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近年来早产儿的观察和治疗体会

时间:2022-10-21 02:11:37

我院近年来早产儿的观察和治疗体会

[关键词]早产儿;常见问题;相关因素;诊疗对策

[中图分类号] R722.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c)-168-02

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55例早产儿,其中,住院时间最长15 d,最短1周。通过对早产儿出现问题的诊断和治疗对策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5例早产儿中,剖宫产儿33例,占60%;顺产儿22例,占40%。胎龄:30~36周。体重1 400~2 500 g,身长40~47 cm。

2 早产儿常见问题及对策

2.1 体温过低

2.1.1 相关因素与早产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基础代谢低,产热少,糖原贮存不足,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失热迅速有关[1]。

2.1.2 诊疗对策合理保暖可提高低体重儿的成活率,因早产儿易产生硬肿症[1],故应创造一个接近子宫内的小环境,室温调节在24~28℃,湿度控制在55%~60%,体重≤2 000 g者,给予孵箱保暖[2],调节箱内温度30~36℃;体重>2 000 g者,采用袋鼠式护理,即将早产儿置于母亲身旁保暖,维持体温36~37℃[3]。告知父母保暖的重要性并指导其掌握抚触的方法,教会父母多接触或抱早产儿。为防止硬肿症,每日可给予早产儿抚触2次,每次15 min,增加血液循环。

2.2 潜在性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2.2.1 相关因素与早产儿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胃容量小,导致摄入量不足以及贲门括约肌松弛,消化能力差,易引起呕吐、腹泻、营养丢失过多有关。

2.2.2 诊疗对策早产儿良好有效的营养有赖于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黏膜屏障功能和动力的成熟与完善[4]。前两方面的缺陷可通过应用特殊的早产儿配方乳或母乳强化剂来克服,而胃肠道动力的不成熟只能通过合适的喂养方案来解决。为预防低血糖发生,应根据胎龄、体重、Apgar评分,进行早吮吸、皮肤接触、尽早开奶。鼓励纯母乳喂养,一般1~2 h喂养1次,晚上适当延长喂养间隔30 min,以减少呕吐,有利于消化吸收。指导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掌握母乳喂养的方法。喂养方法:体重≥2 000 g、情况较好者,可直接母乳喂养;体重<2 000 g、吸吮力差、能吞咽者,可用小匙、滴管喂养;不能吞咽者,可用鼻饲喂养1~5 ml/次。奶量105~175 ml/(kg・d),密切观察大小便及体重情况,以判断是否喂哺适量。

2.3 有感染的危险

2.3.1 相关因素与早产儿由于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系统不成熟,缺乏来自于母体的抗体,皮肤的屏障功能差,频繁操作等有关[5]。

2.3.2 诊疗对策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护理早产儿前洗手,接触婴儿的物品必须定期消毒,一婴一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换气2次,每次30 min,每日用含戊二醛的电热空气消毒药片消毒病房空气2次,地面用含氯制剂消毒液拖地2次。指导母亲掌握了解消毒隔离的相关知识。

2.4 有气体交换受损的危险

2.4.1 相关因素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透明膜形成从而导致肺泡进行性不张,气体交换减少以及支气管、肺、呼吸肌发育不良,肋骨活动差有关,易出现呼吸不规则、暂停和青紫[6]。

2.4.2 诊疗对策胎龄越小,气体交换受损发生的危险率越高,故应指导护理人员备齐抢救物品,勤巡视、观察婴儿呼吸、面色,若发现紫绀、鼻翼扇动等缺氧或呼吸暂停现象,应及时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间断低流量吸氧,因早产儿支气管发育不良,易受氧毒性及气压伤,故应严格掌握吸氧浓度,保持氧浓度30%~40%,血氧饱和度90%~94%为宜,紫绀与呼吸困难消失后及时停止吸氧,以免用氧过度引起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而导致视力障碍及肺气肿[7]。

2.5 有出血危险

2.5.1 相关因素与早产儿维生素K依赖因子的合成少,凝血因子量少,微血管脆性增加有关[8]。

2.5.2 诊疗对策早产儿以少动为宜,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因胎龄越小,内出血发病率越高,故应观察有无呕吐、便血、烦躁不安等异常情况,以尽早发现胃肠道出血、颅内出血的征兆,常规给予Vit K1 5 mg,im,qd×3 d。另外,如经济条件允许应将凝血功能列为早产儿的常规检测目标[9]。

2.6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2.6.1 相关因素与营养不良、皮肤薄、胎龄小、大小便刺激有关。

2.6.2 诊疗对策早产儿入室时,用无菌石蜡纱布轻轻擦去皮肤上过厚的胎脂,并保持皮肤清洁,每日晨沐浴1次。体重<2 000 g者,给予油浴或温开水擦洗,并轻轻按摩肢体。指导母亲给早产儿穿柔软的纯棉衣服,教会母亲皮肤护理的方法。换尿布时,洗净臀部,涂紫草油并观察皮肤情况。

3 结果

经过精心观察,认真研究治疗对策,除10例转儿科继续治疗外,其余45例住院5~14 d,随母出院。出院时,早产儿能自己吸吮进奶,在一般室温中体温稳定,符合早产儿出院标准。

4 讨论

早产儿的生活能力和抵抗力都较差。正确地对早产儿进行治疗和密切观察是降低其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要动作轻柔,充满爱心,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呵护,杜绝医源性传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我院妇产科通过对55例早产儿发生问题的诊断和分析,采取医护人员与早产儿父母共同参与的互动式护理模式,加强健康教育的宣教,教会父母护理早产儿的知识,指导父母参与配合,对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和提高成功率,起到了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晶,李飞.早产低体质量儿的体温管理进展[J].护理学报,2007,14(6):28-30.

[2]黄祝玲.助产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71.

[3]杨丽明.高海拔地区早产儿91例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2):39-40.

[4]邵肖梅.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及喂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2):715-717.

[5]冯泽康,于宇熙,曾振锚,等.中华新生儿学[M].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3.

[6]张灿英,张学农,张学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28(4):105-106.

[7]陈莎丽,龙颖,肖小敏.高压氧对未成熟视网膜的影响 [C].第13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

[8]林良明,刘玉琳,鲁杰,等.婴儿维生素K缺乏及干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12):728-732.

[9]张国荣,王少峰,范秀芳.早产儿凝血功能特点及其与出血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5):607-608.

(收稿日期:2008-05-05)

上一篇:肝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下一篇: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34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