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的必要性

时间:2022-10-21 02:23:55

浅论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的必要性

摘要 档案具有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在人类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档案工作对我国当今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档案工作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档案事业的发展。我国档案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 档案 档案工作者 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es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rchivists

DEN Xin

(Medical College of Vocational Colleg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0)

AbstractWith the evidence effect and reference role, file play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human social practice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so the archives have for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undertakings in China today. Meanwhile, the archives are political and highly specialized work, the quality of archivist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archival wor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es. Archivists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an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Key wordsfile; Archivists; quality

1 档案及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的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使档案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1 档案的凭证作用

档案的凭证作用是档案不同于其他各种资料的最基本的特点。档案的凭证作用是由档案的形成规律和档案自身特点决定的。从档案的形成过程上看,它是由当时当事直接记载人类各种实践活动的文件转化而来的,并非在事后使用之时临时编造的,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客观地记录了以往的历史情况,是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是历史真迹。从档案的形态上看,文件上保留着形成者当时留下的历史真迹,例如文件上的签字、印鉴、批示,还有其他记录方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则是原来形象的照片、录像和原声录音等。因此,档案可以成为查考、争辩、研究和处理问题的依据,其凭证作用毋庸置疑。

1.2 档案的参考作用

档案作为参考资料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原始性和可靠性。档案不仅记录了人类活动的事实和过程,而且记录了各种活动中的思想发展。档案信息不仅历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和思维发展的纵向,而且广泛地反映了事物领域和实践活动的广度。档案以知识原载体的形式,凝结了各种实践活动的创造成果和经验教训,可为人们今后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处理社会内部人与人的关系提供借鉴。因此,档案对于人们查考既往情况,研究事物发展规律,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继续新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2 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的必要性

档案价值能否实现,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的程度如何,怎样发挥档案的作用都取决于一定的条件,如档案利用实践、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管理水平等。而这些条件成就与否最终取决于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因此,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是发挥档案价值和作用的重要前提。

2.1 新的社会发展形势要求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未来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人才的竞争。要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档案工作的好坏、质量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档案工作者素质的高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档案工作中。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多个领域,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信息呈爆炸性增长,现代化大生产的规模性、复杂性、多变性使档案工作的任务、服务对象、管理方式、工作环境都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具备广博的共性知识,扎实的档案专业知识和系统的现代管理知识,并且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才能跟上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形势。

2.2 档案工作的性质要求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

(1)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的工作。档案工作是为一定的阶级所掌握,为一定的社会制度服务的。档案工作被谁控制,为谁服务,是一个重大问题,处理不好往往会导致严重的政治后果。此外,档案工作还具有机要性。因此,政治素质是档案工作者应当具备的最根本的素质。新时期,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加强业务学习,更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要不断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政治上的坚定性,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惟有如此,才能保证档案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性、科学性的工作。档案工作是专门负责管理各部门形成的历史文件的一项专门的管理工作,它不只是对现成文件的一般保管,它必须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通过各种手段满足社会利用的需要。在不同的机关,不同档案的管理属于不同工作的管理范围,如会计档案工作和干部档案工作,分别为财务管理和干部管理工作的一部分。科技档案工作则是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档案工作者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相关联的其他专业的知识,更要掌握科学系统的管理知识。同时,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更好的从事档案工作。

3 我国档案工作者现状

(1)我国基层档案工作者从业门槛较低,专职的少,兼职的多,专业的少,非专业的多,很多基层单位的档案人员以兼职为主,而且很多是以其他工作为主兼档案工作。同时,在基层单位的档案人员中真正具有档案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或经过正规档案专业培训的很少。甚至,在很多不重视档案工作的单位,档案工作成为了很多人退休前的过渡性工作。

(2)我国档案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过窄,培养目标过专,课程设置属于“纵向深入型”,而非“横向联合型”,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以致于受过专业学习的档案工作者的实际从业能力也有限。

(3)档案工作者在职期间的继续教育缺乏制度化,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性不强,档案工作者获得培训的机会也不均等,这些都进一步导致档案工作者的整体水平提高速度缓慢。

4 提高我国档案工作者素质的途径

4.1 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方法

美国的档案教育主要有三个层次:大学开办的正规教育、档案工作者协会负责的继续教育和档案馆举办的岗位培训。正规教育主要是针对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求学者开设档案课程,或在历史系下或在图书情报学系下开设。继续教育形式多样,既有对受过专业教育的档案工作人员进行的继续培训,又包括对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从业人员及对档案工作感兴趣人士的教育。①美国主要的继续教育手段是美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89年全美档案工作者年会上正式成立了“档案工作者资格认证学会”(ACA),标志着美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正式确立。ACA提供的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全美乃至整个北美地区的职业认证标准,在全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取得ACA颁发的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并不是终身认证,而是需要定期地再认证才能确保这一资格的继续存在。再认证的过程,就是档案工作者通过继续教育、学术研讨会、业务写作、社区档案服务等实践方式或者直接参加资格考试,不断进行知识结构自我更新、自我调整的过程。②

法国档案工作者按照文凭、所管档案的性质和归属单位的不同分为三个级别,即A级、B级、C级。A级是档案工作领导者,包括国家级别档案馆的馆长及在中央各部门负责档案工作的负责人。B级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分布在国家级别及地方级别的档案管理单位从事档案整理、分类、编号等具体工作。C级是档案管理助理,协助档案工作人员从事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要想成为公共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接受专门的档案学专业学习和培训,而且要参加严格的资格考试。其中,A级档案工作者资格考试招收大学以上文凭的考生,B级和C级工作者资格考试招收高中以上文凭的考生。③

4.2 我国可采取的方法

(1)尽早建立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目前我国档案行业尚缺少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强制性的准入门槛考试尚未推行。这也是我国档案工作者整体素质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整合现有的上岗人员培训和职业技能认证考试模式,建立、健全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对档案工作者的职业资格进行认证。并且定期对这种资格进行再认证,以此督促档案工作者不断进行知识结构的自我更新。

(2)改革档案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在加拿大所有档案人员都必须在原来所学专业的基础上,经过系统的档案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学位才能上岗。我国应该面向历史、图书信息、计算机、经济管理、法律、文秘等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开设以本科为起点的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使我国档案工作者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成为厚基层、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

依托各级档案馆(室)、用人单位档案部门作为实训基地,强化档案专业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将阶段性学习成果与档案工作实践紧密结合。

(3)健全档案工作者培训制度。加强与国外高校和档案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多“引进来、走出去”学习。建立轮训机制,细化培训项目,使档案工作者都有平等的培训机会,也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实用性。

注释

①林娟.中美档案教育比较.兰台世界,2003(10).

②周莉.中外档案继续教育之比较.兰台世界,2009(1)下半月.

③李萍.基于中法档案教育比较视野下我国档案教育现状反思.档案学研究,2008(1).

上一篇: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探究 下一篇:高教园区实验室资源共享的保障体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