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LGBT群体现象的思考

时间:2022-10-21 12:44:16

关于日本LGBT群体现象的思考

【摘 要】LGBT群体作为社会现象,在日本逐渐为人们所关注。本文旨在讨论LGBT群体出现的主要原因及生存现状;通过研究LGBT现象在日本影视剧等文化领域的体现与渗透,探讨日本主流社会对LGBT群体持有的态度。希望通过研究,增进全社会对LGBT群体的了解,引起社会对如何正确对待LGBT群体的思考与关注,有助于改善LGBT群体受到的不公平现状。

【关键词】LGBT群体;性倾向;生存现状

一、绪论

在日本,同性恋被官方称为“性少数人群”。1990年代,由于“性少数人群”一词无法完整体现相关群体,“LGBT”一词便应运而生,并逐渐普及。其中L代表女同性恋者(Lesbians)、G代表男同性恋者(Gays)、B代表双性恋者(Bisexuals)与T代表跨性别者(Transgender)。

二、理论研究

(一)LGBT群体出现的主要原因

人的性倾向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种,且成因也可能因人而异。但是人的性倾向是不可选、不可逆的,同时,同性恋倾向并非疾病也无法通过治疗来改变。

1.先天论

现如今虽并未明确找出所谓“同性恋基因”,但绝大部分都从生物学展开解释。当母亲孕育男性胚胎时,胚胎形成早期,会产生出一种H-Y抗原,随后,该抗原进入母亲的循环系统,当其孕育下一个男性胚胎时,与此同时免疫系统会在自身形成并释放大量相应的H-Y抗原的抗体,这种抗体会通过胚胎屏障,对该男性胚胎的发育产生一定影响,增大该男性成为LGBT群体的可能性。而当母亲孕育女性胚胎时,如果其子宫内的雄激素含量过高,则该女性胚胎日后成为LGBT群体的可能性会增加。

2.后天论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的费洛伊德,他认为,异性恋的男/女实质是将对母/父亲的转移到家庭之外,以避免与其父/母亲发生冲突。按其理论,Gay则是由于过度依赖母亲,又畏惧被,为避免与父亲发生冲突则将转移到其他男性身上。

而近代科学相关的后天论,导致LGBT群体出现的后天环境可能是母亲的“子宫”,俄克拉荷马大学的Reiner教授发现如果男性胎儿在子宫内能够接触男性赫尔蒙,出生后男孩成为Gay的机率将大大地降低。

(二)LGBT群体在日本的生存现状

日本,目前执政党即自民党不支持同性婚姻,作为自民党首领即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极其保守。在2015年2月18日的国会答辩中,安倍表示:“现行法律下是没办法承认同性婚姻的”。他所说的“现行法律”是指“和平宪法”,其中写道:“婚姻必须建立在男女双方同意的基础上。”即日本宪法不承认除“男女婚姻”以外的“男男婚姻”和“女女婚姻”。但是随后不久,日本东京都涩谷区的区议会上提出承认同关系的条例得到审核通过,2015年4月1日起正式生效,年满20岁的同性恋伴侣可获得伴侣证书。这也体现了日本为LGBT群体维权向前迈了一大步。

其次,日本特有的社会文化的约束也有一定影响。与中国的儒学相比,日本儒学文化更注重“忠”与“和”,而“和”强调的是和气。为了时刻营造一种和气的氛围,人们必须学会忍让和服从,学会认清自己的位置,并不要试图打破“和气”,从而形成和谐共处的社会。此外日本有其特有的耻文化,人们十分重视环境氛围的等级化社会,一言一行注意他人目光,习惯服从和随大流,害怕成为“出头鸟”。于是在这种独特的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下,日本LGBT群体更加不容易向世人展现真实自我。

由于当今日本社会对LGBT群体现象了解不足,故LGBT群体大多还处于一种“潜在歧视”状态。出于日本特有的社会文化,人们不会表现出歧视,但是大多数人内心还是不能接受LGBT群体。即便有人明确表达了对于LGBT群体的理解与支持,但是当LGBT群体出现在自己身边时,可能又会出现相异态度。但是在政治上可见日本社会对其包容度的提高,例如2003年,阿也江上川,经东京市世田谷^的选举委员会正式批准成为第一个公开的变性人参与同年7月的地方议会选举。2005年,尾y加奈子,作为日本LGBT人权运动者,通过讲谈社所出版的自传《出柜:发现自我之旅》,成为首位在日本公开自己女同性恋身份的政治家,同时,她也是第一个参与东京彩虹骄傲节的同性恋政治家。

