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而上的石头等

时间:2022-10-22 10:33:03

逆流而上的石头(外一章)

文・孟菊兰

山下是一条河,有一天,一块松动的石头从山上滚落到河里。

每天,石头立在河水中央,一边洗着澡,一边晒着太阳,它没有注意到,自己在平静的河水中划出了一道伤痕。河对石头的侵犯很不满,便决定把石头冲到下游的深水里然后淹没它。

于是,河开始每天用力冲击着石头,但是很长时间过去了,石头依然屹立在原来的地方,没有向下游移动一点,河很是生气,它决定加大力量,把这块讨厌的石头冲走。雨季到来后,河吸纳大量的雨水,变得凶猛无比,以致岸上的许多大树和堆积如山的泥沙都被河水冲走了。河以为,自己的力量如此强大,冲走那块石头绝对没有问题。又急又大的河水倾泻而下,漫淹了一切,包括那块石头,河以为,那块石头早被冲到遥远的下游去了。

雨停后,河水又落了下来,恢复了从前的平静。结果,那块石头又露出头来了。而让河吃惊的是,石头不仅没有向下游移动半步,反而向上游移动了一段距离。

石头还是那样,一边懒洋洋地晒着太阳,一边洗着澡,河看着石头不顺眼,却毫无办法,于是,它开始期待下一次降雨,待到水势猛涨,再冲击这块石头。但是,每一次拼命的冲击后,河都会更失望,因为石头又会逆流而上,河愈加生气,它会用更残暴的水流来冲击石头,但是它越是用力冲击石头,石头向上游运动的速度就会越快。

不知多少年以后,一位年轻人和一位长者出现在河边,他们是沿河进行地质考察的两位地质队员,他们从河的入海口逆流而上,走了上千里路,在快接近源头时,发现了一块大石头,石头的棱角已经有些圆滑了,一半泡在水里,一半露出水面。年轻人说,从材质上看,这块石头应该是下游的一座山上的,它怎么会逆流几百里,出现在这里呢?

长者说:当然是河水把它冲上来的。冲上来?年轻人看着长者,满脸迷惑。长者说,一块石头立在河水中,当河水用力冲击它时,并不能冲动它,反而会冲走石头脚下的沙子。没有沙子支撑,石头就会向河的上游翻跟头,河水再冲击它,石头会再翻跟头,水势越大越猛,石头翻滚的次数就越多,逆流而上的速度就会越快。

如果河水平和稳定,那么河里的石头往往不会动,它们会慢慢陷在污泥里,令人难以发现,而正因为河水的不断冲击,石头才会不停地逆水而上,出现在如今的位置。

年轻人聆听完长者的话,意味深长的说:我懂了。

人生需要一种化解

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武功最强的是一位无名老僧,他轻描淡写的几招就把数位绝顶高手全部打败。无名老僧曾这样阐释过:练功者每练成一项少林绝技的同时,自己的身体都会遭受莫大伤害,并将有生命危险,所以,每练一种武功,都需要学习相应的佛法来化解其中的戾气。最终,是越慈悲的人,武功越是高强。

想来,这位老僧道出了一个涵盖人生的大道理:人生中的任何事情,都需要一种化解。

我们的情绪需要化解,郁闷,需要发泄来化解,伤心时,需要眼泪来化解;失意时,可一醉方休化解胸中块垒;仇恨时,则需胸襟与笑容来化解。化解后,心灵才会平衡,心绪才会平和下来,然后,人生会重新进入阳光地带。

我们的身体也需要化解,每天静坐室内,或写着文字,或面对着电脑屏幕,慢慢的,就会出现思维迟钝,视力下降,大腹便便等现象,时间久了,身体的健康就会出现问题。这时,就需要以动“治”静,走出房子,在自然中用绿色养眼,用新鲜空气润肺,让鸟语叫醒耳朵,借花香恢复嗅觉。经此化解,再回到工作中去,必会精神百倍,思维灵活,工作高效。

