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人喜欢,还是遭人嫌恶?

时间:2022-10-21 09:17:32

小时忽略了对孩子“公共意识”的培训与诱导,指望他长大自然变成一个公共场合的“文明人”是不现实的。孩子缺乏公共意识,破坏公共秩序,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情。从大的来说,它关乎国家、城市形象,从小的来说,它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在海外,很多旅游地点都设有专门的中文告示牌,上写“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垃圾”等等。这些专门针对中国人的告示牌多多少少让我们感到有些尴尬。一项“最不受欢迎游客”的调查显示,中国旅客排名第二!而某国际组织对全球各国游客进行形象评价,中国游客形象倒数第三。大声喧哗、不遵守秩序、随地吐痰、不冲洗厕所、插队、闯红灯这些中国家长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小事,正是其他国家对国人产生负面印象的重要指标。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公共意识缺失毫不在意,甚至还有意引导孩子“占便宜”,是认为有没有公共道德,对于孩子来说不重要, 成绩好、智力高、有出息才是最重要。事实上,从心理学的角度,那些懂得文明、礼貌的孩子,被他人接纳的程度更高,更受他人欢迎,这有利于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打下成功的基础。正如卡耐基所说的:“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专业知识,85%是靠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人际关系往往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而人际交往又常常是在公共场所开始的,而越是拥有公共意识,尊重他人权利的人,越受到别人的欢迎,这是因为重视公共礼仪,会使人产生对其产生“ 知荣辱、辨善恶、重人格”的正面评价,这样的人容易成为他人的榜样,受到尊敬。

链接

不可不知的公共礼仪细节

公共场所人多,最好不要突然做出猛然挥手、踢脚蹬腿等动作,以免生事端。与人交谈时,切记调低音量,不要大喊大叫。

在公共场合咳嗽、打喷嚏或打打嗝时,应当转过头去,并用手捂住嘴巴。

不要在公共场所与人拉手、挽臂、勾肩、搂抱而行。携带东西,最好抱在身前,或以一只手提拎。

搭电梯时,应等里面的人出来才进去。在公共场所的通道或者走廊行走时,应该尽量靠右侧,将过道的左侧让出来,给有急事需要快速通行的人,在公共场所的电动扶梯上,也是一样。

过马路时,请先左右看,遵守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走人行横道。

出外就餐时保持良好的礼仪,在坐下来之前,不要吃盘子里的东西;吃喝的时候别出声;别张着嘴嚼东西;不能在餐厅里乱跑。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依次排队,不要乱挤乱撞。不能在车厢里随地吐痰,不能乱丢纸屑果皮。

在观看演出时不要大呼小叫,高声评论,也不要在演出现场大吃大喝。演出结束后应有秩序地离开。

上一篇:少女模特盛装赴死:青春演变成一桩没有凶手的谋... 下一篇:人要做喜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