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岳阳县农村经纪人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10-21 12:11:21

对岳阳县农村经纪人的调查与思考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三农”问题的核心依然是农产品流通和农业生产市场需求问题,也就是农业生产结构没有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而滞后带来的问题。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谁来指导农民科技生产?谁来帮助农民将产品销出去?谁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而建立一个桥梁和纽带来解决矛盾?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组织对岳阳县农村经纪人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岳阳县农村经纪人的发展现状

随着农业生产向市场化脚步的迈进,一批农民“洗脚上岸”成为农产品经纪人。他们活跃在广大农村,为农副产品买卖双方牵线搭架,向农民提供科技和生产信息服务,成为激活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农村经纪人的发展经历了自身的循序渐进。早年,农村经纪人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而今,农村经纪人是“千军万马齐上阵”。1978年,岳阳县境内国家大一型水库――铁山水库开始复修时,从环库区5个乡镇迁移出来的部分农民落户中洲乡境,至80年代早期迁移农民开始较大规模种植棉花、油菜、花生,并开始牲猪及水产的规模养殖,同时,农村商品经济已逐渐活跃,农村经纪人已开始处于“复苏”阶段。目前,全县共有农村经纪人1200多人,主要从事竹木加工、牲猪外销、粮食经营、茶叶销售、水果贩运、旅游中介等服务。其中主要是粮食经纪人,约有744名,占60%。

(二)农村经纪人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有效扶持。为促进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岳阳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扶持。一是积极为农村经纪人办理资格证书,在选择经纪服务场地和办理营业执照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二是积极建立农村经纪人联系制度,为发展农村经纪人提供合同指导服务;发挥合同行政调解职能,帮助调解农村经纪及活动中的合同纠纷,防范合同欺诈。3年来,全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累计调解纠纷78次(例)。三是在知识技能上予以支持,2005―2006年,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每年举行1―2期经纪人培训,聘请专家讲授农产品经纪基本知识以及农产品商品、农产品储运、经营地理、法律法规、市场营销策略、客户设置、市场信息采集与分析、财务会计、安全卫生等基础技能与知识。

二、岳阳县农村经纪人的主要作用

农村经纪人的出现是农业生产应对现代、开放、规模化市场的必然产物,起到了政府行政手段无法起到的作用。

(一)拓展了农(副)产品外销市场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岳阳县丘陵坡畔、水田旱地、湖区围垸较多。因此,家畜水产、竹木加工等一直以来是农村地区的龙头产业。以牲猪养殖为例:柏祥镇出产的瘦肉型牲猪以味美价廉著称,但一直以来却是“养在深圈人未识”,市场占有份额不大,除自食自销外,一般仅销往邻近县市。农村经纪人出现并发展起来后,凭借其灵活的经营头脑,丰富的市场信息,并积极充当市场信息的“红娘”,为不断增多的牲猪规模养殖户架起购销桥梁,使全县牲猪外销市场逐步拓宽,市场占有率得到不断扩大。目前,岳阳县发展的瘦肉型牲猪形成了合作长效的销售网络,在全国22个省(市)设有销售网点。统计显示:2005、2006年全县牲猪外销分别为215万头、230万头。

(二)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长期以来,“种田为吃饭、养猪为过年、喂鸡赚盐钱”是农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而这种相对分散、封闭自给的生产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化的社会需求。农村经纪人产生后,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朋友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积极性,市场上需求什么,农民就种养什么。在农村经纪人的有效推动下,全县已形成了多个以某一产业为龙头的特色乡镇。如以竹木加工为龙头产业的张谷英镇、月田镇、毛田镇、相思乡;以茶叶为龙头产业的黄沙街镇、新开乡;以牲猪养殖为农头产业的柏祥镇;以优质大米为龙头产业的筻口镇、长湖乡、公田镇;以水果为龙头产业的西塘乡、新墙镇;以优质油菜为龙头产业的中洲乡、杨林乡等。据统计,2006年全县竹木业加工实现产值55563万元;水产养殖实现产值33781万元;粮食作物实现产值73913万元;水果实现产值51620万元;茶叶实现产值17557万元。

(三)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村经纪人为农民购销牵线搭桥,收取合法佣金,在为自己获取利益的同时,也较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据调查,2005年以前,岳阳县的胡柚0.5元/公斤都无法销售,大量的胡柚因滞销而积压,有的甚至烂在农民家里,有的果农不愿采摘让其自生自灭,农民曾一度称胡柚树为“倒霉树”,还有的甚至将果树伐来当柴火。专门销售水果的农村经纪人出现并快速发展后,西塘胡柚不仅不愁销路,而且价格大幅上涨,2005―2006年胡柚销售价每年分别上涨到2.7元/公斤、3.1/公斤;每年仅胡柚一项就为果农增收3000万元,户平1600元;2006年全年有5.2亿元水果综合收益装进农民口袋。

