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阵父子兵》小人物抗战传奇

时间:2022-10-22 12:27:06

片名:上阵父子兵

导演:花箐

编剧:中夙

主演:范伟、张桐、衣珊、闫学晶等

其实在《上阵父子兵》之前,通过小人物传奇经历来反映抗战历史的电视剧《我的兄弟是顺溜》《永不磨灭的番号》和《民兵葛二蛋》,都深得观者的心思。手法喜感又不失严肃。

《上阵父子兵》虽然走的还是再抗战的大背景下讲述小人物传奇经历的老路,但因不同于以往的呈现的是父子关系,主题立意的拔高和符合中国传统情怀的路子,还是让这部作品走了一个抗战剧的新调子,显得与众不同。相对于剧本本身,更精彩的是范伟和张桐等主要演员的表演,演员自己赋予角色的内容很多,看完全剧这个感触会更深。

不再激烈转而温情

看《上阵父子兵》的感觉,就好像寒冬腊月外面下着大雪在屋子里有人给你生了一个炭火盆的感觉。当然,这只是比喻,任何一种温暖的感觉都能契合该剧的气息。《上阵父子兵》是导演花菁继《我的兄弟叫顺溜》之后又一喜剧基调的战争传奇。前者因为父与子在战争面前的关系后,表达出人性和生命的尊重让人肃然起敬。剧中,老爹乔豆腐三个儿子死了俩,面对还想参军的小儿子,他无法挽回只有靠自己力量。老爹软磨硬泡招数使尽也拉不回儿子要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为避免断了香火,也只能跟在儿子身边舐犊情深的护卫着。生性顽劣的老三乔群一走不回头,老爹原本只想追回儿子,却一步步深陷战火。为了儿子的安全,老爹绞尽脑汁,一次次铤而走险,一不小心成就了一段英雄传奇。所谓的“传奇”,弱了就是平淡,过了就是胡扯。这种类型的抗战剧需要在传奇和真实中寻求平衡,该剧总体上还是能够让观众接受的,父子间微妙的关系转变也显得非常真实和感人。看完全剧,你会觉得没几场你记忆深刻的战争场面,和日本军之间的抗衡也没那么复杂和暴虐,你记得的就是父子的那些舔犊之情,剧的精神是积极向上的,细微处又有朴素的深情,只可惜剧中穿帮镜头多,是该剧明显的败笔。

演员撑大局

乔豆腐是一个自我的小农,横竖都不具备英雄气质,最大的本事不过是做豆腐,业余时间喜好说书讲古,耍耍贫嘴,用东北话说,这人生性有点得瑟。开篇听说二儿子在东北军升了连副,他喜形于色,大呼祖坟冒青烟,又是祭祖又是请客,搞得好不夸张,结果迎来了儿子的死讯。他的这身臭毛病直到追随乔群入伍之后也没能改变,在乡绅名流举办的庆功宴上,立了军功的他三杯两盏下肚,立马找不着北,结果满嘴跑火车泄露军机,部队紧随其后遭遇灭顶之灾。抗战剧拍成轻喜剧,这也是抗战剧突围的一条路子。范伟身上隐匿的无处不在的让人发笑的喜感给整部剧定了一个基调,演儿子乔群的张桐出色地完成了一个执拗、刚硬,深爱着父亲的角色,而阎学晶演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东北娘们也完全驾轻就熟没有难度。演员撑起大局,并以表演来升华主题。当然,再怎么撒欢儿的演,最终也要回归悲壮的结局,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抗战。有观众觉得范伟在《上阵父子兵》中只是用了他一贯的表演技巧来完成乔豆腐这个角色,并无创新。殊不知当时接这个戏,范伟只看了一页纸的故事大纲,就直接签约了。“这个角色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的前后反差特别大。一开始,这个人和我以往演的那些角色挺像的,东北农村里的一个做豆腐的,彻头彻尾的小人物,有点得瑟,爱吹牛,胆小怕事,甚至还有点小自私。如果光是这样我可能就不演了,看到后面剧情的发展和转折,我就慢慢地被吸引了,最后被深深地震撼了。但是如果他一开始就是个大英雄我也演不了,这样才能给观众一种巨大的反差。”范伟说。而张桐拿到剧本时,看到的就是一个顽劣、做事不经大脑、看似毫无情意的儿子,他为人物加了很多自己的理解和情理之中的转折情节,让人物更加合理。

专访张桐 儿子身上得有戏

张桐是我欣赏的演员,他是偶像的皮实力的里。从魏和尚到乔群,他有很大的变化,每个角色他似乎都不是在演,而是融进去,然后变出另一个张桐。相比范伟演的老爹,儿子乔群本没那么多光彩的戏,张桐一点点让人物丰满起来,使得这个角色和范伟的喜感搭配的天衣无缝。

电视指南:当时你接到这个戏是怎样的情况?

