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数学的创新教育之我见

时间:2022-10-22 04:48:00

职中数学的创新教育之我见

【摘要】“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也应当时时刻刻思考教学创新.本文认为职中数学教学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创新兴趣;二、培养问题意识,形成创新品质;三、养成求新、求异习惯,树立创新意识;四、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关键词】职业教育;数学教学;创新教育

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具备现代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未来劳动者.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劳动力由“单位人”逐渐过渡到“社会人”,也就是说,作为劳动者只有具备了很强的适应能力,才能够迅速地将所学知识迁移至新生的行业或领域.这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要求.因此,职业学校要注重创新教育,以满足21世纪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

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作为职中的数学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教学目标,要把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创造潜能放在首位,要以培养有特点、有个性、有创造能力的人才为宗旨,这是职中数学教师不懈的追求.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创新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可见,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要从培养兴趣入手.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经过中考后层层选拔而剩下的学生,他们在心理品质上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主动性差,依赖性强,自信心严重不足.自卑心理导致厌学情绪者居多,拥有学习数学的热情、兴趣和恒心者甚少.因此,职中的数学教师任务艰巨,提高教学质量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教学实践中为更好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诱发他们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我常常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自制教具、自制课件、科学故事、悬而未解的科学奥秘等)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创新兴趣.如“抛物线”一节导入,我在汽车修理班是这样导入的:(多媒体展示一张轿车图片)同学们,作为汽修班的学员,请你们帮老师解决一个老师困惑已久的问题:“汽车的车灯为什么能由亮变暗?”“你们知道它是根据什么原理设计的吗?”“在未来的工作中,针对车灯的设计,你有什么想法?”由于这样的问题与他们的专业息息相关,带给他们理智的挑战,他们的兴趣骤增,很快步入了抛物线内容的学习.

二、培养问题意识,形成创新品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数学问题是数学生命的源泉,是数学前进的杠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一种心理品质,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创新品质重要的组成部分.事实告诉我们:问题意识越强烈,学生思维火花越活跃、思考越深刻、创新行为越有爆发力.因此,教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如何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问;如何激励个体,使学生乐问,是摆在职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在探究直线与抛物线交点问题时,我预设这样的问题:直线y=2x+m与抛物线y2=x相交于A,B两点,你能通过添加条件的办法确定直线AB的方程吗?这样开放的问题给学生保留了创造空间,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这些都是创新教育最起码的要求.

三、养成求新、求异习惯,树立创新意识

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多思、多想、会想,交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想而达到会想,最终实现标新立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鼓励学生勇敢“尝试”,有效收集学生的发散思维,从中筛选出最优,并有效“放大”学生创新的闪光点,给予及时恰当地表扬和鼓励.如:在记忆函数概念时学生是这样记忆的:把函数符号比喻为“加工厂” ,“自变量”比喻为“原材料”,“法则”比喻为“加工的方法”,“因变量”比喻为“成品”.听完后我当即竖起了大拇指,这个比喻形象而生动地体现了法则与自变量之间的作用与被作用的关系.这种创新记忆方法我望尘莫及,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交给学生用这种办法记忆函数概念,果真没有不感兴趣的,没有记不住的.

四、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引导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品质地主动参与,是培养富有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最起码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创造力,留多一点空间,给学生选择权,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将自主学习融入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探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通过后天的有目的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启迪学生主动思考,善于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力争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傅钦志. 开展中职数学趣味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11).

[2] 张亚. 素质教育与中职数学教学改革[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1).

[3] 李小炜. 中职数学教学评价中如何评价学生[J]. 新课程学习(下), 2011(1).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下一篇:探究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