(四)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在农村新兴产业中,一项产业就能带动一方百姓,目前,岳阳县正大力推行“公司+经纪人+基地+农户”的模式,全县68万人口中,已有15.6万人从事农村相关新兴产业。每到牲猪出栏、水果成熟、油菜收割等季节,全县各乡镇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农民纷纷从田间地头走出来,加入到服务大军行列,餐饮业、旅馆业、包装业、加工业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并创造就业机会30000个。

(五)叫响了农业品牌

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效益不可低估。一个农业品牌的叫响,造就因素有多方面,仅有好的产品质量是不够的,必须叫响自己的品牌。而农村经纪人正是这样一群“吆喝者”,他们走南闯北推销农(副)产品,成为农业品牌宣传的主力军,调查显示,岳阳县的“芭蕉扇”、“西塘柚”、“瘦肉猪”、“洞庭春茶”等已成为一流品牌,并在全国各地农产品市场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对发展农村经纪人的思考与对策

(一)农村经纪人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经纪人队伍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并进行规范。一是法律意识淡薄。调查数据显示,在全县1200名农村经纪人中,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资质培训并持有《经纪人证》的仅134人,占11%,绝大部分属无证执业,无证经纪人对办证抱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在农村不办证同样可以从事中介活动。二是少数农村经纪人诚信缺失。表现在压级压价、短斤少两、损害农民利益;弄虚作假、骗买骗卖、损害客方利益,最终导致地方形象受损。三是组织化程度低,竞争能力低下。由于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农村经纪人多数处于分散,小规模经营状态,市场带动力依然不强,表现在单枪匹马,独自一个从事经纪活动的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具有组织化、规范化、特色化的少。四是农村经

纪人素质不高。调查显示,全县经过管理部门培训的134名农村经纪人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6人,仅占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37人,仅占28%。

(二)对发展农村经纪人的对策与思考

1.加强宣传,争取多方重视和支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争取党政的重视,协调相关部门,制定扶持农村经纪人发展的综合配套政策和措施,切实解决阻碍农村经纪人发展的资金、技术、信息、政策法规、组织建设、经纪人自身素质提高等问题,务求形成政府主导、部门扶持、媒体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和良好氛围。

2.细化帮扶服务举措,适应农村经纪人发展需要。一是实行政策倾斜,为农产品流转培养更多中介主体。采取政治上鼓励、政策上优惠、资金上支持等措施,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培养一批农村流通经纪人。对从事农副、畜禽、水产、土特产品等经纪业务的农村经纪人简化登记手续、减免相关收费,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村经纪人组成各类经纪组织和实体,积极培育和巩固龙头企业+经纪人+农户、专业市场+经纪人+农户、中介服务组织+农户的协作关系,提供农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引领广大农民闯市场,成为农副产品市场流通的主体。二是充分利用现阶段各种资源,想方设法为农村经纪人提高从业素质、增强业务本领提供有效的帮助。三是进一步加强农村经纪人联系制度。通过结对帮扶等方式,加强农村经纪人骨干培养,并对农村经纪人定期走访和跟踪服务。在农(副)产品销售旺季,实行上门帮扶,指导签订合同、督促履约、调处纠纷。帮助经纪人找市场、找订单,为签订经纪合同或订单合同提供信息服务,帮助查询签约各方的主体资格和信用情况,农产品销售信息,为农产品找销路。在权益保护服务方面,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经纪人注册,使用和保护农(副)产品商标。

3.加强引导,实行重点培育。依照不同类型农村经纪人的特点,加强引导,实行重点培育,通过典型示范,不断促进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发展壮大。

4.加强监管规范,切实保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村经纪人注册登记,取得合法主体资格,并建立农村经纪人管理档案,把农村经纪人纳入“经济户口”管理;同时,完善“12315”申诉举报网络,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厉查处骗买骗卖、欺诈客户、违法经营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农村经纪人激励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对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表现突出、贡献较大的农村经纪人予以表彰奖励,并利用报刊、电视媒体、交易场所公示等形式加强宣传,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5.强化行业自律,充分发挥经纪人协会作用。鼓励和扶持成立经纪人协会组织以及各类农(副)产品营销的行会组织,加强经纪人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职能。积极规范、引导各类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发展,使其从各自为战发展到团队协作,并向以资产为纽带的股份合作转变。逐步建立工商部门监管、从业单位管理、行业协会自律的“三位一体”管理机制。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岳阳县支行)

上一篇:湖南省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及效益分析 下一篇:我国政府R&D补贴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