几天前,看到一则消息,是说比尔・盖茨将从微软帝国转向慈善世界。这也是一种化解,社会财富的总量是不变的,一些人攫取了过多的财富,另一些人的财富必然会减少,进而造成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随之而来的是仇富等社会问题,富人在精神和道德上将出现危机。这时,类似盖茨等聪明的富翁就会选择慈善来化解危机,和谐社会关系,最终让别人认可自己。

人生离不开化解,就像生命离不开阳光和空气。没有化解的人生,人生观必然畸形,人生道路必将偏狭,这样的人生必然存在危机;不懂化解的人,会拘泥不化,执迷不悟,钻入牛角尖、走进死胡同,以致自己四处碰壁,寸步难行,永远无法窥得人生的另一番境界,无法体会人生精彩有趣。

化解,是一种人生智慧,懂得化解之道,就会洞明世事,练达人情;于山重水复之际,走出迷津,豁然开朗,突见柳暗花明;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来去自如,游刃有余。

化解,更是对某一件事或某一生命时段的校正与反思。人生在化解中有所悟、有所得,精神修养达到一个新的境界,然后,向成功的顶点更近一步。

不能为一套房活着(外一章)

文・流沙

有个杭州姑娘,在香港演艺界混出了点小名气,赚下了千万家产。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香港购房,香港一家媒体在文娱版上是这样报道这件事的:“×××浅水湾置豪宅”。

我以为豪宅肯定是花园别墅、私人游泳池之类的,再看文章内容,让我大跌眼镜:×××豪宅面积90多平方米,两室一厅,房价加装修,五百多万。从价格上看是可以称之为豪宅了,但这房子面积,如果在内地,咱们普通百姓也住得比她宽敞多了。

香港人多地少,自然不假,但90平方米的房子,称之为豪宅,让人忍俊不禁。是不是香港的住宅条件,真的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来。今年春天,我有一个做外贸的朋友到香港去旅游,他顺便去看望在香港一家大公司任职的大学同学。这位仁兄在大公司里是文案处副经理,月薪二万五千元人民币,还有优厚的福利。在这朋友的同窗中,大家都认为他混得最好了。

老同学见面自然要促膝长谈,朋友要求到他住处,这位仁兄面露为难之色,说他住的地方环境不是很好,面积也小,还是找家咖啡馆。但朋友还是坚持要去,这位仁兄就带了朋友到了他的住处,结果把朋友吓坏了。这间房只有4平方米左右,只能放下一张小床,因为空间太小,墙上安了一排悬空的柜子,里面放着方便面、衣裤,两人站在房间里,就像跳贴面舞。

朋友说,你怎么住在这种地方?这位仁兄听完,差点就要哭了。

从内地跑到香港,看到香港到处是高楼大厦,整个城市充满了活力,大家行色匆匆,好像前面有钱可捡似的,但一想到他们的住房条件,就让人大发感叹,做个香港人实在不容易啊。

我有位做导游的校友,他认识一位香港同行,这位同行是个姑娘。她家的房子只有四十多平方米,住了5口人,她的父母、爷爷奶奶。她带团到内地来,一看到价格如此便宜的标准间,还有农民依山傍水建造起来的别墅,她大发感叹,说这样的房子,只有李嘉诚才住得起啊。

校友就调侃她,让她移民到内地来,也造这样一幢别墅,享受一下李嘉诚这样的亿万富翁的生活。

那姑娘却说,她还是喜欢香港的,人毕竟不能为一套房子活着,除了房子之外,人应该还有许多乐趣。

这话真是经典啊。

在内地,大家砸锅卖铁、节衣缩食也要置房产,一个人没个地方住,住得不宽敞,那人前人后就抬不起头来。但在香港,除非你钱多得用不完,他们绝对不会去购房,一是因为房价贵得实在离谱,二是他们不想把生命耗在一间住房上。

香港人对待住房的态度,我们有可以借鉴的意义。人,应该为自己活着,不能为一套房活着。

为谁活着更快乐?

