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社会责任

时间:2022-10-22 05:39:24

美的社会责任

摘 要:本文阐述了现实主义的绘画精神与插图设计之间的关系。插图设计是视觉艺术中的一个分支,它是绘画在生活中的应用。而现实主义本身就是绘画艺术中的一个流派,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现实主义精神则是一种真实表达世界的艺术态度。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绘画和设计也互相交叉融合。本文分析了绘画和插图设计之间的密切关系,论述了现实主义精神在插图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插图设计;现实主义精神;责任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061-01

一、绘画艺术与插图设计没有理论鸿沟

论述插图设计中的现实主义精神,那么我们必需首先讨论绘画艺术与插图设计之间的关系,因为现实主义一词来源于绘画。插图一词最早是指插于书籍间的图画。中国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在欧洲,插图最早用于宗教书籍。到了1477年英国人威廉・卡克斯通制作了最早的印刷广告,插图开始用于商业领域;1858年法国人朱西斯・瑟勒尔印制出第一张彩色石印图样。再到19世纪90年代,广告招贴画十分繁荣,广告插图的创作多由画家完成,其中包括马奈、马蒂斯、毕加索等著名的艺术家。可见绘画和插图在当时几乎没有区别。进入了20世纪后,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插图设计真正从绘画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独立的面貌出现。插图设计和绘画艺术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所以绘画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对插图设计有着影响。

如果要对插图与绘画做区分,那么从功能上看,绘画艺术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达,它往往是立足于艺术家本人的。而插图设计则不同,它要立足于人类共同的情感表达,要用视觉形式有效的与大众沟通,而非纯粹个人的表达。插图设计既要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又同时具备实用的功能性,它是艺术与设计的完美结合。

二、插图设计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现实主义一词来源于绘画艺术,是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的,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中普通人生活的美术运动。现实主义绘画是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但在当今却有很多人把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的含义混淆,我们有必要将这三个概念区分开。写实主义是一种表现手法,他要求画家要对事物做真实准确的描绘,如实反映事物的样貌。而现实主义的特征是要反映时代、反映社会,手法上可以有夸张和变形。现实主义精神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立场,它要求创作者关注社会和生活,反映人类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现实主义”的艺术需要运用 “写实”的手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对“现实问题”的显现,以便令人真实地感受到“现实性”,让普通观众更能理解所描绘的现实世界。

所以,反映现实主义精神的插图作品并不等同于采用写实手法的插图作品,而是要在插图中反映现实世界,描绘社会生活。绘画是个人情感和态度的表达,所以绘画可以更强调个人感受,即使是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它也是画家个人对于某种社会现象或人类情感的表达。而插图设计则更要立足于人类的共同情感,而非个人的感受。所以很多插图设计作品比绘画作品更具有现实性,更能为大众所接受。如著名的美国插画家诺尔曼・罗克威尔,他作品在绘画的结构上是写实的,而在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上是夸张的。他在作品取材上就非常富有现实主义精神:截取日常生活中富有戏剧性的瞬间,用写实、幽默的手法表现出来,但是又揉进了哀婉的情调。他塑造了很多孩子、小丑、乞丐、流浪汉等形象,他们往往看上去令人发笑,但是却饱含作者对他们的同情。特别是到了晚年,他的作品更关注贫穷、种族歧视和太空实验等。

三、对中国现当代插图设计的思考

现实主义绘画进入中国已余百年,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现实主义绘画曾一度在中国一统天下。直到八十年代,中国的绘画艺术才走向多元。而在中国的现当代插图创作中,却较少看到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从现状来看,中国插图设计师中,大部分人在学日韩动漫风格。这些插图作品大多是浪漫的或是理想化的。特别是很多年轻的插图设计师,喜欢表达小感受、小情调,题材也总是感情生活之类,鲜少关注当下的社会现象和人类的生存状态。

我并不反对插图设计作品表达理想、梦境,但现实主义精神应该受到青年设计师们的关注。由于插图设计师对我们的社会现实不够关注,导致了插图作品的类型化、模式化,缺乏对作品的个性探索。艺术和设计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插图设计也要关注人们的生活,不能只编织梦境,只表达柔情。它应当运用大众都能够接受的视觉语言,将现实生活展现给观众。

四、结语

插图艺术重在表达人类的精神和灵魂,而人类的精神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现实主义精神对艺术创作的要求也是它对插图创作的要求,任何艺术形式都应该表达真实。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真实,当代的插图创作者们应该打开心中的大门,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关注真实的世界和生活,了解当代人的生存状态,以表达生活的真实为自己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陈澜.插图的世界.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1.

上一篇:浅析学校社会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摇钱树上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