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留学生在书面表达中时间词汇使用的偏误分析

时间:2022-10-21 05:30:52

中亚留学生在书面表达中时间词汇使用的偏误分析

摘 要 本文以中亚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他们的书面表达学习结果中搜集材料,对时间词汇使用偏误做一个梳理,总结出了常见的一些偏误类型,并从语法、语义和认知三方面进行的偏误分析,给出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 中亚留学生 书面表达 时间词汇 偏误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Bias Analysis of Students from Central Asia in the Use of Time Vocabulary in Written Expression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Central Asi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 the objects, to collect materials from their written expression of learning outcomes, the use of time vocabulary bias do a comb, summed up a common type of bias, and from the syntax, semantics and cognitiveaspects of bias analysis, given the number of teaching strategies.

Key words Central Asi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ritten expression; time vocabulary; bias

很多汉语学习者认为时间词汇的学习并不是一个难掌握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汉语学习中较为容易掌握的部分。这种思维也相应地反映在教学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从教的角度看,时间词没有被当做一个教学重点问题来教。从学的角度来说,留学生自己对时间词也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而认真地去学,因而,留学生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常常出现时间词的运用错误”(温云水,1997)。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来自中亚的留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俄语,从宏观上说,他们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俄语的影响。所以,本文以此为立足点,试图找出一些规律,提出一些教学策略。

1 时间词汇做状语的偏误

(1)×我上课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不上课星期六、星期日。

√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我上课,星期六、星期日不上课。

(2)×我去北京了去年7 月。

√去年7月我去了北京。

(3)×没准儿他和丽丽结婚在将来。

√将来他和丽丽没准儿结婚呢。

我们知道,汉语使用者的思维特点是先把和事情相关的时间、地点说清楚,然后再进一步告诉事情的整个过程,即一般结构是“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事情”。所以上述例句应该先是说明时间,然后是发生的事情。出现这种偏误的原因主要来自俄语的语法――时间状语后置。这种情况在初、中级学习者中出现率最高。

2 时间词汇做补语偏误

(4)×他说:“什么好?每天10 几个小时开车,也赚不到……”

√他说:“好什么,一天开车开十几个小时,也赚不到……”

(5)×他站在窗边,看着窗外,一直一个小时了站了。

√他站在窗边,看着窗外,站了一个小时。

(6)×大卫学汉语三个月七天了。√大卫学汉语学了三个月零七天。

从语法上来说,时间词汇做补语时,一般的结构式“动词+时段词”或者“动词+宾语+动词+时段词”,学生们总是将表示时间的补语放到动词前,做状语;第二,在使用该语法结构时忘了重复使用主要的动词。无论是初级还是高级,时量补语出现的偏误较多。

3 时点词和时段词使用混淆

(7)×不久我将要去别的学院学习专业。

(8)×后来,有一天,孩子的父母终于找到了这个地方。

(9)×当时我十二三岁的时候,在我们家住着一位上海的大学生。

温云水“强调时点词和时段词的划分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是非常有意义的”。 所谓时点词,简单地说就是可以再时轴上找到一个刻度点。时段词则是指在时轴上两个刻度点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有长有短, 但所表示的时长在时轴上没有固定的位置。从分布特点和句法功能上来说,时点词和时段词有很多一致的地方,但是时段词一般不能单独在动词前面作表示动作发生时间的状语,它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做补语。

因此,上述的句子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不久以后,我将要去别的学院学习专业”,这句话想说的是时间点,所以要在“不久”这个时段词后加“以后”来使时间刻度精确化。“后来,孩子的父母找到了这个地方。”“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我们家住着一位上海的大学生。”“后来”、“……时候”与“有一天”、“当时”混淆,根据所表达的意思要删去表示时间点的词汇 “有一天”。

4 时间词和其他时态成分表时不一样

(10)×每天的八点,他都正在锻炼身体。

√ “每天八点,他都出来锻炼身体”

(11)×过一段时间小刘叔叔离开了我们的家,他回来了上海。以后我们很少联系。

√ “过了一段时间,小刘叔叔离开了我们的家,他回了上海。后来我们很少联系。”

