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硬膜外麻醉与靶控静脉麻醉美容隆胸手术比较

时间:2022-10-21 12:43:35

高位硬膜外麻醉与靶控静脉麻醉美容隆胸手术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高位硬膜外麻醉与靶控静脉麻醉下进行隆胸手术麻醉效果,安全性及实用性等。方法:选择50例隆胸健康女青年,随机分为高位硬膜外麻醉组(G组),靶控静脉麻醉组(Q组),观察其中血压(SBP、DBP)、心律(HR)、呼吸(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的变化。结果:G组,SBP、DBP稍有下降(P

【关键词】高位硬膜外麻醉;靶控静脉麻醉;隆胸手术

【中图分类号】R322.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28-02近年来,美容整形手术已风靡全球,隆胸手术需求与日俱增,但隆胸手术选择那种麻醉方法最好,不少麻醉医生或手术医生都感到迟疑,作者本研究对高位硬膜外麻醉,靶控静脉麻醉用于隆胸手术中SBP,DBP,HR,RR,SPO2等生理指标,麻醉效果,安全性及实用性以及术后呕吐,术后恢复(离院)等情况进行比较,为临床医生对隆胸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012年间我院手术的ASA I级择期隆胸患者50例,年龄25—45岁,既往均为健康女性,无长期镇痛药服用史,无烟酒嗜好史,随机均分两组:高位硬膜外麻醉组(G组),靶控静脉麻醉组(Q组)。

1.2方法: 患者接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常规监测,常规术前用药: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G组:常规消毒后,25例患者皆行胸3-4或4-5椎间隙侧入硬膜外腔穿刺,头向置管3cm,局麻药选用含1:20万浓度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或0.2%罗哌卡因,0.375%布比卡因均可),硬膜外腔注入4ml试验量,观察5分钟无脊麻症象后,根据麻醉平面分两次注入初量约15ml—20ml,静脉注入杜冷丁50mg,氟哌啶2.5mg,术中根据手术时间长短追加局麻药,常规鼻导管或面罩给O2。Q组:25例患者皆靶控静脉泵入丙泊酚200mg+瑞芬太尼400ug,以15—25ml/小时速度泵入,术中根据手术时间长短追加泵入量,常规面罩给O2。

2 观察指标

术中连续监测两组患者SBP,DBP,HR,RR,SPO2以及对麻醉效果,安全性,实用性和术后呕吐,术后恢复(离院)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3 统计分析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VAS评分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4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两组SBP,DBP均稍有下降(P

两组麻醉效果: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

5.1目前无痕假体隆胸手术受到了很多年轻女性的青睐,近年来又推出自体脂肪隆胸,又给爱美的年轻女性带来了福音,当然所有的手术必须是在麻醉下才能实施的。本研究50例患者分别在高位硬膜外麻醉和靶控静脉麻醉下进行,术中两组对SBP,DBP,HR,VAS等无显著差异,对RR,SPO2,术后呕吐,术后恢复(离院回家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特别是对呼吸,术后呕吐,术后恢复(离院回家时间)有十分明显差别,两组手术时间均在1.5h—2h左右,Q组有12例发生呼吸减慢(

5.2瑞芬太尼是一类超短效u型阿片受体激动剂,能迅速地被血浆和组织内的非特异性酯酶水解,故起效快,维持时间短,但其镇痛作用及其副作用呈剂量依耐性,与催眠药,吸入性和苯二氮卓类药物合用有协同作用,另外瑞芬太尼也可引起呼吸抑制,骨骼肌(如胸壁肌)强直,恶心呕吐,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等,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剂量增加而作用加强。

5.3高位硬膜外麻醉用于隆胸手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对生理干扰小,麻醉过程平稳,便于管理,麻醉效果确切,费用少且术后恢复快,而且肌松效果好,便于手术医生操作,同时,高位硬膜外麻醉可以阻断交感神经和部分副交感神经的传入冲动,使外周血管扩张,体循环血管阻力下降,心脏前后负荷降低,改善心肌氧的供需平衡,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便于术后镇痛,确保整个术中术后无痛,这也是患者最受青睐的原因,但是也可出现高位硬膜外的一些并发症。

5.4靶控静脉麻醉用于隆胸手术,属于静脉全麻,适应与精神心理较紧张的患者,但操作较复杂,费用高,副作用大,虽然麻醉效果确切,但由于品的副作用,可导致患者呼吸抑制和术后呕吐等并发症,甚至术后恢复时间延长。

综合上述,高位硬膜外麻醉用于隆胸手术明显优于靶控静脉麻醉,生理干扰小,麻醉过程平稳,便于管理,麻醉效果确切,费用少且术后恢复快,是颇受隆胸患者青睐的麻醉方法。参考文献

[1]曲冬梅,金永芳,叶铁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胸科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0,18(5),408.

[2] 王世荣.临床麻醉精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65.

[3] 周建均,黄鹤.临床麻醉学杂志1994,03.

[4] 李芸,李天佐,纪方等.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10),944.

上一篇:弥漫性轴索损伤36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急性发作的护理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