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中医药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21 08:18:55

山西省运城市中医药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键词】 山西省;中医药;调研报告;专科医院;民间疗法

近年来,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尽管各级政府正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予以解决,但迄今尚无有效方法。鉴于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数千年来在我国防病治病中体现出了显著成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先后10多次赴全国各地对中医药防病治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结果发现,与全国其他地方不同,山西省运城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有50多家中医专科医院,几乎占到全国中医专科医院数目的20%。群众不仅看病方便,而且价格低廉。我们认为,鉴于目前中医药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处于萎缩状态的现实,运城市的经验值得借鉴。现将我们做的调研情况介绍如下。

1 运城市中医药发展经验

运城市现辖13个县、市、区,面积为1.4万km2,总人口约500万。伴随着中华文明而产生发展的中医药文化在运城市可谓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神医扁鹊曾在这里为乡民治病;吕洞宾在此提出的“养生百字经”在我国保健养生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20世纪以来,该市涌现出了许多名老中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中医专科医院发展很快,许多中医疗法和中药制剂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疗效独特,为千百万国内外患者解除了痛苦,使中医中药在保障人民的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培训班为运城市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医人员的医疗活动以自办诊所、在家行医或坐堂行医为主。运城地区人民医院成立后,为了加强中医力量,于1956年调集当时该地区有名的民间中医药人员10多名到医院工作,成立了在全省地级医院中规模最大的中医科。为了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才,该院曾以中医科为基地举办了数期中医、针灸、中草药、西学中等进修班,参加人员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以《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内容为基本教材,集中上课,分散临床陪诊,经过严格考试结业后独立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970-1976年间,当地卫生局举办了包括“中医经典著作学习班”、“赤脚医生训练班”、“西医学习中医班”、“各种新医疗法学习班”及“中草药炮制方法训练班”等多种中医药知识学习班共160余期,总计培养中医药人才8000余名。

1.2 农村临床实践为中医开辟了用武之地

运城地区名老中医大多来自农村,农村种类繁多的病例为他们的临床实践开辟了用武之地,使他们的医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当地不少中医界人士从小熟读中医经典,然后在基层卫生院工作,后来通过进修学习,不仅成为当地知名的中医临床人才,而且都担当了医院的主要领导。他们是具有自己独特学术风格的全科医生,由于治疗效果好、费用低,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每当他们出诊看病,患者络绎不绝。

1.3 重视基层科研成果

运城地区卫生部门在重视中医人才培养的同时,还非常重视民间单方、秘方、验方和中医疗法搜集整理工作,而且把搜集到的方剂不断用于临床,不仅促进了中医医疗技术的创新,而且出现了许多实用的科研成果。当地卫生局发现疗效好的中医药科研“苗头”就及时总结经验,组织有关人员申报科研项目。以稷山县为例,1970-1993年间,全县共有10多项中医药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其中部级3项、省部级8项、地区级6项。先后涌现出了“头针疗法”发明人焦顺发、中医治疗骨髓炎专家杨文水、局部长效麻醉治疗痔瘘专家任全保等一批名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医疗市场和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保健日益增长的需求,运城地区各类专科医院尤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他们充分利用中医药的优势,在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一些特色的专科医院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推广、疑难病诊治、科普宣传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如运城市头针医院、稷山县骨髓炎医院、稷山县痔瘘医院等都有自己独特的科研成果。

运城市中医专科医院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突出体现了中医药的特色。在其发展过程中,他们靠优质的服务、低廉的价格、传统的美德和独特的疗效赢得了广大患者的普遍认同。

2 运城市部分中医专科医疗机构介绍

2.1 运城市头针研究所

头针疗法主要用于治疗脑源性疾病引起的瘫痪及帕金森综合征、小儿夜尿、头痛头晕等多种病症,尤其对治疗脑血栓形成的偏瘫和小儿颅脑损伤引起的瘫痪具有独特的疗效。该所是1984年国家拨专款建立的全国第一个中医头针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接收国内外患者和学员。截至目前,共收治国内外患者50余万人次,举办各类头针学习班60余期,培训头针人才4000余名,并使头针疗法在世界50多个国家及地区得到推广应用。

但是,由于头针治疗费用在国内极低,医院的经济效益不好,头针从业人员在经济、福利待遇等方面和其他人员相差较大,并且所从事的工作难度大、周期长,经济回报缓慢。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从事头针研究的工作人员不稳定或流失,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都去国外发展。这种国内开花国外香的现象值得有关部门关注。

2.2 稷山县骨髓炎医院

该院现有35个科室、6个病区、700张病床,是国内建院较早的一所骨髓炎专科医院,先后为国内外15万余名患者进行了治疗,令医学界震撼的是他们迄今创造了无一例截肢的纪录,为3.2万例已被其它医院“宣判”截肢的患者保全了肢体。

