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世界因我而不同

时间:2022-10-21 04:11:17

李开复:世界因我而不同

在公众眼中,李开复拥有着一份金色的职业履历,他是苹果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他建立了微软公司的亚洲研究院:同时他也是谷歌中国的创始人。然而,2009年9月,48岁的李开复却突然宣布,放弃未来四年谷歌总部提供给他的天价股票和续约邀请,正式辞职创业。这个消息引发了职场不小的争论,至今仍然是高职位与创业的论题。

意外的小孩

李开复出生在台湾,是家里七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出生的过程似乎预示着他这辈子的个性。1961年,李开复43岁的母亲意外怀孕了,这在他们的大家庭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个家已经有6个孩子了,分别是大姐李开芸、大哥李开宁、二姐李开蓉、三姐李开露、四姐李开菁以及五姐李开敏。

能否让这个生命降临?无论是医生还是家人,都劝说李开复的母亲放弃。对这个年纪的女人来说,分娩的过程与其说是生理上的一次煎熬,不如说是精神上的一场炼狱。而且按照医生的说法,如此高龄的产妇,生下痴呆儿的概率很大。

但是,执拗和冒险的天性这时候在母亲的身上再次表现出来。这位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只身带着6个孩子从大陆跑到台湾的母亲只是咬住嘴唇,轻轻地说出了三个字――我要生。

1961年12月3日,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就是李开复。

许戈辉:你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对吧,

李开复:对

许戈辉:那应该是蛮受宠的,

李开复:对。

许戈辉:衣食无忧,那为什么那个时候就说,不想上幼儿园了。

李开复:我觉得其实是父母亲,培养的、教育的环境,我成长的那个环境不能算是宠,父母亲很爱我,但是他们会帮我买很多书本,会教我很多做人的道理,但是在我人生的抉择中,慢慢的一个一个的尊重我,让我培养了一种自信。我五岁的时候,我就知道,有些事情我想要的话,我应该提出来。那在台理的情况之下,他们会让我自己选择。当父母亲给孩子的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奖励,然后是认可,那孩子慢慢就会觉得,这样的一个宽松的环境,我是有选择权利的一个人,而不是父母亲的一个附属品,他慢慢地就会去尝试做一些决定。做得好的时候父母要再给他奖励,做得不好的时候,要跟他一起分析下次怎么避免错误,而不要惩罚他。那这样的话,这样环境成长,一个小孩就会越来越有自信。

第一次离职风波

1988年,李开复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十年后,他加盟微软。在比尔・盖茨的委托下,1998年11月,李开复只身来到北京,筹建微软中国研究院。由于业绩卓越,18个月后,他被比尔-盖茨提升为微软全球副总裁,成为微软公司职位最高的华人。

然而,2005年,李开复却突然宣布,离开微软,加盟谷歌。没想到,这一次在李开复看来普通的工作转换,竟演变成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风波。2005年7月,针对李开复的离职,微软一纸诉状,将他和谷歌一并告上法庭。理由是李开复违反了竞业禁止协议。

许戈辉:你在做决定的时候,没有想到会吃官司吗?

李开复:有想到有可能,但是我觉得我做的事情没有问题,而且我咨询的律师,包括谷歌的律师跟我说,按照加州的法律,这都完全是不成立的,所以我就觉得风险应该比较低,而且就算被告了我也不会输。但是被告的这个过程中,这种差不多两个月之间,确实是我人生的一个低谷。在这段时间里面,有各种的声音,媒体的声音,错导、错误理解各种的,负面的这种东西。

许戈辉:让你觉得最委屈,最受不了的是什么?

李开复:最受不了的就是当我有一次在飞机上,我想终于可以离开这种不同的,议论纷纷的揣测或者批评了,在飞机可以静下来休息一下。服务员问我要不要读点什么东西,我说好啊,拿了四五本杂志丢在我的桌上。每一本我都是封面。好像离不开这样的一个诉讼的漩涡。而且每一篇里面,就算做了公正的报道,可能还有很多事情是有误解。所以我觉得最受不了的就是看到这种错误,被冤枉的感觉。但是当时谷歌又不允许我出来为自己解释。当然是出于好意,怕越描越黑,怕讲错了话等等的后果。所以在那一段时间,没有犯错而被冤枉。而媒体又报道,你又不能出来解释,这是一个很郁闷的感觉。

