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初中课堂历史实效性的反思

时间:2022-10-22 02:26:51

对提高初中课堂历史实效性的反思

随着课程不断深入,对于“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我们愈加有了冷静的思考。下面本人结合培训所得以及自己的教学对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关注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基本保证

追求高质量的教学质量、讲求高质量的课堂效率是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本保证。也就是说具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一定是追求高质量讲求高效率的教学过程。但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即要关注教师教的质量,不要关注学生学的质量,二者缺一不可。

1、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关注教学过程的质量。教学过程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其教学能力应该包括“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智慧,课程资源的运用、课堂学习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调控、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等。”

2、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教师的眼中有学生。首先,教师在备课中要正确处理好备课中的“备教材”、“备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三者的结合。但相对于“备教材而言,”“备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更为重要一些。新课标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注重和优化人文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认真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和教材这三对关系,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桥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在教学环节的设置、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教师上课时要关注学生的听讲状态、互动情况。在学习过程中,会有许多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善于把握和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资源,对课堂生成进行精心的预设,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挑战性且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索求知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历史思考,使生成的问题成为学生研究历史问题的重要资源和探索的平台。教师合理的、巧妙的利用好生成性资源,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则会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因此,如果发现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现状不适应,就要考虑为什么不适应,哪里不适应,是我们讲授的内容学生接受不了还是其他原因。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动起来(动手、动眼、动脑),是教师的原因、课程的原因还是他自身的原因,怎么改进更合适。我们教师一定要摒弃那种“我讲我的,学生做自己的,老师很累,学生没有收获”现象。

二、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基本手段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地采用,它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作为核心实现历史化,讲求历史思维的含量,能促进学生对历史阶段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把握。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的问题必须具有现实性、挑战性、思考性、能引发学生广泛的,深层次的思考。反观目前的许多课堂教学,“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活动而活动”等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的教学现象频频亮相。是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持不放心态度。他们对合作结果反复问,然后又反复解释,觉得是拖泥带水,颠来倒去,是没有实效的。因此本人认为,教师必须要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用历史问题的魅力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提出适当的探究问题,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探究历史知识注入活力。另外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猜想,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实践操作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三、经历真正的“历史化”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

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应该体现在让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历史化”的过程;但是不能说只要经历了“历史化”就是落实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人认为: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应该体现在让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历史化”的过程;经历“历史化”是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途径。经历历史化的过程是历史教学有实效性的基础,但不是历史课堂实效性必然。我们历史课堂一度过于花俏,缺了历史味,又逐渐过于关注历史化了。例如:一些教师对历史货摊理解过于片面,过分强调应用题教学的“现实性”,在教学高举“生活化”这面大旗,事事必“生活”题题必“情境”。过于追求形式,在教学中一味地创设情境,而对问题中所蕴含的历史思维价值不愿挖掘,觉得一分析数量关系就是“走老路”了,一谈历史算理就是不“做”历史了。甚至认为教师上课一旦涉及“数量关系”就是老观念,老办法,老思想。一些老师在教材提供的富有生活化气息的主题图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弱化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对教学的目标模糊,使得学生的学习变成“雾里看花”。

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用心地去体会,让学生理解历史内涵,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现实生活中发现历史信息,获取知识,在探究历史知识的同时感受历史思想和历史方法,从而经历“历史化的学习过程。

上一篇: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