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霖医案两则

时间:2022-10-21 05:39:26

关键词 刘瑞霖 医案 鼻咽癌 肝硬化

广州市名中医刘瑞霖副主任医师(1909~1995年),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侍诊师侧,获益非浅,现重温学习其诊治疑难病医案两则,以志刘老识病透彻,辨证准确,用药不拘一格。

1 鼻咽癌

欧某某,女,31岁。干部。初诊于1984年5月18日。患者20天前发现右颈侧起一核,后经某肿瘤医院确诊为大圆形

低分化鼻细胞癌,已开始接受每周5次的放射治疗。现见右颈肿物约半只鸭蛋大,固定不移,卧下时颈痛,鼻塞头

痛,隔日鼻衄,口干口臭。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滑。处方:田七末(冲)、桃仁、红花、丹皮、郁金、当归、地龙各9g,莪术12g,生地15g,蒲公英、黄芪各30g,3剂。水煎服。复诊加减:加鳖甲(先煎)、半枝莲各15g、牡蛎、猪苓、海底柏各30g、鸡内金9~12g、竹茹、枳实各9g,黄芪增至60g。

至6月初,已6诊。服药20余剂,患者鼻衄止,颈部肿块缩小一半,卧下时疼痛减轻,余症亦有所改善,病情渐趋稳定,后恢复上班。

按: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广东占恶性肿瘤发病首位。据介绍,本例患者因母亲在动物园工作,时常能吃到由伤亡淘汰之珍禽异兽煲煮的汤品,且长期患有鼻窦炎症,因此不能忽视这些因素的诱发促癌作用。

刘老喜读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善于加减运用王氏所创方剂治疗疑难疾病。刘老认为,本例颈侧肿块突起质硬,牵扯作痛,系原发癌转移累及,乃瘀毒结聚、壅阻经络之实证,因人较年轻,应着力逐瘀攻邪。“有故无陨”,不必多虑“活血祛瘀药会致癌瘤扩散”之说。对其衄血,则认为是病情恶化、血热妄行的表现。而放疗既是祛邪攻癌的手段,也含热毒之性,易伤气血津液,损及面颈部神经、腺体等组织。治疗应循逐瘀凉血,清热解毒原则,故遣田七、桃仁、红花、莪术、丹皮、生地、郁金逐瘀凉血攻坚,盖瘀与热毒互为因果,瘀去则热毒难有所附而易消;蒲公英、半枝莲清热解毒、抗癌消痈;鳖甲、海底柏、牡蛎、鸡内金育阴柔肝、软坚散结;竹茹清热化痰,和胃生津;并以黄芪、当归补益气血以扶正抗癌;地龙疏通经络,引药力抵达病所。治疗中还针对溲黄便干,为使毒物及时排出体外,减轻放疗的毒副反应,添枳实、猪苓通利二便,配合具轻泻功效之蒲公英,加强通瘀滞之力,以排毒抗癌。诸药合用,切中病机,虽病重证顽,亦攻守得当,收效明显,为患者一展生机。

2 肝硬化

郭某某,男,54岁。干部。初诊于1984年2月10日。患者于半月前经某某医院确诊为肝硬化,查血白蛋白2.6g/dL,球蛋白4.2g/dL,白/球比率0.62∶1,倒置,谷丙转氨酶170单位。刻诊:腹大胀满,右胁下有硬块,已出现腹水,神疲乏力,目黄纳差,下肢浮肿,溺少便溏,睡眠欠安,齿衄。舌质暗、边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滑。证属臌胀。先用清肝解毒,行气祛瘀,利湿扶脾之法。处方:柴胡、厚朴、龙胆草各6g,丹皮9g,栀子、莪术、郁金各12g,枳实15g,摈榔21g,虎杖30g,黄芪45g,田七末(冲)1.5g。2至9诊用药随症变通,增选佛手、白术、延胡索、绵茵陈各5g,田基黄、党参各30g,素馨花、鸡内金各9g。

3月27日10诊,精神好转,间有齿衄,纳食不佳,大便日解两次,睡眠一般,苔薄白,脉弦滑。最近经放射性同位素肝扫描示:肝脏已萎缩成半月状。处方:黑栀子6g,旱莲草、白芍、郁金、鸡内金各9g,佛手、绵茵陈各12g,玄参、生地、丹参、炒枣仁各15g。后又加入谷芽、麦芽各15g。