那天办公室里来了一个穿得花里胡哨的老头,和我探讨人生的意义。他对我说:“你是为别人活着,而我是为自己活着。”

老头走后,我一直在回味这句话,想想自己的处境,的确有些尴尬。我努力在想,一个人该如何为自己活着。

当时并不知道老头的背景。过了几天,有人告诉我,老头早些年做生意赚了大钱,据说有几百万之巨。

我就释然了。一个人拥有如此多的财富,没有后顾之忧,当然可以为自己活着了。

然而,我又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一个人为自己活着好,还是为别人活着好?或者说,一个人为自己活着快乐,还是为别人活着快乐?

我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同事。

一位同事说,她每天上班到凌晨,睡三四小时后,早晨六时半准时起床,料理女儿上学后,再做点家务,草草用点中餐,再睡一会,到下午二时,又要准备上班了。整个人非常累,每天有忙不完的事,好像自己活着就是为女儿活了一场。

我问她,那你心里是不是心甘情愿。

她说:“我当然心甘情愿了,不然每天睡三四个小时,哪个吃得消啊。”

女同事没有为自己活着,但她非常快乐。

我又把这个问题留给自己。

我认为自己的状态像一台工作机器,我没有运动休闲,没有充足的睡眠,而且没有了健康。但我每天凌晨回到家,看到甜甜熟睡的妻子和儿子,我感到快乐;我每月能给父母一些零花钱,我感到快乐;我用那些工资缴水费、电费、电话费、煤气费、房贷……让全家人平平静静地过日子,我感到快乐。

我同样是为别人活着,是为了这些我无法割舍的人。假如我为自己活着,我又何必如此呢?

想起法国大作家蒙田的故事。蒙田继承了父亲的大量遗产,衣食无忧了,他两次辞去波尔多市长的职务,过起了隐居的生活。蒙田说,他要最大程度地善待自己的生命,为自己好好活一场。但是,蒙田很快就发现,他没有了快乐,他每过一段时间就要约见一些人,他仍然挂念着自己的朋友、家人。

蒙田说,如果没有了他们,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意义?

感动一座城的狗

文・感动

2007年7月,重庆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暴雨袭击。暴雨过后,长江江水猛涨,这使渝中区一个和陆地相通、延伸到江心的珊瑚坝被淹成了江中孤岛。岛上没有人,除了一些横渡长江的游泳爱好者,把它当作中途休息的地方。

7月的一天下午,几个渡江者在游到珊瑚坝上休息时,意外在一个临时工棚里发现了4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4个小家伙显然出生没有几天,因为它们还没有睁开眼睛。看着小狗,人们感到突兀的惊讶:江心的珊瑚坝,仅存一块方圆不足一千平方米的土地,地上都是空心砖和小树,根本没有食物,那么,是谁,把这4个小小生命带到了孤岛,它们究竟如何生存下来?

想着4个小狗,第二天下午,好奇的人们再次来到岛上,想看个究竟,此时,4只小狗睡得正香,人们开始在岛上搜寻,最终,他们意外发现了这4只小狗狗孤岛生存的秘密。

人们发现,在小岛的斜对岸,一只花白的大狗忽然跳入咆哮的长江里,然后顺流而下,向江中心的珊瑚坝游过来。江水湍急,大狗头颅高昂,并拼命地用四肢划水。不时有巨浪砸向大狗,一个浪就能把它冲出两三米远,但这并不能阻止它游向孤岛。它在波浪中奋力搏击,渐渐向孤岛靠拢。江水本来就浩瀚,特别是涨水后,水势更为湍急汹涌,水下暗流漩涡密布,就是几十年在江里游泳的健将,此时也要系着泳圈过江。而这只狗却义无反顾,勇于涉险,这场面使在场的人们惊心动魄,不由都为大狗捏一把汗,盼望它平安上岸。

10多分钟后,大狗终于游上珊瑚坝,它来不及抖掉身上的水珠,就撒脚跑进那个工棚里。用舌头分别舔了舔那4个小狗,然后躺在地上,小狗们急忙拥向大狗,尽情吮吸着它的乳汁。

