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自由港”

时间:2022-10-21 11:13:08

“厦门,可以实施自由港的某些政策。”1984年,邓小平视察厦门时留下这句话。如今伟人已去,他的话却在变成现实。

2009年9月8日下午,在《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4个月后,厦门海沧保税港区一期工程宣告落成。

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港区,也是目前我国开放度最高、功能最为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一。在海关总署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签订《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后的近3年时间里,厦门海关全力推进海西外贸发展,其间所打造的外贸“助推器”,又何止海沧保税港区一个。

海关“加减法”

“加法,就是落实政策叠加,拓展特殊监管区域功能。”厦门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处处长林朝阳说。今年2月,海关总署同意在全国各出口加工区全面推行、拓展保税物流、检测、维修等功能。随后,厦门海关结合加工区企业特点,向企业推介拓展保税物流政策的应用方案,鼓励企业建立供应商仓库、开展产品和维修备件配送等业务。同时协调外经贸、工商、加工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为企业办理保税物流业务手续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海关指导下,联达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成了厦门出口加工区内首家开展保税物流业务的企业。据该公司运营总监方玮介绍,扩展此项业务功能后,公司的供货时间缩短了25天,CKD、SKD等新的运营模式得以开展,这些变化预计能为公司带来数以亿计的产值。

至于减法,就是减少作业环节、简化业务手续。以长期困扰出口加工区企业的加工边角料及废品为例,若将废料销往国内或退回国外,须办理繁琐手续,处理时间较长;若将其长期堆放在加工区内,则会挤占生产空间、污染环境。为此,厦门海关协调检验检疫部门,率先出台了维修、拆解生产废料的处理办法,使企业能够“变废为宝”。同时,为降低特殊监管区域的物流成本,厦门海关简化通关流程,在全国保税物流园区中率先推行“区港一体化”通关模式,针对海运进境货物采用“凭舱单提货入区”的监管方式。此项政策实施后,区内的平均通关时间减少约2个工作日,每个标箱的通关费用减少100-150元。

今年以来,尽管面临严峻的外贸形势,“加减法”还是取得了明显效果。1-7月,厦门出口加工区实现进出口货值3.47亿美元,同比增长10%;新增注册资本2480万美元,新增投资总额6113万美元;厦门象屿保税物流园区进出境货量达到9.57万吨,货值达到2.1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62%。

门前的港口

东山县海魁水产集团有限公司是福建省的海洋与渔业龙头企业。以前,该公司的水产品都要先运至厦门,然后到海沧港报关出口。但海沧港业务量太大,海关每天都要处理数千份报关单,任何一点耽搁,都可能对保鲜度要求极高的水产品造成致命威胁。企业为此花了不少心思,却依旧一筹莫展。

为此头疼的并不止海魁水产一家。东山县地处海岛之上,是我国的重点渔区之一,水产品加工出口是当地的优势产业。为了利用海沧港密集的国际航线,东山很多企业的水产品都要赶200多公里路,到厦门搭船出口。长途奔徙后的水产品保质保鲜问题确实令人心忧。

为此,厦门海关推出“多点报关,口岸验放”的通关模式,东山县的水产品可先在东山海关办理报关、征税等手续,等运到厦门港口后,再由厦门海关驻海沧办事处直接办理验放手续,基本做到“即到、即报、即放”。

“海关推出的‘多点报关,口岸验放’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为海魁水产做的厦门中慧进出口有限公司操作部经理黄天赠说。

据厦门海关监管通关处处长邓光文介绍,除在本关区推行“多点报关,口岸验放”外,厦门海关还与全国16个兄弟海关签订了联系配合办法,在不同关区间协作实施这一通关模式。自此,重庆、贵阳、南昌等内陆地区的企业可在当地报关,而货物则可在千里之外的厦门实现即时通关,相当于把港口“搬”到了家门口。

如此快捷的通关模式,有效扩大了海西经济区的“腹地”,越来越多的周边地区货物“搭乘”火车、卡车、飞机、内陆船舶等运输工具,从厦门海港、空港进出口。为适应更多企业的需求,厦门海关还陆续推出了“海上驳运”、“海铁联运”、“海空联运”、“卡车航班”等监管模式,全力实现境内运输与境外运输的“无缝”对接。据江西铜业董事长李贻煌介绍,现在该企业每月都有上百个标箱的货物以“海铁联运”方式从厦门港进出。

“黄金水道”量身造

2009年9月6日下午两点半,台湾货轮“震鸿八号”在金门报关放行,1小时后抵达泉州石井码头,泉州海关立即监卸,半小时后办完通关放行手续。

每天,厦门海关所辖对台口岸都要验放很多这种对台小额贸易货物。内地台商所需要的机械零配件和原辅材料等货物,源源不断地从台湾运到祖国内地。

虽然“三通”政策为两岸贸易提供了直航台湾本岛的新渠道,但对一些批量较小、需求较急的货物来说,这一方式并不经济。采用此种方式时,货物需要拼箱、候船,周期较长,成本也高,远不如对台小额贸易方式简便。而对两岸贸易的主要品种――农产品来说,对台小额贸易更显快捷。据闽台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世哲介绍,以对台小额贸易方式进口的台湾农产品,从台湾产地运到厦门关区,所需时间不超过22小时,且无需使用冷冻柜。

目前在厦门关区内,各地的对台小额贸易已形成各自的特色,例如厦门的食品和水果进口,泉州、石狮的机械零配件、生产原料进口以及水产品出口,东山的冷冻、鲜活海产品进出口等。

不同的业务特点对海关的通关工作提出了不同要求,为此,厦门海关采取了“一对一”的便利措施,创新监管模式。针对农产品船期紧、装船时间长、装车批次多的特点,实行“先装船再报关”的通关模式,允许货物先进场,然后由海关凭车辆进场单、报关清单、准装单到船边监管装船,待装船完毕后,企业再以实际数量正式报关。针对东山关区码头水质较差、出鱼在此装船影响成活率的情况,厦门海关特许台轮到附近的养殖渔排装载活鱼。另外,考虑到对台小额贸易货物种类繁杂,且称谓中夹杂不少俗语,容易因申报不规范而造成退单,海关相应采取了预归类和预审价措施,在申报前帮企业做好商品归类工作,有效简化通关手续、减少申报差错率。

具体的举措带来了实际的效益。今年1-7月,厦门关区对台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540.9万美元,同比增加20.6%,厦门也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零关税”台湾水果、水产品进口口岸。

上一篇:新加坡沙荒 下一篇:在高原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