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文化对其现代建筑的影响

时间:2022-10-22 08:59:30

徐州汉文化对其现代建筑的影响

在徐州现代城市建设中,复兴地域历史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汉文化历史环境下,赋予城市建筑新的汉文化内涵,能提高城市的文化品质,触发市民的思古情怀,推动城市文化的发展,这也是汉文化对于现代徐州城市建设的意义所在。

徐州历史文化悠久,有2600多年建城史,从这里走出的布衣皇帝汉高祖刘邦则一统天下,开创了历史上辉煌的汉王朝。徐州作为诸侯国楚国的国都,是汉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徐州经历了两汉的辉煌时期,留下了很多古迹,最具代表性的是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三个方面,徐州地区的汉文化也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徐州作为汉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传承汉文化的汉代建筑风格的研究与实践。

徐州的汉文化也是一种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经历着不断地发展与变革,具有传统性与时代性的双重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域文化受到了全球化语境的冲击,原先具有的地域性的文化特征逐渐摆脱了传统生存环境和条件关系。在城市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方面,引发了城市空间和建筑形态的趋同,然而随着民族自信心的增强以及传统文化的觉醒,日益完善的地域文化观念正在融合地域性、传统性与国际性,在建筑及规划领域呈现出地域建筑的倾向。

汉代建筑艺术分析

汉代建筑艺术体现了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最大的一个学派,儒家思想一直影响了建筑艺术。建筑作为礼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项工具,汉代的建筑按照一定的等级,构成尊卑有序、错落有致的等级尺度。汉代建筑营造技术对现代的建筑影响很大,从建筑营造技术技术来看,汉代经历了高台建筑到楼台建筑的演变,对以后建筑影响深远的木构技术也发展成熟了。高台建筑在战国进一步发展,在西汉时期比较流行,高台建筑夯土为平台,分层建造,逐步收小。东汉时期,楼阁建筑取代高台建筑,楼阁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牢固、稳固。木构架技术的发展在东汉时期已经比较完善,台梁和穿斗技术已发展成熟。汉代屋顶采用悬山顶、歇山顶。斗碓诤捍有了初步的发展,汉代确定了一斗三升的标准形制。

运用某种汉代建筑符号意象的形式以及对当地气候及人文特征进行现实再造,进而进行现代建筑及环境的创造,营造传统风格特征的城市建筑风貌,体现徐州汉文化以及徐州的地域文化。现在徐州的建筑是以现代建筑为主,不是特别精致,但却有着磅礴的气势与包容性,这是受汉文化的影响,体现建筑的地域性。

汉代建筑艺术对徐州建筑的影响

在汉代文化的影响下,徐州的一些建筑借助汉代建筑外形,进行建筑设计。由于汉代建筑文化的影响,徐州的一些建筑体现了自己的地域特色,在建筑形式上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进行了传承与创新。徐州的汉画像石馆具有浓郁的传统神韵,在建筑外形上巧妙的借鉴了汉代的高台建筑,庄重、厚重。局部采用了楼阁的形式,神似汉代的楼阁建筑。徐州博物馆在建筑形态上体现了汉代建筑元素。覆斗形顶在反映室内大厅空间的功能形象的同时亦表达了汉代之屋顶的抽象意象。其外表饰以青铜筒瓦形板,形成富有韵律的装饰,并减轻了视觉的厚重感。覆斗之下主入口通高玻璃之上方有郭沫若题写的馆名“徐州博物馆”,以石刻嵌金字,其上之水平檐口以石刻筒瓦。这是一种具有传统神韵又具有时代新意的汉风建筑。

汉代建筑气势宏伟,具有豪迈的品质,现在的一些建筑也体现出了这种文化思想。例如:徐州兵马俑水下骑兵俑展厅采用具有动感的屋顶,并且将重心放低,浑厚的体量给人一种震撼与力量,体现了汉代建筑的神韵。该建筑的屋顶采用了源于汉代大屋顶建筑的建筑元素,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象征。汉代画像石中经常出现的四阿顶建筑屋顶启发了水下兵马俑的建筑设计,并加以夸张变化,形成了倒斗形的屋顶。这一建筑简洁的建筑形态,内敛的建筑性格体现了汉式建筑的艺术特征。

