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经验材料

时间:2022-10-21 04:38:03

对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经验材料

近年来,省市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抓项目、建园区、兴产业、富百姓”的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坚持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载体,积极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着力建设基础设施完备、特色产业突出、生态环境优良、科技应用优先、服务体系健全、富民增收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截止目前,全区共实现土地流转3.5万亩,建成市级农业示范区1个,启动建设区级农业示范园区2个,乡镇级产业小(园)区25个,累计建成生猪、猕猴桃、蚕桑等特色产业为主导的乡级产业小区98个,园区核心区示范面积达5万多亩,辐射带动面积12万亩,园区生产总值占全区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0%以上。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突出科学布局,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一是坚持一园一品、多园一品,着力发挥主导产业优势。按照突出特色、一村一品、集中成园的产业发展模式,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昭化园区建成猕猴桃核心示范园亩,无公害蔬菜核心园3000亩;石井新场园区建成生物发酵舍零排放生猪养殖园2个,标准化圈舍98幢,年出栏生猪2.5万头以上;平乐园区规划建设猕猴桃示范园3000亩,优质桑园3000亩。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着力发挥特色产业的“配套”效益。石井新场园区配套建设工业原料林3500亩,优质烤烟园1400亩;平乐园区建设大棚蔬菜园500亩,实现了生态循环、旅游观光、综合示范的目标。三是坚持龙头带动,着力发挥涉农企业“第一车间”的作用。依托广元福润公司建成生猪养殖园区78个,年出栏生猪可达60万头;依托三元茧丝绸公司建成蚕桑基地乡镇10个、蚕桑园区3个,面积达1万亩;依托区烟草公司建成优质烟叶生产园区3个,种烟规模达到2万亩,年产烟5万担;依托中新公司建成猕猴桃示范园区5个,面积达1.5万亩;依托升达木业和详和木业建成工业速生原料林园区3个,面积达10万亩;依托钏锬公司建成香葱和蔬菜园区4个,面积达4000亩,在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障,实现了一、二产业互动发展。

(二)突出基础建设,完善产业功能配套。一是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完善基础设施。为加快生猪产业持续发展,先后投资余万元,建成沼气净化池3000立方米,大力推广生猪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殖技术,切实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围绕猕猴桃产业发展,建成山坪塘27口,新修渠系2万米,坡改梯规范调形1.5万亩;围绕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安装喷灌设施200余套、管网7000余米;围绕蚕桑生产,建设标准化蚕房300间,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配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围绕便民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坚持“节省、实用、够用”原则,切实加快园区道路建设。累计修建入园道路13.7公里,园区作业便道300公里,入户路1.2万米,基本达到了进出畅通。三是围绕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坚持“简朴、美观、大方”原则,采取“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项目帮扶、信贷支持”的方式,大力实施“户办工程”,对园区内民居进行风貌改造,改善园区人居环境。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000多万元,实施风貌改造838户,建庭院530户700余亩,改厨、改圈、改水面达95%以上,建星级农家乐12家。

(三)突出机制创新,增强园区发展后劲。一是创新园区投入机制。坚持以业主(企业)自建为主体,以项目资金投入为引导,合力推进园区建设。先后实现业主(企业)投入2亿余元,整合项目资金1.4亿元,部门帮扶98万元,有效保障了园区建设投入。二是创新园区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三方合作兴产业、五方联动建园区”的园区运行新路子,协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合组织、金融机构三方签订合作协议,由龙头企业与专合组织签订农产品生产订单,金融机构贷款给专合组织,由专合组织负责贷款的统一分配、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及货款的回收,并按交货单分期支付贷款,保证了每个产业都有一个龙头企业带动,有效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实现了企业、协会、金融机构、农民、政府五方互惠共赢。三是创新园区产业风险防范机制。引导园区业主和农民积极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现代农业园区产业风险基金,实行龙头企业订单收购,切实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与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园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积已达1.7万亩,猕猴桃、蚕桑等产业均实行了企业订单收购。

(四)突出土地流转,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一是着力搭建土地流转平台。整合区政务服务中心和惠民帮扶中心资源,成立了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依托乡镇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组建了乡镇农村土地管理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制定了土地流转规范程序,有效地促进了我区土地有序流转。二是积极推进适度规模流转。引导农民通过转包、出租、置换、转让、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3.5万余亩,带动发展特色产业4万余亩。在昭化园区规模流转土地3000亩,发展香葱、猕猴桃和蔬菜等特色产业;在元坝园区流转土地1500亩,新建优质桑园1000亩,建成川北最大袋料地栽黑木耳基地500亩;拟在柳桥园区流转土地8200余亩,规划建成优质桑园1200亩、猕猴桃园区3000亩、蔬菜基地亩,形成“土地向业主、资金向园区、产品向企业、农民向产业工人”集中的格局,走出一条“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让土地从农民手中流转出来,让农民非农化起来”的园区土地流转之路。三是加快产业化经营。坚持龙头企业建基地、引进业主和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建园创业,培 育养殖业业主90个、种植业业主171个,采取“公司+业主+基地”的形式,积极推进企业和业主集约经营土地,加快发展生猪、蚕桑、烤烟、猕猴桃、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同时,农民通过收取土地租金、获得股金、取得薪金,有效增加了收入。

(五)突出督查督办,快速推进园区建设。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园区建设指挥部,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区人大、政府、政协相关县级领导为副指挥长,实行分片负责,从相关区级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现场工作组,在建设一线协调解决园区建设工作中的问题,督促建设进度和把关工程质量。二是严格效能问责。将园区建设任务全部细化成项目,实行倒排工期,项目落实到每周,进度明确到每天,要求必须按进度完成任务,因特殊原因耽误工期的,必须加班赶上。无特殊原因延误进度的,实行责任倒查,诫免谈话,直至给予组织处理。三是定期督查督办。每周五以《园区建设落实动态》通报人员到位和进展情况,每周一区四大班子领导深入现场督办,在建设一线研究下一步工作推进措施。把园区建设纳入年度工作目标,与相关部门和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实行单项考核,确保园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土地流转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无经验可循,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还需进一步探索完善。

二是资金整合难度较大,园区建设发展的投入瓶颈依然存在。

三是土地流转规模较小,农业资源市场化配置不充分,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围绕“提速加快、又好又快”的主基调,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因地制宜搞好土地流转,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一是要突出园区产业培育、基础配套重点。切实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农业产业成为园区发展的主要支撑;加快园区电、路、池、渠系等基础配套建设,完善园区功能,提高园区档次。

二是要全力以赴抓好平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全力推进园区道路、河堤、土地调形等基础建设和猕猴桃、生猪、蚕桑、无公害蔬菜等产业发展,确保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会的召开。

三是要积极创新园区发展机制。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协会”模式,推动园区基地与龙头企业的对接,促进园区建设与工业发展互动共融;建立园区用工对接机制,搞好园区企业或业主同当地农民的用工对接,保障流转户农民依靠土地和务工增加收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推行全流转户“低保”制度和土地入股分红(租金加分红)机制,为园区快速发展提供土地保障;积极引导入园企业和农民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现代化农业园区产业风险调节基金,抵御农业面临的自然与市场风险,保障土地流转户切身利益。

四是要进一步加大项目整合力度。抓住灾后恢复重建机遇,加大各类涉农项目的整合力度,重点向农业园区倾斜,为园区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上一篇:纪委副书记事迹材料 下一篇:遗传资源、传统知识与民间文学艺术在研究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