至此,4只小狗的生存秘密被揭开了。原来,这狗妈妈一直生活在珊瑚坝上,当它生下4只小狗,长江还没有涨水,狗妈妈每天到远处找食物,吃饱以后,再回来喂自己的孩子,但让狗妈妈没有想到的是江水暴涨,4个刚出生的孩子竟然被困在江中的孤岛上。

面对着浩浩江水,狗妈妈也许曾茫然和绝望,但是,思崽心切它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以身涉险,横渡大江。每天早晨,它游回到岸上觅食,傍晚再游到孤岛上给孩子们喂奶,陪伴孩子们度过长夜。如此往复。每天两次。

英雄狗妈妈和4个孩子的故事传开后,一时震惊了重庆,很多市民带着祝福和感动来到江边,他们在它渡江时为它鼓劲加油。大家还为它起了个名字,叫花花。为保证花花奶水充足,人们给它买来各种食物,人们期望它能和它的孩子都健康平安地生存下来。

花花是一只狗,它不会说话,它只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彼岸,每天要游过江水去喂养它们。它不会知道,生活在这江边城市里的人,都在关注着它、爱护着它。

但这城市里的人都知道,他们已经失去许久的泪水与感动,又找回来了,在这只叫花花的狗妈妈的身上。

君子兰

文・鸿琳

男孩走的时候,送给女孩一盆君子兰,也留下一句让她心跳不已的话,男孩说,他要回来时,希望能看见一盆开花的君子兰。女孩看了看那盆君子兰,它还很小,只有两片手指长的绿叶,不过花盆倒很漂亮,景泰蓝的颜色,上面有幅古代的写意山水画。

男孩走后的日子里,女孩把那盆君子兰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总是抽出时间精心地侍候这盆花,浇水、培土、施肥、修剪,每次在花前忙碌的时候,女孩都觉得这盆君子兰其实不是花,而是爱人的一颗心,她所做的,其实就是在爱心里种下了希望。

每晚睡前,她都会静静地看上几眼,女孩觉得那花是男孩留给自己的一个梦想,一个希望,对花的侍候就是给男孩的侍候,或者说是对男孩的爱。女孩相信总有一天男孩会回来看他的花,等到花开的时候,她要告诉他这几年来一直压在心里不敢告诉他的那句话。

在女孩的精心照料下,君子兰长得越发挺拔,原先的两片叶子变成了十多片了,女孩对男孩的思念也像那盆君子兰蓬蓬勃勃的生长。可男孩一去杳如黄鹤,数年间,没有丝毫音信,也许是在远方忙得忘记了,但他一定知道这盆花,也一定知道花旁有个多情的人儿,女孩经常这么想。

时间如流水,身边的女伴都成了家,唯独女孩仍孑然一身,不是女孩条件差,女孩其实长得唇红齿白,楚楚动人,身边也不乏追求者。只是她一直在等着君子兰开花,她相信爱情的故事,也坚信男孩一定会记住自己的诺言,回来看他的花,看他的人。

春节的前夕,从没开花的君子兰居然开花了,从翠绿的叶片间挺起火红的花团,大而金艳,女孩喜不自禁,花开了,人,是不是也该回来了。

男孩回来了。却没有主动来找她,还是她听到消息,找到男孩的家,悄悄地告诉他,花开了,说完,一抹羞涩涌上脸颊。

男孩不解地问,什么花开了?

女孩说,就是你走时留给我的那盆君子兰啊,你说过要回来看的。

男孩歪着脑袋想了半天,哦那盆花啊,我早就忘了,对了,你现在怎么样……

女孩看着男孩,心里似乎有被锐器划过的感觉,很疼。女孩没有听完男孩的话就一个人落寞地回到家里,静静地坐在床上,举起一杯热茶来,眼角瞥过那盆开得正艳的花儿,顺手将那杯热烫的茶哗地浇在了上面,看着自己精心培育的花朵慢慢萎缩下去,女孩的眼泪终于流了出来。

不是每个故事都有美好回忆,当男人的回忆已经忘却时,受伤的,又岂是一盆花儿?

上一篇:高三男孩,迷恋大脑“研究”的背后 下一篇:鸡尾酒调上好心情(外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