再一次从零开始

在李开复效力谷歌的四年中,谷歌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Da6年的16.1%增长到了2009年的31%。然而,就在四年合约期满之时,李开复却再一次选择离开。在博客中,他这样写道:我的下一步就是和中国青年人一起打造新奇的技术奇迹,我想用自己的主动性做一个掌控全局的工作。

许戈辉:我特别想知道,就是你现在自己做这一摊事,和原来在谷歌啊、微软啊什么的,每天的那个感觉有没有什么不同。

李开复:有啊。其实就像我的新书说的,世界因你不同,就是我觉得每一天过的非常有满足感,我感觉到了世界因为有我的存在,因为有我的工作而不一样。那过去在大公司里呢,谁开了会,谁组织了一个会议,谁做了什么决策,我不做,别人也会做,就不那么感觉到,是因为有我而不同,因为有我而更好。而在这个小公司里面,每一件事情是我做的,我就非常明确地感觉到,我今天花了一个小时做了一个事情,这件事情帮公司省了多少钱,或者帮公司带来了什么样的人才,或者是帮公司打了什么样品牌的效应。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显著的让我知道,每一天我的价值是多少,而且在这样的一个小的环境里,往往价值更容易衡量,更体现得出来。

眺望者李开复

熊 捷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有创新的灵魂,这并不是在帮李开复做广告,这位精通数学与金庸小说的成功经理人,已经用他的经历与成绩证明了他的信念。

李开复是勇敢的。而至于为什么下这个论断,恐怕是笔者带了点中国式的思维的结果。抛弃了蒸蒸日上的事业,重新开辟一条新路,这恐怕是当前中国式思维中最缺乏的一种精神――打破陈规。虽然中国人整天在叫嚣着创新,但我们满目所见的所谓创新,无非是率先使用别人的方法……姑且不论是否合法。可怜创新这玩意儿,在中国这个环境里面,经常混得只剩下张羊皮。

所以说李开复勇敢,但是,与国外褒扬勇敢不同,勇这个字眼在中国其实是一个中性词,就委屈李博士随俗一下了。勇敢固然是需要,但中国也有有勇无谋的说法。不可否认,我们还是受到孔老夫子的影响,认为勇应该只是礼的辅助,是仁的手段,勇应该听从于义,有勇无义则乱。而乱,才是东方最忌讳的一个词。

无论李开复自己怎么说,无论媒体外界怎样评价李开复,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心里面,李开复的勇气值得敬佩,而至于其他,则还是必须留到以后来说。他的创新工场,虽然得到了许多支持,但这些支持,一半是冲他本身的“品牌”去的,另一半也绝不仅是为了创新。是的,以创新工场本身来说,承载的意义大于商业价值。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有创新的灵魂,这并不是在帮李开复做广告,这位精通数学与金庸小说的成功经理人。已经用他的经历与成绩证明了他的信念。这点是毋庸置疑的。而在中国,的确很缺少这么一块至关重要的土壤。各位读者,你知道吗?在中国,如果你是百万取一的精英,你仍有1300个和你势均力敌的竞争者;你知道吗?据统计2010年,最迫切需求的10种职业,在2004年根本不存在;你知道吗?达到五千万客群规模所需要的时间: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机用了13年、国际网络用了4年、iPod用了3年。

我们常听说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但是怎么个爆炸法?据统计,纽约时报一周的内容,比十八世纪的人一生收到的资讯量还多。新科技的资讯量每两年就增长一倍,这对于四年制的大学理科生的意义是,一年级时学的知识有一半到了三年级就过时了。这些都代表了什么?笔者在这里打一个比方,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人,那么世界上的路就只有1条。而如果是10个人,那么就可能有1至10条。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有60多亿人,并且还在不断增加。

面临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无限的选择与未知,目前来说,李开复是一个眺望者。而如果他再次成功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但是,这种眺望是有风险的。如果说西方传统是在不断向前看,那么东方传统便是往后看。历史的意义不在于哪个坟墓又出土了一些什么东西,而是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排除更多的危险的未知。这个世界用西式的披荆斩棘前进了那么多年,其代价是惨痛的。就在笔者写这篇文字的这短短几十分钟里,这个世界上就有将150人死于交通意外,在中国有13人死于室内空气污染、68人死于过度劳累。这是人类发展的错吗?显然不是,没人做错,但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走或不走,这不是个问题,怎么走,才是问题。

上一篇:帮你理理“健康财” 下一篇:红色媚惑妆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