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节能产业管理结构分析

时间:2022-10-22 10:41:35

区域节能产业管理结构分析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问题的提出;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的原则;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的主要途径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各方利益主体协调一致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原则、区域产业技术创新原则、妥善处理各利益主体的关系、走区域可持续发展化之路、兴建区域特色节能产业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依靠大量消耗能源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已经给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但是一些区域的主要用能产业能源消耗不经济现象还相当普遍。要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必须妥善协调各方利益主体关系,以可持续发展、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产业技术创新原则为指导。以黑龙江省为例,客观分析了能源供给与消费的实际情况,推进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实现科学用能,建设特色节能产业是该省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区域;节能;产业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我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也是能源消费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已经实现了GDP翻两番的发展目标,但是能源消费也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甚至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1]。多年以来,依靠大量消耗能源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资源消耗过度、生态环境恶化加剧。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驱动下,我国能源需求还将大幅度持续增长,而我国目前能源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2]。能源供给不足与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将日益尖锐,能源短缺危机与环境约束压力同时并存已成为我国能源面临的严重问题。

黑龙江省不仅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储量相当丰富,而且石化工业、煤炭工业、发电业、建材等产业也具有较强的规模和基础。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虽然一度为黑龙江省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最近几年省内一些资源型城市仍出现了资源枯竭的问题,区域内产业结构单一问题也日渐显露。尽管如此,目前省内一些主要用能产业能源消耗不经济现象还相当普遍,一些节能产品和节能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省内节能型产业不能健康发展。因此,研究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问题不仅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是促进区域节能产品与节能技术快速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迫切要求。对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自主创新,缓解能

源约束矛盾,全面提高区域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的原则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始终存在地区与国家产业结构、地区与地区产业结构目标之间的冲突,典型表现就是地方政府之间恶性之争导致地区盲目重复建设不断升级[3]。而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不仅将触及到区域内原有的产业结构基础,也会涉及区域节能技术支持体系和节能服务体系;不仅关乎本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的经济与产业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全国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因此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各方利益主体协调一致原则

区域利益与国家利益以及国内不同区域间的利益差别总是客观存在的。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是一个涉及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必须要有宏观上的协调。通过宏观协调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国家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黑龙江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既要考虑本地区资源的优势以及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潜力,也要考虑国家节能战略的总体布局,还要兼顾周边地区以及相关区域的产业发展情况;要认真学习其他区域建设节能产业的经验,顾全大局,避免重复建设和区域产业之间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优化的集成。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有限的能源条件下,当代人在满足自己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时不能损害满足人类世世代代需要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以及后代享有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虽然国内各个区域的自然条件,产业初始结构以及经济发展现状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的具体目标上不可能是完全相同或唯一的,但是各个区域仍有必要达成既要考虑本区域实际情况,又要尊重其他区域利益,同时还要积极参加与保护环境与发展体系的行动。黑龙江的能源消费以原煤为主,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4.7%。第二产业是用能主体,占56%。石油、煤炭开采、石油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压延、电力和热力生产、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行业煤、电的终端消费总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0%和55%。按照这样一个能源消费水平发展产业,何以谈得上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呢?目前省内虽有大油田、大煤矿等能源储备,但这些资源是全体国人共有的财富,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子孙后代。当代人有责任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并通过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实现能源的经济利用。

(三)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原则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由市场需要、科学技术和竞争因素共同推动下演进而成的。基于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考虑,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要求产业结构不断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更好的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黑龙江省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工业一直占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省内工业结构偏重,重工业比重偏高,长期以来依靠消耗资源和能源来发展,钢、煤、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形成了一个高耗能的产业结构。按照区域产业优化的原则要求,一方面要通过调整产业比例关系节能降耗,发展壮大低耗能产业、压缩高耗能产业;另一方面要通过内部挖潜,依靠节能技术进步改造重点用能产业,全面降低现有重点用能产业能耗水平,提高产业节能整体能力。