然而,由于该院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取得国家颁发的医师执照,其院内制剂也未获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按照我国现行的《医疗机构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和《药品管理法》等规定,该院有随时被取消营业资格的可能。

另外,稷山县痔瘘医院、垣曲县白癜风医院等都是运城市小型专科医院的中坚力量。他们大多使用传统疗法及中药制剂丸、散、膏、丹等为患者治疗,其疗效在某些方面是西医难以比拟的。这些中医专科医院的兴起,为运城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3 存在的问题

运城市卫生主管部门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然而,由于宏观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导向等问题,该市中医药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现行医药法律法规的限制

目前与中医药有关的法律法规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和《中医药条例》。这些法律法规是按照西医药的管理方式和标准制定的,只有《中医药条例》是专门为中医药而制定,但一些条款还不能有效实施。如民间中医认证问题。根据《中医药条例》规定:“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的人员以及确有专长的人员,应通过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并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才能从事中医医疗活动。”事实上,全国许多省份均未组织开展师承人员的考试项目,许多民间中医求证无门,有的只能改行,有的仍在“非法行医”,随时有被查处的危险。运城市卫生局虽然可以通过考核,按有关规定允许优秀民间中医行医,可无权发给“执业医师证”,从而制约了民营专科医院及优秀民间中医的生存与发展。另外,按《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院内制剂未取得批号生产销售按假药处理,但如稷山县骨髓炎医院院内制剂因疗效好、收费低,一直被患者所认可,现在仍有几百名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中医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与中医药有关的法律法规重新审查,必要时做出修改。

3.2 教育模式的缺陷

运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多种形式的培养曾造就了一大批名老中医,如周鼎新、柴浩然、杜林庵、武承斋、武显烈、黄殿英、畅达、柴瑞霭、朱汉民等,在国内名气都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名老中医有的已经去世,大部分已经退休,即使没有退休也都走上了领导岗位,出诊时间很少,患者到医院看病很难找到高水平的中医专家。

师徒传承、办短期班、专科专病班、培训班、提高班等教育形式是过去培养中医的主要方式,不论教育形式如何,教学内容都以中医经典为基础。许多名老中医都能熟练背诵经典,当初可能不知其意,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慢慢就悟出经典的实质。特别是中医急症专家大多数都能随口背出古代治疗各种疾病的歌诀。可见,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为其成为名医奠定了基础。

然而,目前的中医院校不注重经典的学习和运用,有的甚至把经典作为选修课,学生也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背诵经典。不熟练掌握经典中的精华,就不可能领悟中医的真谛。这样培养出的中医很少见到良好的临床疗效,长此以往,必将严重阻碍中医药的发展。

3.3 忽视中医临床研究成果

运城市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所以能取得许多科研成果,就是因为当时重视临床疗效。而我国现在对中医科研的判定标准,基本上遵从西医药科研规范要求,一切按现代医学的生化、生理、病理等具有实验室量化指标来执行,用分析还原的研究方法来肢解中医的科研成果,这种只重视实验数据的中医科研项目,其成果很难提高临床疗效。运城每个中医专科医院都有自己的特殊疗效,但由于体制和机制的限制,他们无法按现行实验要求做出让专家满意的实验数据,因此,疗效好的科研成果只能得到患者的认可,而无法得到专家的认可。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值得关注的科研项目,如治疗癌症、骨髓炎、白癜风、结核等疾病的药物在临床上都有特殊的疗效,还有一些药物的炮制技术、炼制丹药的技术等都是有价值的科研项目,然而这些项目一直没有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3.4 管理体制僵化

据统计,在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现有的国务院部委局办中,仍有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卫生部、社保部、农业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0多个部门与中医药管理有直接联系。这种多头管理的方式存在着两个明显难以解决的矛盾:一是各部门对中医药的认识理解不可能从管理理念和方法达到高度一致,也就不可避免地会从自己部门的管理职能出发,制定中医药管理的政策;在缺少严格的沟通和约束机制的前提下,相互之间因职能的条块分割,各部门所制定的政策平衡协调难度相当大,不利于中医药发展。二是中医药的责任主体不明确,某一部门不可能去独立承担这样的责任。因部委多头管理,政策制定、实施责任主体不明确,实施、监管也各自为政,出现的问题又很难追究责任,造成了许多管理政策上的重叠和管理成本的浪费。现在医生是卫生局管理,药品是药监局管理,卫生是环保局管理,医保是社保局管理,这种没有协调机构的管理方式容易产生管理政策盲区。如运城市卫生局曾经审批过的400多种中药制剂,药监局管理后需要重新审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中药制剂拿到制剂批号。因此,现在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大大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3.5 药品制剂室的标准化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政府部门出台许多政策,目的是使中医药走向规模化、规范化、国际化的轨道,但这些政策没有考虑到中医药的特殊性。如实施gmp认证以来,有许多中医院投入几百万到上千万元资金进行改造、认证,这项政策让大多数中医院没有能力达到gmp认证要求,使疗效好的中药制剂退出了使用范围,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特色的发挥。即使有能力达标的中药制剂室,也因为没有那么大的生产规模,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如垣曲白癜风医院和偏瘫医院都投入了上百万资金建立了自己的制剂室,虽然通过了gmp认证,但每年生产制剂的时间为1~3个月,有时1年只生产半个月,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增加了药品的生产成本,这必然增加患者就医的费用。运城市卫生局当时在《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时曾提出一个县(区)配制一个制剂室,却遭到有关部门的否定。

