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胜在于吃透政策

时间:2022-10-21 12:05:49

取胜在于吃透政策

“四制联动” 发展企业

周海江是江苏无锡人,1966年2月出生,高级经济师,博士研究生。集团有10个子公司、100多家工厂,2011年销售额350多亿元,在柬埔寨建立了11.13平方公里的工业园,拥有美国纽约、洛杉矶两个境外分公司,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团拥有员工2万多名,间接带动就业10万人。

红豆集团,从引入竞争机制,到厂长、经理、科长的选人制度;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股份制改造,到2001年红豆股票在上交所上市;从2007年投资柬埔寨,到进驻生物医药领域,建设红豆杉全球最大培育基地,外界观察到一路飓风式的扩张。

红豆快速稳定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周海江的创新精神、独到见解、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品质。他说:“中国民营企业要进入世界500强,我觉得胜算不多,唯一的突破就是在点上,而不是在面上。”他采取的“点爆式突破”就是“竞争”。这位从读书年代就将“竞争”视为生命的企业领袖,很清楚前面的道路有多艰难,目标有多艰巨。红豆的产业,都是竞争性的过剩行业,必须不断竞争,才能提高竞争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红豆建立的人才、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的创新机制,成为企业腾飞的强大助力。集团在全国首创“四制联动”管理机制,即“母子公司制、内部市场制、内部股份制、效益承包制”,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而竞争上岗和选人制度的推行,更使企业充满活力和后劲十足。

46岁的周海江,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一级飞行员,携带着苏商特有的儒雅之气,驾驶着红豆集团这架四引擎战斗机,急速而平稳地飞向天空。他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中少有的中国共产党“十”正式代表,某种意义上也是苏南经济和乡镇企业党建得到肯定的象征。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佳篇,也是红豆做了多年的广告语。红豆坚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集团敢打产品民族牌,让理念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打造红豆 “中国第一文化品牌”,向“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学校化”和“百年跨国企业”的目标前进。

吃透政策 抓住机遇

红豆在发展历程中,从全国最大的针织制衣企业,发展到服装系列化公司, 实现多元化成功。一连串资本运作,关键的原动力是什么?周海江说:最大的成功在于吃透了国家的方针政策,抓住了发展机遇。

1988年,抓住了改革开放之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机遇。红豆聘请13个上海老师傅,让红豆的产品技术大幅提升,研发出“护士衫”并申报了专利,找了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穿上“护士衫”拍了照,放在全国大商场里风靡一时,市场销路一下子打开了。

九十年代初,抓住了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机遇。1991年,完成年销售一亿元的业绩,在喜悦的同时也感受到危机。企业在发展初期,没有实力却有活力;等到做大了,却有决策迟缓、贯彻乏力的情况。1992年,红豆创办母子公司制,把大厂划分开来,小公司发挥灵活优势对市场,大集团发挥规模优势对外界。1993年,实现了产权上的股份制,建立了负责人效益考核责任制。俗话说:葱头、蒜头、萝卜头,头头是道。红豆是“萝卜头变成了大蒜头”,企业发展不是大而空,而是每一瓤都有新东西。

1993年起,红豆分别在洛杉矶、纽约和大阪建立了外贸公司。依托设在境外的公司,进一步拓宽国际化视野,积累了搏击国际市场的经验,增强了国际化的信心。红豆衬衫出口到了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2007年,抓住了国家“走出去”战略机遇,红豆果断“出手”,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建立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的经济特区,实现了从“境外据点”到“境外园区”;从产品“走出去”,到资本、品牌、市场、管理、人才“走出去”的根本性转变。

新世纪,抓住了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在生态领域发展“红豆杉”。生态发展是人类发展的最高境界,在周海江的领导之下,红豆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的“绿色”格局:从红豆杉开始,形成规模化种植、抗癌原料紫杉醇提炼、盆景及苗木外销、观光康复等四大生态健康产业链。

竞争意识 助力成功

一个企业的发展,与领袖个人性格有什么关系?周海江说:我是一个很有竞争意识的人。从小到大一直是班长,小学到初中都考班上第一名,高中时转过一次学,刚到新学校,一下子掉到十几名,等到毕业又考上第一。在22岁那年,辞掉大学老师职位进入企业,我不怕面对竞争。那时,大学毕业生就是国家干部,很多同学都留在高校和机关。几十年下来,回过头来看看,我觉得能力是最保险的饭碗。

在能力形成的过程中,要善于竞争。一个人超过另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学习对手,结合自身长项,不怕落后、勤奋学习。当全世界只有两个人竞争时,取胜并不稀罕;多个人竞争时,必须不断学习,互相学习,携手共进。

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要敢于在竞争中不断成长。没有竞争压力的感觉,就没有成长和进步。周海江的竞争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深圳大学。有个同学问:愿不愿意去他当总经理的荔枝园工作?这对周海江刺激很大。1985年,深圳大学有很多勤工俭学机会,都是竞争上岗,而这种方式在内地很少见。

1988年,周海江进入红豆就建立了竞争机制。那时,红豆叫无锡港下针织厂,只有一个20人的销售科,他第一件事就把销售科一分为二。随着管理范围的扩大,他将衬衫和西服分为一厂、二厂,供应商招标过程,每次至少选择两家,不让任何人垄断。他认为,市场经济的特征就是竞争,否则就没有市场经济。

周海江说:我要求所有的厂长、经理、科长都竞争上岗,在投票时我不投票。如果22000名红豆人,都在琢磨怎样利用领导关系,这个企业必败无疑,只有依靠业绩,企业才能向上,这是衡量企业是否现代化的标准。

突破瓶颈 多元发展

红豆集团,形成了服装、机车轮胎、生物制药、房地产四大引擎战斗机的发展格局。在不同的领域,搭建了不同的团队,实施了不同的管理,建立了不同的企业文化。这样的布局,领导者如何掌控?

红豆走的是相对多元化道路。在轮胎领域,只做长途运输的专业轮胎;在医药领域,只做肿瘤医药的红豆杉延伸。红豆采取的策略是集团相对多元化,属下的公司高度专业化,这种专业化指的是在科技人才和产品领域上。

企业创新进入什么领域,需要根据资源而定,如果拥有的资源只能支撑一个产业,就不做第二个。红豆突出四引擎,再压缩就难了,也不会再进入新的行业,这四个行业,足够红豆干一辈子。

周海江认为:“隔行如隔山”,但“隔行不隔理”。经营管理方法,根据行业特点可以变通,道理本身是相通的。红豆正在逐步向控股集团演变,现在处在演变过程之中。下属每个产业,都是产业公司在经营;人才培养由集团来管;企业营销由公司独立。

他认为,金融危机过后,欧美国家注意回归实体经济,下一轮要跟国外的实体经济比,如果他们更先进的话,我们就可能被淘汰。之前,德国企业参观红豆,说中国有全球最好的装备,中国的生产装备超过日本,经济才能发展壮大。要鼓励老百姓、民间资本,不断投资先进装备,技术改造更新设备,吸引留住好的人才。

未来,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土地资源越来越少、环境越来越不容乐观。红豆要突破瓶颈,在劳动力方面就要转型,通过外包整合社会资源,注重研发和连锁专卖,通过大企业转型带动小企业;土地方面,苏南找不到土地就去柬埔寨,雇用当地工人;环境资源方面,关掉电池、梭织印染的污染产业,大力发展红豆杉。红豆人吃透国家政策,抓住机遇,勤奋努力,前景必定会越来越美好。

上一篇:被告的走私、偷税罪名能成立吗? 下一篇:徐汇区召开非公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