(四)区域产业技术创新原则

任何一种产品的市场都有其生命周期,不仅会趋于饱和而达到成熟化,而且还会走向衰老与死亡,最终被另一种新产品所替代[4]。当某一区域技术创新产生出新的节能技术或节能产品以后,这个区域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就将拉开序幕。在这种产品替代和产业变更过程中即便是区域内原来节能行业的领先者,如果跟不上产品替代的步伐,不能把握产业发展机遇,最终也将遭到市场淘汰。目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天源石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威瀚电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等一些专门生产节能产品的企业已表现出很好的发展潜力,这些企业不仅拥有一批节能方面的专利技术,而且其产品及专业技术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和地区,表现出较强的创新力,如果能够继续发展下去,不仅会对省内一部分产业节能降耗产生影响,而且可能形成一些新的产业,进而扩大省内低耗能产业所占的比重,实现省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

三、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的主要途径

(一)妥善处理各利益主体的关系

为确保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应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制定和完善政策制度。在区域与国家产业结构优化目标的协调上,协调的主导者是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主要应通过改善各种制度环境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通过培育区域节能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形成节能产品网络体系和合理的价格体系,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国内区域之间产业政策协调目标是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促进行政区域间经济区域的转化,协调的内容主要包括协调整合区域节能产业发展规划,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协同整合区域产业优势,培育若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群。黑龙江省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积极发展大型坑口电站,开发褐煤并推进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实现煤电转化,不仅符合该省节能产业发展方向,促进本省产业结构升级,而且通过北电南送,有利于打破省域之间电力市场壁垒,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建立电力统一市场,满足电力输配要求。

(二)走区域可持续发展化之路

传统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表明,以经济增长为单一目标的区域发展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与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相冲突的。因此,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过程中,区域内的相关产业首先要超越传统产业的一些发展阶段,向信息和知识经济迈进。其次要推行清洁生产,从产品设计、生产工艺、销售和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注意环境保护;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情况下,将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影响减到最小程度;力求以最少的能源投入,产出更多的产品和更少的废物。黑龙江省素以原煤、原木、原粮等“原”字号产品闻名,能源、电力、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较多,产业结构单一。要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黑龙江省必须根据省内产业的基础现状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抓好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三个环节。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从根本上降低工业能耗。扩大优质能源消费比例,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三)以技术创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美国《国家能源政策》认为,节约能源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新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即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改进环境质量[5]。过去30年按照这一途径,美国在能源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国民经济增长了126%,而能源利用仅增加26%,90年代在制造业扩大41%情况下,工业电力消费仅增加11%[6]。美国上述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应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实施节能项目。区域节能技术创新途径是结合本区域资源条件、实现结构优化并满足环保的要求。区域能源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资应集中在那些对区域未来中长期经济增长和环境有实际重大影响的能源资源和利用上,能源技术的研发重点是节能技术、能源清洁利用技术、新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装备制造、石化煤化、能源、绿色特色食品、医药和森工、冶金和建材等主导产业和高耗能产业是黑龙江省以技术创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今后还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指导目录,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建立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工业的投资约束机制;制定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和优化的产业政策,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环保等方面的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按照淘汰一批、限制一批、改造一批、发展一批的思路,引导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只有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实现科学用能,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才能科学搭建黑龙江省节能型产业结构。

(四)兴建区域特色节能产业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由于自然条件和要素禀赋不同,形成了区域能源比较优势,因而容易造成各种节能产业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分布[7]。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自然基础,某种自然资源的数量越多,利用该资源发展起来的生产部门的规模就可能越大。有某种资源优势,就可能发展起来以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为主的产业部门,不同种类的资源组合就可能导致以这些资源为利用对象的不同产业部门的发展。黑龙江有比较丰富的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资源,推进风能、生物质能、水电、太阳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实施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科研、开发和建设应成为该省建设特色节能产业的切入点。这些产业在起步初期会遇到资金等多方面的困难,政府除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外,还有必要加强对相关科研部门的资金投入。

上一篇:旅游城市产业联动发展分析 下一篇:经济区人口资源环境保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