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思路

时间:2022-10-22 08:22:11

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思路

摘 要:馆藏资源建设工作是图书馆一项重要的基础性业务工作,图书馆馆藏建设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整体水平和服务层次,同时直接影响读者服务和信息咨询工作的服务质量。特色馆藏是指各图书馆经过长期建设积累,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结构比较完整的文献资源优势。它充分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反映某些学科领域、为某类型读者群服务和充分体现为地方乃至全国服务的、有关文献资源品种最齐全、质量最高、掌握古今中外某系统的文献资源的集合。以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对其馆藏资源和业务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探索出一套高职图书馆馆藏建设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2-0177-02

我国对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评估过程中,对图书馆的评估通常着重考查生均阅读面积、总藏书量、生均册数、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比例等一些硬性的指标,而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和利用状况很少进行深入分析。因此本文借助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要求对图书馆馆藏建设进行特色化分析和研究。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现状

目前我国有一千多所高职院校,大多数是由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来。近几年来,出于办学基本条件检查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需要,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短时间内突击购书,对办学产生的文献需求和读者阅读需要还缺乏深刻了解,馆藏建设工作没有起到提高馆藏质量、完善馆藏结构的作用。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企业办学的高职院校,在图书馆新馆建设时期,一次性集中采购了大批量图书,现有入藏图书共计40 164种,174 009册。由于该高职院校属于工科高职院校,以机械、电子、自动化专业为主干,但是馆藏资源结构分布并没有彰显出本院的专业特色。例如,属于“工业技术”(T)的专业书籍,目前馆藏种类和册数分别占馆藏种类总数和馆藏总册数的27.9%和22.5%;其中代表机械、电子等专业书籍的种类数和总册数在全馆馆藏中所占比例均在5%以下,显然入藏过少。尚未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馆藏结构,亦未彰显出本院的专业特色。造成此类情况的原因在于,本馆的馆藏纸质资源,大多为新馆建馆时,一次性采购而来,既没有时间充分考虑学院的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也没有能结合自身情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采编制度。

因此图书馆应把文献资源的建设,作为自身工作的中心。必须要建设适合高职院校需要的和具有专业特色的高质量的文献资源,即做好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工作。

二、特色馆藏的建设原则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由于各方面原因,各高职院校图书馆还不具备一定规模的较高学术品位和情报价值的特色化馆藏资源,因此特色馆藏的建设尤其重要,必须要有自身的特点与侧重点。具体来说,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特色化、专业化”原则。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的的,并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巩固优势专业和发展新专业。图书馆在建设与发展中,应注意改变传统思路中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建馆模式,充分考虑满足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科研的需求,根据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配置图书,建设凸现学校特色的馆藏文献体系。

2.“藏用并重,服务读者”原则。图书馆藏书应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结构合理,内容新颖,能为广大师生提供学习平台,使图书馆进一步服务于素质教育。

3.“复本控制”原则。根据该类图书在同一时间内的借阅需求宏观控制图书复本。尽量减少价格较高、读者人数较少(专业规模小)的图书复本数。

4.“便于选书、购书”原则。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都按照“中图法”分类标准对图书进行分类管理。但由于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需要各系(部)密切配合,因此,资源建设工作必须考虑到学院的专业设置情况。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开设的29个专业,可大致归为“社科、艺术”类、“机械电子”类、“计算机”类等三大版块,因此图书馆特色化建设过程中可依据三大版块的划分来进行资源建设工作。

三、特色馆藏建设的策略

(一)根据专业设置的特点进行馆藏建设

专业特色馆藏主要表现在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特点,根据专业和学生所占比例,科学合理地分配经费。计算公式如下:X(分配比例)=Y(专业文献所占比例)×[(专业数÷学院专业总数+各专业学生数÷在校生总人数)÷2]。具体地说,馆藏比例的分配,必须要考虑到各专业类文献占图书馆总文献的比例,然后还需要综合考虑专业数所占比例及学生数所占比例,建议各占百分之五十的权重。

因此,图书馆在每次购置图书时,必须根据学院最新的动态,专业数和学生数的变化,根据上述计算公式,适当调整比例,以保证购置适合我院读者需要的书籍。

(二)建设属于本院自有的馆藏资源

“高职院校图书馆自有馆藏资源”主要是指本校师生的科研成果,包括本校师生撰写与编译的学术著作、论文、讲义、手稿,特别是本校师生在各类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校领导在校内外高层论坛上的演说;科研规划以及学校的一些史料等学术性文献,它体现了本校优秀科研成果,图书馆应该重点收集、重点建设,逐步融入馆藏。

(三)合理使用经费,构建图书馆专有的信息资源库

在信息电子化、数字化的大潮中,各种数字资源将成为未来图书馆优先收藏的对象,图书馆应将其作为馆藏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图书馆应结合本馆馆藏,精选符合学院专业范围内的各类数字信息资源,构建图书馆专有的信息资源库。这种做法,有助于缓解图书馆文献供需矛盾,提高图书馆满足师生需求的能力。

