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投影仪灯光做光学实验

时间:2022-10-22 12:11:43

巧用投影仪灯光做光学实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课室都配置了电教平台,使用上了液晶投影仪,为教学带来极大方便,带给老师丰富的资源,扩大学生视野,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物理教师使用电教平台,并采用投影仪灯光做光学实验,取材简单、化抽象为直观,还其庐山真面目,效果明显,可谓是一举两得,有些光学实验没有太阳光可真遇上巧妇难成无米之炊,投影仪灯光代替太阳光可解物理教师燃眉之急.同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验中享受乐趣,在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下面介绍几个用液晶投影仪灯光做的初中物理光学实验供同行参考.

1 有关光的传播实验

1.1 影子的形成演示

通过投影仪灯光在屏幕前做一些惟妙惟肖的手影,让学生观察投影幕,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影子形成的原因.需要课前准备一些实用的手影,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教学生学一些简单手影技巧,增加教与学双边互动活动.

1.2 影长的实验演示

提出问题,当你晚上走近路灯并远离路灯的过程中,人的影子长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常老师都是通过画图让学生弄明白,然后叫学生回家抽空做实验进行体验.实际上只要用一把长直尺或教学用三角板,借助投影仪灯光,直接在投影幕上演示,“立竿见影”,学生看了就会恍然大悟,演示时需讲究一定的技巧,然后与画图相结合,更好地让学生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识去解析影子的形成,知道形影不离的道理.

1.3 模拟演示日食、月食现象

提问学生,你知道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吗?学生会按小学自然课本的知识回答:“太阳光被地球挡住了”,可让学生上来模拟演示月食现象(说明投影仪灯光代替太阳光,篮球和排球分别代表地球和月球),老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和提问学生,让学生顺利完成演示,并进行解析,让其余同学在观察和解说当中愉悦的接受知识,成因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形成的,并非是“天狗吃月”.同理让学生模拟演示日食的形成.

2 有关光的色散实验

2.1 光的色散演示

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光的色散实验中,用投影仪的灯光代替太阳光,使光谱成在屏幕上,或成在课室前面的墙上,效果会更好,没有太阳光也能让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就能看见“彩虹”,并弄明白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是复色光,不是单色光.

2.2 看不见的光光谱演示

利用上述的方法形成光谱图,复习光的色散,进而过渡到《看不见的光》一节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

3 有关物体的颜色实验

3.1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实验演示

课前准备红、绿、紫三片透明的圆形塑料片,上课时,用投影仪的灯光代替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虹”落在屏幕上,在三棱镜后使用红透明塑料片挡住,在屏幕上只看到了红色,提问:当用红色透明塑料片时挡住七色光时只有通过红光,其它色光不能通过,如果用绿色透明塑料片呢?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透明塑料片背后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很快就能回答上来,再结合人教版课本图2.5—5 物体的颜色甲图进行演示和讲解.学生轻松地掌握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3.2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实验演示

用上述方法,红、绿、紫透明塑料片贴在投影屏幕“彩虹”的位置上,观察塑料片与周围颜色对比,分别只看到红、绿、紫色,其余都被吸收了,而旁边的屏幕,依然是白色,说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结合人教版课本图2.5—5 物体的颜色乙图进行讲解.

同时,白色的屏幕能反射所有色光,所以投影幕表面都是白色的;如果用黑色,只能看到黑色,说明黑色吸收所有色光.物体的颜色是本章的难点,通过以上实验,改变以往只让学生看配套视频,教师简单讲解,可谓是纸上谈兵.通过实验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到学习中,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轻松掌握知识.

4 有关凸透镜的实验

4.1 演示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用投影仪的灯光代替太阳光,通过凸透镜,移动凸透镜,在屏幕上能形成小亮斑,换用不同的凸透镜,也能迅速找到小亮点,可对比人教版课本61页图3.1—5 凸透镜使光线会聚,说明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然后用凹透镜怎样也不能在屏幕上形成小亮斑,说明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该实验使用激光演示仪来演示,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会聚一点,平行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会发散,借助实物投影仪,将效果投在投影幕,不需要暗室也能顺利完成该实验;反之,焦点发出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平行射出.同时也可以用此方法判断透镜是凹透镜还是凸透镜简洁方法.

4.2 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用投影仪的灯光代替太阳光,正对并通过凸透镜,移动凸透镜,直到屏幕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然后用刻度尺测出小亮斑(即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是焦距f .如果让学生测凸透镜的焦距实验,需要学生准备白纸,让小亮点聚在白纸上,以免烧坏投影幕.为完成这个实验,老师再也不用见不到太阳光做不了该实验而发愁了. 

4.3 探究凸透镜焦距与厚薄关系

有了上述用投影仪的灯光代替太阳光测焦距的方法,通过用粗测焦距的方法比较焦距的长短,再用眼睛可以观察凸透镜的厚薄程度,可迅速判断出:凸出程度小的,比较薄的凸透镜折光能力弱,焦距长;反之,凸出程度大的,比较厚的凸透镜折光能力强,焦距短,通过实验和观察比较,对比明显.该方法能快捷比较透镜的厚薄与透镜焦距的关系,为《眼睛和眼镜》一节埋下伏笔.

上一篇: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 下一篇:促进自主学习和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