张桐:这个戏是前年冬天拍的,剧本相对不是特别理想,还有提升的空间,但是演员都很好,很多戏都是现场攒出来的,导演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发挥空间,按照演员的意思搭出了这么一个故事。本子故事没问题,相对在人物上还有空间,最早导演还打算推迟开戏,就是针对这个剧本的修改,但是制片人不让推迟,说演员的时间都已经定了,就得拍了。

电视指南:但是最后看父子两人物的感觉很不错,很贴近你们荧屏原来本身的样子。

张桐:剧本一拿到,我们觉得在人物和呈现上人物魅力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剧本上关于父子的关系的是很平的,故事创意很好,但是爷两拎不起来,这个戏最后看到的是人,和人物关系,我们大量的工作用在怎么设置父子的形象上,怎么把父亲和儿子两人见面掐,分开想,儿子对父亲是孝而不顺,父子对儿子是面冷心热,这样就有化学反应了,所以中国特别传统的两个男人的情感就会展现的让观众相信。

电视指南:所以剧里传递出的一种朴素的情感。

张桐:这个戏范伟老师挺厉害的,他给这个人物设置的喜感特别多,他凭借这个能抓住观众,然后我这边剧本的人物承担的少一点,以前的剧本就完成了父亲这个人物,儿子这个角色没有主心骨,也没意见,随波逐流,就只想当兵,连打斗没有,我一看,儿子不能没戏啊,就是跟导演商量,如何跟父亲的关系丰满点。剧本里他就像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没有任何的见解。

电视指南:有一场戏是你听说父亲要去偷兵防图,举着枪对着参谋,是一场特别能体现儿子爱父亲的戏?

张桐:那场戏是我真的是没办法,剧本里就是知道父亲要冒着生命危险要去偷兵防图,他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特别冷静,他去问参谋长,参谋长说你不能去,你爹立了军令状的,他就说,那行,那我就不去了。这样一个不招人喜欢的人物,我还不能影响到对手的戏,我就只能找一个不得不让老爹去的理由,用满腔的情感,委屈、关爱,去转变这个人物,改动特别大,如果你坐下来去捋的话,你会发现这场戏逻辑上是不成立的,我是逼得没办法。

这样的话演完觉得这个儿子还是很在乎这个爹的,并不是心里没有他爹。

电视指南:你和范伟琢磨角色和对戏是在一起吗?

张桐:我们是各改各的,我们两路子还特别对,我和他都是处女座,我们第一次见面连话都不说,就互相打了个招呼,然后我们==就跟闷葫芦似的,往那一坐,谁也不说话,后来私下才知道,处女座的人,有一类人就是这样-,面对生人不知道说什么,熟了以后我也不好意思去找范老师,我就只能自己做功课,他也是不好意思来找我,也自己做功课,但是特别巧的是,我们两拿到现场的路子全对。遇到范老师和导演是比较幸运的事。能演到一块去,效果好不错,好多戏都是搭出来的。

电视指南:这是个严肃的题材,但范伟是自然流露的喜感,你怎么跟他搭会烘托那种喜感?

张桐:还是按照人物入手,因为这个儿子打小见到父亲就已经习以为常了,他爹就那个模样,长大以后儿子必然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和他爹是想不到一块去,所以才会有各种矛盾。儿子和爹的人物关系永远是他爹觉得很认真,但儿子就说怎么是这个样子的?我爹的想法太让我抓狂了,这样搭出来就好看了,喜剧效果就很强了。

电视指南:类似觉得的,拍完这个戏你最大的不同感受是什么?

张桐:首先是导演,导演的拍摄手法没见过,不走戏,上来就拍,这样跟演员的第一交流就没有,没有指导,他给演员很大的创作空间,他就是一句话,你想怎么演就怎么演,对于好演员来说是个特别兴奋的事,你可以自由调度,遇着不合适的对手你就会痛苦,没走过戏,你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但是非得是这个路子,也算是个双刃剑,有的时候也是个好事。导演人特别温柔,提要求也特别温柔,特别尊重演员。

上一篇:生态园林设计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中剧美剧 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