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资料价格分析及预测

时间:2022-10-21 03:14:41

生产资料价格分析及预测

(一)

2007年,中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持续攀升,与2006年相比上涨4.5%,涨幅创2005年以来新高,升速从下半年开始呈不断加快趋势,且总水平连创历史新高。

价格走势表现三方面特点:一是持续攀升,涨幅创3年来新高。2007年,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保持上升趋势,价格总水平与上年相比,2005年上升2.9%,2006年上升3.5%,2007年上升4.5%。二是升速呈加快趋势。从各月环比(与上月相比)看,前7个月基本保持平稳,平均升幅在0.35%以内;8月份后升势加快,平均升幅超过1.3%,11月和12月分别达到2.0%和1.7%,同比价格(与上年同月相比)更是达到7.7%和10%。三是总水平连创历史新高。从2007年各月定比(与2000年12 月相比)走势看,一季度各月涨幅基本保持在20.2―20.5%,4月份达到21.5%,5月份上升到23.6%,达到新的历史高位、6月、7月和8月升幅在21.0―22.3%之间波动,9月份后连创历史最高水平,9月、10月和11月升幅分别达到23.7%、24.6%和27.0%,到12月份更是创出29.2%的历史新高。

影响2007年国内生产资料价格高位攀升加速上扬的主要因素,一是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促使市场保持旺盛的需求。二是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关停并转等产业调控政策,以及对“两高一资”产业及产品出口政策的调整与实施,使部分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三是国际市场石油、钢铁等基础原材料价格多呈现高位坚挺振荡上扬的行情。四是自11月1日起调整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使成品油平均价格11月和12月同比分别上升11.6%和14.2%,拉动11月和12月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分别上升1.5和1.86个点。五是钢铁原料及钢材产品价格在11月出现升幅明显提高的趋势,12月线材、螺纹钢甚至出现暴涨的行情。六是基础能源及原材料产品市场价格均呈现不同程度上升。

2007年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升幅加快是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供需形势以及国际国内大环境相一致的。但升势明显加快,尤其是钢铁产品价格急剧大幅飙升,需引起特别关注和重视。

(二)

2008年,促进生产资料价格进一步上升的因素依然存在。一是中国经济保持稳步快速增长的态势不会改变,因此市场需求仍将保持上升趋势;二是从紧的货币调控政策,以及继续实行的产业调控政策及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调控政策都将有效地控制资源过快增长,以保障市场供需的大体平稳;三是国际行情仍将继续在高位振荡,石油等能源产品价格甚至可能进一步攀升;四是成本支撑价格上升的作用将进一步扩大。

当然,市场也存在价格下降及不确定因素。如世界经济增速可能减缓,尤其是高油价有可能抑制需求,影响经济的发展;国内经济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作用下,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会减缓,下半年可能出现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投资品需求相应减少的情况。同时,还不能忽视后奥运时期与我国经济发展周期是否会出现弥合效应。

预计2008年中国生产资料价格总体水平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与上年相比涨幅在3―4%;受对比基数以及经济变化周期和国内经济发展情况等因素影响,全年价格走势将呈现前高后低的变化特点,甚至不排除出现拐点的可能。对此,也需要重视和密切关注。

对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走势的分析与预测:

钢材2008年,成本支撑将成为钢材价格高位波动的主导因素。国内市场需求将保持稳步增长,平均增速大约在16―17%;在生产成本上涨、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大等作用下,供大于求的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另外,受成本制约,以及加征钢材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关税等因素影响,都将继续推升钢材价格。据此预计,2008年钢材价格仍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全年平均价格涨幅约在5%左右。

有色金属从2008年市场走势上看,铜及铜材、铝及铝材等重点品种市场需求仍将保持上升趋势,生产的增长及进出口的调剂基本能够维持市场供需的平衡。估计2008年主要有色金属将基本维持供需大体平衡,价格高位振荡的走势。

化工原料2008年,市场供需发展将由快转稳,多数产品价格呈现高位波动有所上扬的态势,全年化工产品平均价格升幅将小于2007年水平。

原油及成品油2008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受供需形势仍不宽松、国际原油价格仍可能在高位振荡等因素影响,汽、柴油等成品油价格一般不会出现明显下降的行情,高位波动或有所上升将是其价格走势的主旋律。受对比期基数较低的影响,估计全年成品油平均价格比2007年将有一成左右的上涨。

煤炭预计,2008年仍将可能出现煤炭供应紧张的情况,煤炭价格也将继续表现为高位运行阶段上扬的行情。

(作者单位: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上一篇:汽车市场分析与展望 下一篇:境外机构对2008和我国经济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