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传动齿轮失效形式研究

时间:2022-10-21 10:16:13

机械传动齿轮失效形式研究

摘 要:煤矿机械设备事故率较高一直是严重困扰我国煤炭生产和运输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传动齿轮失效是这些事故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该文根据胶合齿轮传动的工作特点,失效形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啮合;失效;点蚀

中图分类号:TH-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20(C)-0282-01

一、概述

当前,随着煤矿工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大型的采煤机、掘进机和提升机等大功率机械,功率达到了几千千瓦。功率的增大导致煤矿机械的输出扭矩随之增大,但是,煤矿机械的使用条件决定了齿轮的尺寸、模数等都要受到机械尺寸的限制因此,从提高煤矿机械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机械的使用寿命出发,对其传动齿轮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其他行业机械设备相比较,煤矿机械的特点是,齿轮多为大模数齿轮,传动形式一般为低速重载传动,胶合齿轮传动是依靠主动轮轮齿的齿廓,推动从动轮轮齿的齿廓来实现的。当一对轮齿从进入啮合到脱离啮合的传动过程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齿轮传动是靠齿面的推压,因此作用在轮齿上的力总是指向齿面。

(二)传动过程中,轮齿上的应力是变化的,齿面上任一点的接触应力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由大变小,最后变零的。从齿体来说,主要受到弯曲应力。

(三)在轮齿推动的过程中,除节点处是纯滚动外,齿面其余接触点均为连滚带滑,齿根部分比齿顶部分跑得慢。

根据齿轮传动的以上工作特点,齿轮传动的失效主要在轮齿部分。轮齿的失效主要包括齿体和齿面两方面。常见的失效形式主要有:齿体折断、齿面点蚀、齿面磨损、齿面塑性变形和齿面胶合等。

二、轮齿折断

轮齿折断是指轮齿整体或局部折断的拉伤形式。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疲劳折断。疲劳折断是指齿轮在传动过程中,轮齿类似一根悬臂梁,受载后齿根处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由于轮齿在交变的弯曲应力下工作,当齿轮工作一段时间,齿根弯曲应力超过材料的疲劳极限时,齿根圆角处将产生疲劳裂纹,随着应力循环次数的增加,裂纹迅速扩展,最终导致齿轮疲劳折断。而另一种是过载折断。过载折断是指齿轮在工作过程中有严重过载或冲击载荷的作用或者在制造安装过程中,精度差,齿轮局部受载或较大的冲击时,均可能产生过载折断。过载折断不同于疲劳折断,其特点是断口位置不固定,断面粗糙。

三、齿面点蚀

齿面点蚀是工作齿面在接触应力的长期反复作用下,其表面金属小块脱落的一种齿面失效形式。点蚀一般首先发生在轮齿靠近节线的齿根部位,这是因为节线附近应力较大,摩擦系数也较大。在滚滑运动中,齿根是被追越面,根据分析,互相滚滑的一对接触表面,其相对滑动时摩擦引起的初始裂纹,当两齿面相互滚动时,被追越面上的裂纹将因油被挤入裂缝中而使裂纹逐渐扩展,而追越面则因滚转时将油液从裂缝中挤出,裂缝中无高压油滚。所以裂纹不致扩展。当被追越面上的裂纹扩展到一定限度时,即形成小块剥落,这就是点蚀。

四、齿面磨粒磨损

在开式传动中或不充分的时候,外界微尘物质进入啮合区而引起齿面材料的损失现象,称为齿面磨粒磨损。表现在工作齿面上,沿滑动速度方向产生平行的线道滑痕。

五、齿面塑性变形

在低速重载软齿面传动中,由于齿面间较大压力和滑动摩擦力的综合作用,使齿面材料屈服而发生塑性流动的一种齿面失效形式,称为齿面塑性变形。齿面塑性变形的方向平行于滑动方向,由于主动轮齿面的滑动方向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背离节线的,因此主动轮齿面塑性变形是在节线附近形成沟谷,在齿顶产生飞边,而从动轮的齿面跟主动轮情况相反,在节线附近形成峰棱。

六、齿面胶合

在高速或低速重载的大功率传动中,由于啮合齿面比压较大。或齿面温度较高,引起油膜破裂,齿面直接接触,产生干摩擦或半干摩擦,而这种摩擦将温度进一步的升高。在齿面局部产生固有熔焊粘附,继而沿滑动方向撕裂,形成两齿面间表层材料的转移,这种齿面损伤形式称为齿面胶合。它有热胶合和冷胶合两种,在低速重载软齿面齿轮传动之中,由于齿面局部压力较大,有可能使油膜失效,造成齿面金属直接接触并产生塑性变形,接触表面的金属分子相互扩散和局部再结晶而产生局部焊合黏连。当切向滑动时黏结点被撕开,形成冷胶合。当在高速重载的齿轮传动中,齿面温度较高,啮合齿间的油膜由于高温和高压的作用而被破坏,造成齿面金属接触点的熔焊和撕裂。齿面较软的被撕开形成沟槽,较硬的齿面粘附被撕膜的金属附着物,形成热胶合。

作者单位:国投新集股份公司口孜东煤矿

参考文献:

[1]李翠兰,张爱国,李慧萍,刘玉娟.浅谈煤矿机械齿轮技术的发展趋势[J].煤.2002年03期.

[2]倪大为.弹性流体动力对齿轮疲劳点蚀的影响[J].煤矿机电,1985年03期.

[3]褚中庭.国外采掘机械齿轮用钢及其热处理[J].煤矿机电,1987年03期.

[4]胡延平.煤矿机械传动齿轮失效形式分析及改进措施[J].江西煤炭科技,2010年03期.

[5]张潇云,周新建.煤矿机械传动齿轮失效的改进途径[J].起重运输机械,2004年09期.

[6]张潇云,周新建.煤矿机械传动齿轮失效形式分析[J].与密封,2003年05期.

上一篇:液压系统滑阀卡紧现象研究 下一篇:浅析现代多媒体与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