4月10日12诊,谷丙转氨酶降至100单位以下,脾脏肿大,胃纳稍增,可安睡。苔薄白,脉弦滑。处方:柴胡6g,郁金9g,石斛12g,白术、茯苓、黄精、炒枣仁、白芍各15g,何首乌、桑寄生各30g。其后加减酌用山萸肉、怀山药、石斛、川楝子、泽泻、田基黄、佛手、绵茵陈等。

6月6日19诊,腹水已少,肝区有少许硬结,按之疼痛,齿衄减少,胃纳、睡眠尚可,验血白蛋白2.4g/dL,球蛋白4.0g/dL,白/球比例0.6∶1,谷丙转氨酸140单位,苔薄白,脉弦滑。处方:黑栀子、旱莲草、郁金、五味子各9g,佛手、鸡内金各12g,槟榔、泽泻、丹参、生地各15g,虎杖、猪苓各30g。

6月12日20诊,患者肝区少许硬结,微压痛,因西医过用利尿剂,形体消瘦,口腔奇臭,苔白,脉弦滑。处以龙胆草6g,鳖甲(先煎)、麦冬、郁金、白芍、旱莲草、黑栀子各9g,佛手、石斛各12g,丹参15g,虎杖、生地各30g,7剂。并另炖西洋参9g,服3天。

6月19日21诊,形体稍恢复,仍有口臭,小便如常,苔薄白,脉较前有力。处方:黑栀子6g,旱莲草、五味子各9g,茯苓皮、泽泻、丹参、玄参、麦芽各15g,党参、虎杖、猪苓、生地各30g,7剂。另炖西洋参6g,服2天。

按:肝硬化是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患者肝脏变形,质地变硬,由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中医归入臌胀、症积范畴,过去通常认为不可逆转,治疗颇感棘手。本例初诊时,刘老认为是因饮食伤脾、脾不健运所致,已见肝郁血瘀、水毒积聚、湿热内蕴,乃本虚标实,以邪实为主。治疗上主张以攻为主,攻补兼施:但又不宜用逐水等峻下猛攻之法。因攻伐太过,恐欲速则不达,伤正气反增其胀。故以柴胡、厚朴、枳实、槟榔行气利水、消痞除满,黄芪补脾提气扶正,以冀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运气以行水;龙胆草、丹皮、栀子泻火清肝、解毒除湿;郁金配莪术化瘀行气解郁,配丹参、栀子、田七祛瘀生新;并重用虎杖,利湿退黄以治肝胆湿热黄疸,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以求消解癌毒痞块。复诊视病情变化,或以党参、白术健脾补其气,或以佛手、素馨花、延胡索行气疏其郁,田基黄、绵茵陈疏肝胆利其湿、退其黄。诸药合用,攻邪不伤正,能以相对平和之剂挫其病势。

10诊时精神好转,因见齿衄、纳差,药以清养软肝为主,以救其硬变萎缩之肝脏,用旱莲草、白芍药、酸枣仁养肝阴;黑栀子、玄参、生地清热凉血止血;郁金、佛手、谷芽、麦芽、鸡内金舒肝理脾开胃,后者尚能化坚(研末服较好);绵茵陈利湿,丹参活血祛瘀。

12诊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思及肝肾同源,而用扶脾护肝健肾法,一则加强肾对肝的涵养,二则加强肾主水利湿功能,方宗六味地黄汤加减,以首乌、桑寄生、山萸肉补益肝肾;白术、茯苓、山药健脾补气;黄精、石斛可滋脾胃之阴;柴胡、川楝子、佛手、郁金、酸枣仁、白芍舒肝养肝;田基黄、绵茵陈利湿退黄。其后,患者病情时好时坏,白/球比率倒置未能纠正,转氨酶又回升,刘老殚思极虑,药用包括益气养阴的西洋参、软坚散结的鳖甲、护肝降酶的五味子等。4个月中,前后21诊,用药百余剂,使患者病情稳定缓解,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寿命。

初步归纳几个特点:一是刘老用药不断增删变化,但不离辨证论治精神。不固守古方和时方,思路独到。二是明确标本缓急,把握攻补侧重,视邪实正虚的消长,将宏观辨证联系微观数据,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三是针对本例病情险恶,错综复杂,反复多变,以多法多方施之,但又不是杂乱无章。多以10至12味药组成一方。四是在用药习惯上,21诊共用49药,使用频率最大的前12种药为:郁金、虎杖、丹参、生地、旱莲草、白术、鸡内金、枳实、田七末、佛手、党参、黑栀子。

收稿日期 2008-03-10

上一篇:畲医痧症辨痧刍议 下一篇:下肢顽疾从湿论治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