汉代建筑乃至中国古代建筑都已院落来组织空间,通过院落传达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徐州汉文化艺术馆在空间组织上采用了传统的院落围合方式,建筑围绕水池有序的展开,水与竹两种景观要素,铺垫了整个建筑的传统文化氛围,院内景观组织合理,汉画像石、文物古迹营造了特有的文化氛围,烘托了周围历史文化的沉淀。

文化建筑、景观建筑在设计上应该借鉴汉代建筑风格,从而引起人们对徐州汉文化的联想,让建筑成为文化的载体,并与人们的情感、心里和行为模式关联在一起,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加深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认可、理解。

现在所设计的具有汉代建筑风格的建筑不是仿古建筑,它是现代功能技术与汉文化特征的和谐统一。通过现代的技术在大跨度、大空间的营造以及采光通风等各方面满足空能的功能要求,同时体现汉代建筑的雄壮、高大。在材质选择上应该注意对比关系,将一些比较质朴的材料与玻璃、金属等现代材料进行合理的搭配,体现出地域建筑的现代气息。建筑的外部形态决定了建筑的文化内涵,徐州一些建筑在建筑形式方面并没有去简单的模仿,而是将汉代建筑特征和内涵进行了艺术加工及处理,并用现在的建筑及装修材料体现出来。我们的建筑设计不是去复古建筑,所以要提取汉代建筑艺术的语言,汉代有代表性的建筑元素有平直古朴的檐口,简洁浑厚的柱式,高耸气派的石阙等。将这些元素提炼、加工,用现代设计手法体现出来,才能让建筑反映地域文化。汉代比较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有动物、云纹、植物、几何纹等纹样,对这些纹样进行演变设计、抽象再造,广泛地用于一些文化建筑,景观建筑上,这样,不仅使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在文脉上进行了有机的联系,也为汉代艺术及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汉风建筑就是要在徐州现代建筑中体现汉代文化。

汉风建筑设计方法

李敏的《汉代建筑形式对古风建筑设计的启示和借鉴》一文,徐州汉风建筑的设计创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用现代的建筑结构形式表现古代建筑的建筑特征,就像徐州博物馆的屋顶、斗拱等的处理。用现代手法表现出传统的建筑形态。如徐州博物馆的斗型屋顶以及兵马俑的入口处理。在建筑空间的处理方面,传统建筑布局与现代处理手法综合运用。徐州博物馆的整体布局是将传统的中轴对称、有序空间与现代庭院的有机空间、流通空间、序列空间进行巧妙的结合,创造出具有汉文化韵味的现代建筑空间。将经过提炼、设计的古典建筑符号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用现代材料表现汉代文化主题以及传统形式,找到古与今的契合点,进行设计创作。徐州的龟山汉墓博物馆,外观体现了汉代的古建筑风貌,但内部的藏品的数字化表现以及个性化的陈列、展示手法来表现建筑超越传统的意境。

汉代建筑的艺术特征、建筑风格、群体组合方式来源于其所处的时代与自然环境,并且与长期形成的生活习俗、宗教文化等特定的人文因素有关。如果脱离了这些背景因素,建筑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根基。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降低了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特征对建筑形成的制约能力。现今时代的科学技术、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等物质条件与汉代完全不同了。人们的审美观也符合时代特征,不会去欣赏没有创意只是简单模仿的古建筑。所以,反应汉文化的建筑在徐州市有建设需求,并且这种建筑创作应该是符合时代要求,将汉代建筑艺术的思想和内涵经过因地制宜的整合而形成的创新

体系。

结语

历史文化是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元素之一,有特色的城市会增加城市的知名度,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再生和利用,创造出地域化的城市建筑,这也是公众对城市文化身份的期盼。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建筑,让城市和建筑成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媒介和传

播者。

(作者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JYA13-48)。

上一篇:标志设计中的手绘草图设计 下一篇:Bitcoin goes plas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