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小吉丁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时间:2022-10-21 02:08:17

苹小吉丁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苹小吉丁虫(Agilus mali Matsumura)属鞘翅目、吉丁虫科,是危害苹果树枝干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在朔州地区发生有加重趋势,一些果园发生率高达30%左右,严重影响了 苹果树的正常生长与结果。现将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果农参考。

1 危害特点 以幼虫蛀食枝干皮层为害,使木质部和韧皮部内外分离。随着幼虫的不断生长深达木质部,严重危害枝干的韧皮部和形成层,虫道内充满褐色粪便,蛀道内常流出红色或黄色汁液,被害部皮层变成黑褐色,干裂枯死。受害严重的树遍体鳞伤,甚至枝枯树死。特别是苹果幼树园,受害严重时,2~3 a(年)内全园幼树毁灭死亡。

2 发生规律 在朔州地区每年发生1代,以低龄幼虫在蛀道内越冬。4月10日幼虫开始危害,5月中旬危害最严重,5月下旬幼虫开始在木质部内化蛹,蛹期为12 d(天)。6月中旬出现成虫,7月13日至8月3日是成虫出现的高峰期,持续20 d(天)左右。8月23日后出现产卵高峰,卵多产在枝干的向阳面。9月上旬为幼虫孵化高峰,幼虫孵化后立即蛀入表皮危害。10月中下旬幼虫开始越冬。成虫具有假死性,喜欢温暖阳光,在白天活动,常在中午绕树冠飞行。

3 防治方法 由于苹小吉丁虫羽化期和产卵期较长,给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采取单一防治往往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进行综合防治和多年的防治才能将其控制在最低的危害范围内。主要防治方法有:

1)农业防治。结合果园的冬季管理刮除果树枝干的老翘皮,集中烧毁,并清除死树,剪掉虫枝集中烧毁,以降低虫口基数。

2)人工防治。在傍晚时利用成虫的假死性,用木棒轻轻敲打果树枝干,人工捕捉落地成虫。在5月中旬危害盛期,人工挖出皮层下的幼虫,然后涂抹5 °Be石硫合剂,以保护伤口防止成虫产卵。

3)涂药防治。 在幼虫低龄危害时,反复检查,发现有危害症状时,在其上涂抹药剂毒杀幼虫。药剂要选用渗透力强、具有熏蒸作用的农药,一般选用1.8 %阿维菌素100倍液加80 %敌敌畏20倍液再加强力渗透剂1 mL配成药液进行涂抹。成虫出现盛期,喷洒40 %瓢甲敌1 500倍液2次,每7 d(天)喷洒1次,8月25日喷洒1次20 %的扣甲1 000倍液毒杀卵和未蛀入皮层的幼虫。喷药时枝干阳面要喷湿喷到。

上一篇:蒲城果区落袋原因及预防措施 下一篇:栗瘿蜂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