四、建立适合高职院实情的文献资源建设制度

(一)采编的定义与重要性

图书馆业务工作是由很多相互联系的工作环节组成的,一般包括文献的收集、整理、服务等几个部分,我们通常将文献的收集与整理称为“采编”。目前各高职院校并没有真正地把采编工作重视起来。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缺乏一整套正规的采编制度,虽然在购书前图书馆也编制了购置方案和计划,但具体采购工作仍以查阅供货商的书目为主,简化了按实际需要考察订购图书质量的过程,并且新进图书的编目、加工工作现均由供书商负责。这种做法弱化和淡化了采编工作在人们,尤其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心目中地位,造成采编工作可有可无的印象。实际上采编工作是图书馆必不可少的重要业务,其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馆藏文献资源建设质量与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质量的优劣。

(二)建立机构,统筹文献资源的建设事务

图书馆的采编工作,实际上是负责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一项工作,由于其始终处于后台状态,因而,统筹建设全院的文献资源工作,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可考虑在学院层面上建立“图书工作委员会”,作为全校文献信息工作的咨询和协调机构。图书馆内则设立专门的采编岗位,指派专人负责采编事务,馆长的领导下协调全院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图书工作委员会”由院领导挂帅,图书馆馆长协助其工作,具体成员包括:图书馆采编工作负责人、各系部负责人及专业负责人。

(三)设计采编工作的具体业务流程

在建立了学院负责文献资源建设的相关机构后,应按学院的具体情况来规划、设计采编工作运作的流程,以期学院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能够规范化、常态化。

1.“图书工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以下简称“指标”)的规定,图书馆每年都应按比例购置图书,所以,该委员会应定期(每年一至二次)召开会议,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专业设置的需要、读者的需要及文献市场的状态等原则来制订本年度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的内容可根据如下几方面内容来制订:A、本年度招生情况。根据本年度招生情况,计算在校生人数及各专业学生数,并根据“指标”中人均册数及总册数的规定,预算本年度预增加图书的总量。B、本年度专业设置情况。根据各系部负责人提供的材料,测算各系部专业数及学生数在全院所占比例,并据此估算资金比例。C、本年度学科建设情况。根据各专业负责人提供的材料,掌握各专业本年度最新进展,并据此整理出各专业所需要的最新文献信息资源。D、学院经费情况。根据学院年度经费状况,最后计算购书经费及配置比例。

2.根据会议精神,采购文献资源。在“图书工作委员会”制订出年度计划后,图书馆采编负责人将根据计划,具体负责采购事宜。A、征订目录。根据各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经验,制订预征订书目是各馆采编人员的首要工作。采编人员将根据“图书工作委员会”制订出的年度计划,并结合本馆现有馆藏进行,最后按实际情况制订出征订目录,已确保图书馆对各类有价值的学术性文献进行系统收藏。B、现场选购。制订出征订目录后,采编人员应积极与各供货商联系,参加各种规模的图书展示会或是赴图书批销中心、大型书店选购图书,并由书店将选中的图书配齐做好图书数据打包送到图书馆。现场选购可直接接触新书并评判质量,避免了只凭书目挑书的缺陷,并且保证了到货率,直观性强。C、网络选配与馆际合作。随着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全院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量在增加、对文献资源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图书馆未必能循正常途径选配到一些较为冷僻的、出版年代较久远的文献。在此,采编人员可通过“网络选配”,即网上订购读者所急需的、较为冷僻的资源;或是通过“馆际合作”,即寻求兄弟院校的合作,借阅我们所急需的、循正常途径无法购买的资源。

3.编目、加工。编目与加工工作仍可交由供书商负责,即供书商委派加工人员上门,按照图书馆方的要求,对新进文献分类、编目、制作标签等一系列加工,保证其处于可流通状态,并自备材料。这并不意味采编人员无事可做,其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A、审校MARC(书目数据)MARC。数据是新进资源的身份象征,由供书商提供。该数据直接影响到日后统计的精确度与为读者服务的质量,因此,采编人员首先需要对MARC进行审校。B、监督、配合加工。加工人员上门工作时,采编人员应与其加强配合与沟通,并做好监督工作,以保证加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4.验收。验收是采编工作的最后一道程序,它对进馆文献的质量起着把关的作用,关系到图书馆的文献建设和为读者服务的效果。所以,在加工工作完成后,采编人员一定要重视最后一项验收工作,认真做好分析、研究和总结。

制定适合高职院校现状的特色馆藏建设业务流程,有利于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更有利于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图书馆应在工作中进一步创新优化资源建设工作,使馆藏文献资源更加贴近高职院校发展实际,更能突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从而使馆藏文献资源更好地为高职院校师生的教学、科研等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姜■.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建设[J].科技信息,2013(8).

[2]仇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J].图书馆建设,2005(5).

[3]张英.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3).

上一篇:马年说马 1期 下一篇:“城中村”治理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