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10-22 02:28:32

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 文章分析了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从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专业技能模块、培养模式等方面开展研究,探讨思路方案和具体做法。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培养模式 焊接专业

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教育教学设计、实施及评价,优化体现五年一贯制的课程体系和结构,创新教学做和工学结合方式,以及教学管理与考核评价形式。

要构建完备的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解决好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定位问题。五年制焊接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具有焊接结构制造生产、管理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培养焊接技术应用、焊接工艺编制与实施、焊接自动化及智能化设备的操作使用与维护、焊接质量检测与分析、焊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高技术人才。五年制高职教育按照五年一贯的要求,统筹安排各类课程,使学生能较早地接触到专业知识与技能,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焊接技术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各领域中,各行各业纷纷引进了各种先进的焊接技术及设备,对各类焊接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导致近几年来焊接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然而虽然现在每年毕业的各类焊接专业学生人数并不少,但总的来说,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脱节。

我校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教育教学的理念,创新并探索理实结合的改革,建立与健全校企合作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我校五年制高职焊接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探索和创新进行总结。

1 按照社会需求及岗位要求,进行专业设置

据调查发现,在汽车、锅炉、造船、机车车辆、工程机械等制造业中,普遍缺乏专业焊工或现有焊工的素质满足不了生产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新需求,有的已严重影响新产品的开发、产品质量和生产任务的完成。而根据一些省市劳动部门的有关调查和分析预测以及人才交流市场反映的信息表明,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招聘中,焊接工人特别是高级以上的焊接人才是缺口最大的工种之一。与机械加工不同,正确掌握和运用焊接操作技能的难度要比其他加工过程复杂,而培养一名熟练掌握高操作技能的焊工难度就更大,并且不同制造业需要掌握不同专业技能的焊工,如汽车制造业中,需要的焊接工种就有15种之多。从目前已持有各级职业资格证书的焊接从业人员的技术现状来看,技术落后和知识老化现象已经出现,特别是中级资格以上人员,亟需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目前我国焊接专业人才教育主要分本科、高职和中职教育。其中,本科教育主要侧重于工艺和设计方面的培养,中职教育则侧重于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而高职侧重于高技能操作和新技术应用。

为此,我们对焊接专业岗位需求、各类院校焊接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分析,见图1和表1。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五年制高职焊接专业的人才培养完全符合市场岗位需求,培养的是适应生产管理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它不同于学术型、工程型人才。因此,在培养模式上,它既不能借用普通高等院校的模式,又不能照搬中专学校的方法,应有自身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2 结合五年制教学优势,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五年学制涵盖了中职、高职教育两个学习阶段,避免了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因职业方向不明确而导致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的重复,便于系统安排教学内容,统筹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体现出独有的教学连贯性和系统性优势。

五年制高职焊接教育培养的是能够从事焊接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体现“以高技术应用为主线,以高技能培养为主体,以高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要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化人才,掌握多种焊接方法并具有较强的工艺实施能力,达到高级工水平。

根据本专业目标岗位的实际需要,综合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内容、职责等要求,企业专家参与编写《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基于毕业生主要工作岗位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列出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并基于真实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基于岗位主要工作任务的职业分析、教学分析,克服了传统教学计划的模糊性,便于教学,有利于培养目标实现。

3 结合岗位能力要求,按照能力进阶规律,分阶段培养专业技能

结合五年制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优势,按照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和综合应用技能三个层次,面向就业岗位进行能力结构分析和分解,建立能力保障体系。我校五年制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技能模块见图2。

焊接操作的各项技能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学生对焊接技能的掌握也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根据学生技能考核的总体要求,进行合理的分阶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是十分重要的。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把焊接教学分为以上三个阶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逐项落实技能训练的阶段目标。

4 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行业企业需求,结合学校特色,我校广泛与企业开展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双赢多赢。其主要有以下举措:

(1)开展“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发展需要制定人才引进计划,与校方共同讨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如:将企业所需的知识、技能融入实施性教学计划中;确定学校学习、实训和企业教育实践的进程,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零对接”。

(2)利用企业资源进行实习实训。学校的实习实训资源和条件有限,通过学校搭台,企业参与,将相关的实习实训放到企业中,既减轻了学校的负担,也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和人力支持,实现了互利双赢。

(3)双师交融,优势互补。一方面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工程师和技师来校进行教学及操作指导和技能考核,传授实践技能和现场经验。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中参加实践锻炼,同时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实现优势互补。

5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是职业学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一个就业者来说,既有职业层面的素质要求,又有社会层面的素质要求。就业者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立足本职、适应社会、持续发展。为此,职业技术院校应将就业导向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中,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和符合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我校结合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能力素质培养。首先,加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通过校规校纪学习、军训等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平时要求进行早读和晚自修,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创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举办板报比赛、辩论赛、编织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学生参加社团和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再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各级各类技能比赛,增强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和氛围,使其在平时学习中有目标。开设创新大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6 结束语

五年制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作为我校的省级特色专业,目前进行的教学改革创新,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检验,将根据市场变化,企业需求,不断创新、改革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工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

上一篇:检测技术与仪表教学改革初探 下一篇:浅析遵义市环线1#隧道洞门设计与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