三、对策研究

(一)实例分析――日剧《ラスト・フレンズ》

该剧从开播起收视率一直暴涨,甚至播放到第十话时收视率突破了20%,在当时实属罕见,吸引了一众90后年轻人,赢得了极高的口碑。

上野树里在该剧中饰演的主角之一岸本可。岸本可是性别认同障碍者。具体指一个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的性别 ,相信自己应该属于另一性别。即属于跨性别者(T)。岸本可从小不喜欢穿女生的衣服,对自己的女性特征胸部也极其讨厌,洗澡换衣时都尽量避开。成年后的她选择成为男女可同场竞技的职业摩托车手。对身边的男生无法产生恋爱的感觉,相反对女主角有着超出朋友范围的关心与爱。她内心知道父母希望自己能像正常女生一样结婚获得幸福,同时女主的爱也困扰着自己。性格本就内向的岸本可,无法向亲近的人诉说真正的自己,只得说谎,渐渐觉得生活绝望,曾一度奔溃。但好在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其真实情况后,都理解包容,依旧爱着她。作为LGBT群体一员的岸本可,虽然曾经历过绝望,但是在身边人的理解包容下,继续着自己的生活。

在我们科研的前期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日本大学生对LGBT群体没有偏见,持中立态度。青少年对于LGBT群体的包容度相较往日提高许多。

可以看出,日本社会,尤其是青少年,正在逐渐真正包容接受支持LGBT群体,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会发生LGBT群体受到不平等对待的现象,但整体持积极倾向。

(二)正确对待LGBT群体

1.社会支持

对于LGBT群体来说,来自社会的支持至关重要。未成年LGBT群体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而对成年LGBT群体的,社会支持则主要来自家庭和职场。他们所需的不是盲目的支持,最关键的是要认同其性倾向,从而让LGBT群体提高自我的满意度,降低自身的自卑甚至自责感。

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一些应援LGBT群体的活动形式,比较典型的是一年一度的“东京彩虹骄傲节”。2015年在涩谷区的东京代代木公园举行的“东京彩虹骄傲节”,因通过了同学关系条例而更有意义。活动期间设有大量摊位,如设有工作应聘咨询,给LGBT群体提供相关介绍和专业建议,对推进社会接受LGBT群体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五千多人的彩虹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地在东京繁华的街头行进,接受了路人投来暖意的笑容以及各种各样的祝福。又如日本的名为“OUT IN JAPAN”网站,它介绍了各类LGBT群体的真实故事,摄影师纪嘉良为每位叙述人拍摄半身像,展示在网站上,旨在呼吁更多人对LGBT群体的理解和包容。LGBT群体通过这些活动,不遮不掩、完完整整将自己最真实的面容向世人展现出来,坚定地向世人宣告他们的存在。

2.自我肯定

不论周围环境如何,自己需要明确作为LGBT群体并不是错误,也并非自身的疾病。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同时需要具备保持乐观主义去直面自身所处的阻碍和挑战,追求属于自身的存在价值。需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释放压力。毕竟LGBT群体并非当下社会的主流,在生活中,还是会遇到或多或少的不公平对待,所以需要学会控制情绪,定期释放自身的压力,有利自身更好地适应生活现状。

四、总结

不论LGBT群体出现原因的先天论后天论,人的性倾向很小难发生改变。所以,日本的LGBT群体虽然非主流,但其存在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LGBT群体在日本的生存现状充满挑战,性少数人群的能见度依然较低,仍有遭受歧视和不公正对待的现象。在当今社会的异性恋的主流意识下,世人们习惯性带偏见去看这个群体,让其生存状况一度绝望。这需要日本社会对LGBT群体逐步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尊重、平等对待、给予他们理解与包容,促进日本社会更好的和谐发展。

(通讯作者:马乐)

参考文献:

[1]马道宗 《世界性文化史》[M]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4

[2]李y河 《同性恋亚文化》[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9

[3]Qazi, Rahman,A specific sexual orientation-related difference in navigation strategy.[J] Behavioral neuroscience,Washington,D.C,2005年119卷1期 311-6页

上一篇:How has Bauhaus affected Chinese contempora... 下一篇:浅议区域电大(开放大学)图书馆定位和功能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