯源

最初的拖鞋,木制的多,木制拖鞋也称为“木屐”、“趿拉板儿”或“呱哒板儿”。据东方朔《琐语》载:“春秋时介之推逃禄自隐,抱树而死,文公抚木哀叹,遂以为屐。”可见,当初载入史书的“拖鞋”,只是出于对死者的悼念,与休闲无关。“呱哒板儿”最早盛行于我国南北朝时期,谢灵运曾经对其进行过改造,故也称“谢公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说的就是这种木屐。《红楼梦》里多情公子贾宝玉经常穿的也是这种木质拖鞋。至于木屐如何流落民间又漂洋过海到了日本,则不得其详。有野史从平民角度出发,说木屐“各处皆雨时所用,闽人亦然。粤人则不论晴雨,不论男女,皆蹑之”,到了清“光绪、宣统年间,沪之男女,夏日辄喜曳之”,已经是近现代的事情了。

世界上最大的“无流国”

没有河流的国家,简称无流国。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无流国,该国的土地面积224万平方千米,是日本的6倍。东西两面临海,但国内没有一条河流。即使有河道,也是间歇河(季节河),河道经常干涸。沙特阿拉伯为什么没有河流呢?原来这里半数以上国土是沙漠,常年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仅100毫米以下,沙漠腹地十几年滴水不下。来到这里,赤地千里,黄沙漫漫。小雨没落到地面就蒸发掉了,大雨的雨水落到地面也迅速渗漏沙下,消失得无影无踪。以前的沙特人靠游牧为生,逐草而居,靠泉水维持生命。后来,沙漠下发现的大量石油,使沙特阿拉伯富甲天下。石油为沙特人带来了好处,石油可以换来食品和淡水,成为该国的宝贵资源。现在全国大兴水利,在干涸河道上筑坝,拦蓄洪水,在含水层凿井开挖地下渠道。地下灌溉网通到哪里,哪里就有农田、草场。

古代的“成人”观

在古代,“成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贵族子弟届时要举行极为隆重的“冠礼”仪式。古代的冠礼仪式一般由父亲或长兄主持,地点设在宗庙,要给受冠者加冠三次,整个过程相当复杂。第一次是加黑麻布做的“缁布冠”,表明从此拥有治人权;第二次是加白鹿皮做的“皮弁冠”,说明有责任服兵役;最后加“爵弁冠”,意为享有参加祭祀的资格。三次加冠后,宾客为受冠者取字,换礼服拜见母亲、姑姊、乡大夫、乡先生等。冠礼结束后,此人才算正式登上家庭与社会的舞台。古代的“成人”有许多标准:其一是年龄,礼制上一般男子二十岁即为“成人”。其二是生理上的成熟。二十岁之所以被定为成人的年龄,缘在此时男人已有“为父之端”。“端”指生殖能力。其三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其四是心智的成熟。古人认为,心智开窍是“成人”必备的理性条件。其五是对伦理与社会生活准则的自觉认同。

“清华”一词的由来

中外闻名的清华大学为什么以“清华”来命名呢?那是因为该大学所在地原为清代的皇家园林――“清华园”,所以就以园名作为大学名了。“清华园”之名乃清代咸丰皇帝所赐。清华园原址为康熙年间所修的熙春园的一部分。在道光年间,原来的熙春园被分成东西两个部分,西边的园子被起名“迎春园”,东边的园子仍名为“熙春园”。咸丰皇帝登基之后,就将东边的熙春园改名清华园了。现在清华园的工字厅后面的匾额为“水木清华”四字,两旁有一副对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这“水木清华”四字典出晋代谢叔源的《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湛”为澄清之意。因为厅后面有水池,所以就用了上面的诗句题匾为“水木清华”。到了1910年,在清华园内用庚子赔款建造了“清华学堂”,于1911年正式开课,这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

中国最早的公债

公债,是国家向社会筹集资金所负担的一种债务。它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清朝末年被“引进”到中国。1894年,清政府为了应付中日甲午军费开支,户部在9月8日仿效西洋筹集公债的先例,奏请朝廷发行公债。清延很快准奏,并向全国上谕,说:“现在倭气不靖,购船募勇,需饷浩繁,息借商款,京城业经创办。”同时规定:“二年半还本付息,以六个月为一期;第一期还利不还本,自第二期起本利并还,每期还本四分之一,定以五期还清;酌给利息,月息七厘。”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公债。

古代的消防宣传

古代典籍记载:“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以木铎修火禁即是消防人员手摇铜铃在居民密集区挨门挨户地宣传消防,以提醒国人防火灾。此风到唐代依然盛行,如皮日休的《入林屋洞诗》中就有“腰下佩金兽,手下持火铜铃”之句。明代又出现了既防火又缉盗的铜铃夜巡制,“皇城外红铺七十二座,铺设官定十八夜巡,铜铃七十有八”,“初更遣军人摇振,环城巡警”。到了清朝,统治者把这份差事推给了平民百姓。据《杭州治火议》载:先立三十家牌,以牌中各户轮流为首,每首值十日,每日早晚值者至各家呼“清查火”,挨各家“查家”一遍,答曰“查讫”,然后至第二家亦如是。

上一篇: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 下一篇:阿尔泰 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