(12)×从公交车下车后,突然发现了口袋里的钱不翼而飞了。

√“从公交车下车后,突然发现口袋里的钱不翼而飞了。”

“每天八点”这表示习惯,重复,而“正在”则是指进行,这两种时态是不能在一起使用的。“小刘叔叔离开了我们的家,他回了上海。后来我们很少联系。”这半句要说明的时间点是“后来”。那么时间过去,事情变化,要用表示时间过去,事情完成的“了”,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指一瞬间动作,或者说是某一个时刻所发生的事件,“了”在动词后一般表示完成,这样“发现”和事情的结果“口袋里的钱不翼而飞了”不应该用“了”。

5 时间短语使用不正确

(13)×过了不短的时侯以后,老医生的病人越来越少。

(14)×一大早上,作者跳上一辆车上了……

(15)×时间过的真快,一回头就会发现你这么大了,过去了这么长时间。

时间短语使用不正确主要原因来自学生对生词的理解及其延伸义的理解,另一方面是来自学生对时间的一个认知。“过了不短的时侯以后”“ 一回头就会发现你这么大了”中的“不短”和“一回头”是学习者想要表达出他们对时间的一种认知,简单地说就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但是,按照汉语的逻辑思维,我们常用否定式来说明相反的意思,(13)中我们应该改为“过了不久,老医生的病人越来越少了”。(15)中的“一回头”虽然也是表示时间短,时间快,但是用于“长大”还是不合适的,我们常用“一转眼”。关于“一大早上”无疑是一个错误的短语,而出现这样的短语在于学生把“早”和“上”常联系在一起,在学习者的脑子里已经成为一个“模块”,这种“词块”僵化现象在中亚汉语学习者中是一个很常见的偏误。

6 篇章时间词连贯偏误

(16)ד有一天早上我打的去郊区,路上堵车,前面司机开始叹起气来。我随口开始跟他说话……另一天我又打的去郊区一家企业做培训。这次我碰到了一个心情好的司机……”

(17)ד宴会结束了,他邀请了她一起去咖啡馆。她非常吃惊,但还是答应了。

当他们见面的那一天,他们去咖啡馆,他们俩之间的气氛很尴尬。她想这个约会尽快结束,因没什么可说的。当服务员把咖啡端上来的时候,他突然说了……然后她被打动了。她发现……然后他们经常约会。但每次去咖啡的时候……”

通过高级水平学习者的作文,我们可以发现,在用时间做篇章连接的时候,出现率最高的词就是“然后”,归其原因主要在于俄语的表达方式,学习者受到母语的干扰。而(16)中“另一天”,还有类似的表达“再一天”、“改一天”的出现说明学生对时间短语做衔接还存在问题,因此,在中、高级水平的汉语教学中应该注意时间的衔接方式方法教学,特别是常用短语、短句的使用。

7 回避时间词汇做定语

(18)他说:“好什么,一天开车开十几个小时,也赚不到钱。”

――他说:“好什么,一天开十几个小时的车,也赚不到钱。”

(19)大卫学汉语学了三个月零七天。

――大卫学了三个月零七天的汉语。

在教学中,虽然老师强调这样的句式结构,但是学生出错的机率比较高,进而在使用中也比较少。根据口头调查,俄语中使用这样的句式结构非常少,而且很多学生宁愿记住共性,在运用目的语时,直接套用与他们母语相类似的词汇句型,也不愿意去冒险使用不太确定的词汇句型,因此学生对此句式结构采用回避态度,即回避策略。

从语法上看,汉语的时间范畴包括“时”和“体”,它们虽然没有俄语时间范畴表达形式多样,但也有形态变化和词汇变化。从语义上看,利用一定的尺度就可以将时间量化。从认知上看,汉语的的时间词汇是模糊性与精确性的统一。汉语的时间表达手段非常丰富,比较灵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比汉俄语言,找出异同点,引起学生注意,尽量减少母语对学习者的干扰。

参考文献

[1] 刘慧清.初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的时间词使用偏误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3.

[2] 温云水.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时间词问题[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3.

[3]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8.

[4] 王彤.俄汉时间范畴多视角对比研究(博士论文)[J].黑龙江大学,2005.

上一篇: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问题分析 下一篇:浅谈市政项目造价全过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