3.6 医疗行业追求经济指标造成中医药服务职能缩小、萎缩

国家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提倡“用比较低廉的价格,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而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正符合这个要求。事实上,由于现行的市场经济政策,“价廉”使中医医疗机构陷入生存危机的泥潭,发展已成为一句空话。为了完成经济指标,中医医院“以西养中”的现象难以避免,中药、针灸、理疗、按摩等低廉的中医基本治疗方法和手段虽然有效,但不能产生理想的经济效益,用此方法为患者治病的医生越来越少。在运城市中医院的年收入中,虽然中医药收入(中草药、中成药、针灸、按摩等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是全国中医院中医药收入较高的,但中医院的生存非常困难,医生收入水平与其它医院相比要低得多。另外,许多单位的医疗定点医院不重视中医院。如运城市电力局的定点报销医疗单位就没有中医院,职工想去中医院看病却不能报销相关费用,只好去定点医院看病。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中医院的服务职能。

4 启示

4.1 提高名老中医的地位和待遇

在20世纪70年代初,运城公共卫生体系的医疗覆盖率达9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经验在于农村赤脚医生制度和建成了农村卫生三级预防医疗保健网络,中医药以其廉价、显效及良好的可及性成为医疗的主要手段,农民群众患病不出乡、村,即可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根本改观。当时运城地区卫生部门的做法:一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大力开展中药材种植工作;二是注重提高名老中医的地位和待遇。为使名老中医药人员在晚年能够身心健康、精力充沛地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地政府非常关心名老中医的生活,及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在20世纪60年代的困难时期,运城卫生行政部门专门出台有关文件,提高名老中医、老药工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对60岁以上的名中医药人员生活上予以照顾,全部供应细粮。在住房紧张的情况下,优先解决老中医的住房问题。还为名老中医建立了学术档案,每当节日期间领导都要到老中医家慰问,对名老中医的研究成果、优秀论文及著作,每两年举行一次评奖会,给予荣誉证书和物质奖励。每年推荐名老中医及一技之长的民间医生,为省地劳模、先进工作者、拔尖人才等。这为当地中医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2 重视多种形式培养的人才

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中医药人才是在临床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运城市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出来的中医人才,为运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为了给中医药人才提供一个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运城市卫生局不仅重视中医院校毕业的人才,而且还不拘一格发现和使用人才,对师徒传承、自学成才和确有“一技之长”的中医药人员进行资格认定,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4.3 实行医药一体化管理

运城许多中医专科医院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他们在诊治专科专病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实践,都探索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疗效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和药品,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如稷山县骨髓炎医院,原来只是一个拥有十多张床位的乡卫生院,该院经过十多年潜心研究,研制出了治疗骨髓炎疗效独特的内服和外用中药,使许多被西医院认为必须截肢的骨髓炎患者免于截肢,并得到康复。这就是医药一体化管理所取得的成果。

4.4 重视民间科技成果

重视民间中医药科技成果,积极挖掘、整理、总结疗效突出的民间中医药疗法和药方,对疗效好的验方、秘方,支持他们进行中药制剂的开发研究。中医来自民间,其生命的原动力也在民间。许多民间中医凭着对人类健康医学发展的浓厚兴趣和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全身心地把极有限的收入投入到医疗活动中去,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用祖传或师承的一技之长,通过不断在民间的医疗实践,为百姓解除了许多痛苦。运城市许多民间中医都是因为有自己的科技成果才开办了专科医院,如头针医院、骨髓炎医院、痔瘘医院等都是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发展壮大。

运城市民营中医专科医院能够长期生存发展的共性,是具有自己的特色和科技成果。因此,政府在严格规范民营医院经营行为的同时,应激励其创新活力,给予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平等待遇,对科技成果突出的民营医院国家应进行表彰奖励。

5 建议

建议有关部门联合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对中医药的特色疗法及其疗效进行调查和评估。国家不仅要重视公立机构科研项目,更应重视民间已形成相当规模的科研成果。

建议国家对中医药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目前,在中医药医、研、教以及对民间中医的认证、中药制剂的使用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及时制定出更适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政策法规。

上一篇: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 下一篇: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和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