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沈周《寒林行旅图》

时间:2022-10-22 12:22:54

去年夏天,我有幸看到了沈周晚年的一幅“简体”山水,其萧简冷逸的格调和诗意令我至今不能释怀。再观之,不禁即兴吟出了“心中寂雪为谁落驴背吟诗弄梅花”这样的诗句。它就是这件《寒林行旅图》。

是图为绢本,左下盖有明末大收藏家宋荦“西坡诗老书画府印”、“商丘宋荦审定真迹”二印。沈周款后有“启南”、“石田翁”二印,均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著录相符。

研究沈周近二十年,我看过很多传世的沈周作品。这件《寒林行旅图》虽具有名作的格调和气质,但它既没有《庐山高图轴》《虎丘送客图轴》《灞桥风雪图轴》等名作那样繁密的构图,其萧疏简远的笔墨也缺乏早、中年的工致和高华圆润。它是那种雪景淡淡地映入眼帘,诗意悠然清冷地沁人心脾的感觉,让我至今还在细细地回味。从这种感觉出发,你会发现,此图笔墨的炉火纯青,意境的萧简空灵,实别开境界,为晚年“粗沈”中少见。而这种“雪景寒林”的内容题材在沈周传世作品中也比较少见。因此,将这件作品称为沈周“简体”山水的代表作,完全是名副其实的。

沈周是中国15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他所开创的“吴门画派”,是明代最大的画派,最终压倒了从明代初期以来一直占据着画坛正宗地位的“浙派”,使得“元季四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以来濒临衰竭的文人画传统重新成为画坛的主流。而其所开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先声,为陈白阳、徐青藤写意花鸟的创造性发展指明了方向。明中期以来受其影响者众多,文征明出其门下,唐伯虎得其点拨而将院体画与文人画融为一体。至近现代,齐白石等人亦窥其门径。

此件《寒林行旅图》,自题的书法圆润清雅、洒脱自如;结字略扁,稍有抑左扬右之势,得力于黄山谷、赵孟頫、沈度等人而自成面目。画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苔点大都在石头轮廓线以外。这种书风和画风出现在明弘治六年癸丑(1493年)沈周67岁前后。这一年沈周创作的主要代表作有《千人石夜游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和《山水花鸟册并跋》(吴敢著《中国名画家全集·沈周》第61-65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寒林行旅图》与此幅山水花鸟册风格一致,说明它们基本上属同一创作时间。弘治六年,对沈周而言是多事之秋,自己染病乏力,故友多人相继去世。而此前一年即1492年,沈周深受陈献章学说影响,常夜半斋心孤坐,所谓修己应物,以求事物之理、心体之妙。所以,这一两年间,沈周的山水花鸟画多取江南吴中地区湿润的景象,雪景题材时有出现,画面空漾迷离;画法也有相应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苔点基本上点在了山石的轮廓线以外,之前基本上画在山石轮廓线以内。二是在强调用笔的同时也开始突显用墨和用色,而总体上是或迷离深寂或萧简淡逸的格调。因此,《寒林行旅图》为1493年前后、沈周67岁左右的作品,真迹无疑。萧平先生题为沈周晚年精品,颇有识见。沈周传世作品大多藏于海内外博物馆,民间能藏有《寒林行旅图》这样的精品实属少见。

上一篇:德化瓷是中国外销瓷中的“世界名片” 下一篇:浅谈当代黄金艺术品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