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典型的家庭农场案例

时间:2022-10-21 08:35:15

几个典型的家庭农场案例

粮农

讷河市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西北部,幅员面积6674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173个村、14个农林牧场,土地肥沃,水域辽阔,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百名产粮大县。

李村(化名)位于讷河市西部,全村耕地总面积2.45万亩左右,主要为旱田。全村共有农户531户,人口2230人,有大概600人在外打工,种植规模达200亩以上的家庭有23户。

50岁的冯某可以算村里的职业农民,他一家三口人,没外出打工,精力全部用到种植上。2011年,他种植玉米900多亩,亩产650公斤,全年盈利30多万元。

“900多亩地,大都是承包村里其他人的,自家只有几十亩。承包其他人的地每亩每年的租金是250-300元,好一点的地每亩要300元。承包款一般在元旦后春节前付给人家。”冯某说。

关于种地的收益,冯某算了一笔账:“种植玉米的投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买种子和化肥的费用、播种费用、锄草费用、耥地费用以及收割费用。我种的玉米品种有两个,一个是合机械化的德美亚1号,600亩;另外就是普通品种,300余亩。其中买种子要花1.31万多元,买化肥1.15万元,播种、锄草要1万多元,耥地费用10万元,收获时用收获机和接粒车共花费7万多元,再加上其他一些没计算的费用,2011年总共投入了50多万元。收入还不错,德美亚1号玉米每亩纯收入达468.5元;普通品种玉米每亩收入更高一些,达531元。两个品种玉米加起来,纯收入30多万元。”

“种普通品种玉米比种德美亚1号玉米收入高,为什么不多种些普通品种玉米呢?”笔者问。

“德美亚1号玉米适合机械化栽培,比其他品种好管理。其他品种虽也可机械化作业,但是效果不怎么样。”

“如果还能承包到地,想再扩大种植面积吗?”

“全家三口人忙不过来,到农忙时还得请亲戚帮忙呢。”

提到20多岁的儿子没出去打工,留在家种地。冯学伟说,儿子曾出去打过工,但在外辛苦一年不挣钱,就回来了。

菜农

栾城县西营乡王村(化名)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南36公里,栾城县南10公里。王村现有407户1920人,耕地3515亩,2011年人均收入8928元。该村1999年以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不断发展蔬菜种植。目前,有蔬菜种植户30户,面积600亩。

许某夫妻有两个儿子,—个上高中,一个读初中,分有4口人的地。许某夫妻种植16.5亩地,其中自家地6.5亩(4亩种菜,2.5亩种小麦、玉米作口粮),租两块地各5亩,用于种菜。

租地种搭架菜毛收入是7000~8500元/亩,平地菜毛收入大约是4700元/亩。

两块地种搭架菜,既费工又费力,另一块地种平地菜,省工省力。多品种种菜,一方面为分担天气、价格等风险,另一方面为用工、收获错时。

投入情况:租地1000元/亩、基肥和化肥300元/亩、地膜300元/亩、竹竿400元/亩(可使用3年);种子——黄瓜100元/亩、西红柿150元/亩、北瓜100元/亩、芸豆100元/亩、菜花和葱30元/亩;浇地140元/亩(年约7-8水/亩),治虫喷药80元/亩,种搭架菜雇工约1000元/亩(多是中老年妇女,每个工40元,每亩约25个工)。总计种搭架菜投入约3000元/亩;平地菜(北瓜、菜花、大葱)浇水少、喷药少、雇工少,投入约2000元/亩。经核算,年纯收入7万元。

许某和妻子算是两个壮劳力。许某说,2012年风调雨顺,蔬菜批发价没大的波动,还能多租种几亩地,但总数不能超过20亩。

许某认为:“租地种菜,比打工强一点,钱拿得稳当,但永远发不了财。”

果农

山东省栖霞市为我国著名苹果产区,全市共有968个建制村,农户15万户人口50万人,70万亩耕地,每户平均5亩耕地。栖霞市翠屏街道的东村(化名)500口人,400亩果园,100多亩山地。

44岁的王某家里三口人,他和妻子经营5亩苹果,每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小孩在外地上学。

“这5亩果园,我就是整天在地里干,也有干不完的活:冬天为果树修剪;4月份为果树刮皮;5月份疏花、疏果;6月份给苹果套袋;7-8月份锄草打药;9月份开始摘袋,让苹果着色,早熟苹果开始采摘;10月底、11月初采摘结束。然后就是果园的冬季管理。生长季还要施肥、灌水。正常年份,每年需要灌溉3~4次,打药也是3-4次。”

要把苹果树管好,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外出打工就会荒废果园。

王某算了一笔账。外出打工和在家种苹果收入差不多,但是在家种苹果消费小,在苹果树下还可以种些蔬菜和杂粮,再说在家种地自由。

“你为什么不多种些苹果树?”笔者问。

“种这些已忙不过来了。主要是套袋,一个有经验的熟练劳动力每天最多可以套4000个袋,要从早上4点半干到晚上7点;一般劳动力每天可以套2500个左右。我们两口子每天要套5000个袋,给苹果套袋的期限最多20天,赶上下雨天还不到20天。目前,我和妻子只能经营5亩地。5亩地分散在三处,如集中到一起,在浇地、套袋方面可节省时间。但如果超过5亩,就要请亲戚来帮忙了。”

“为什么不雇些劳动力帮忙呢?”

“种苹果雇人干不可行,管理果树是个技术活,还要有责任心。外人来干没责任心。现在的人工成本很贵,每天每个工需要150元以上,成本太高;农业雇工是季节性的,忙的时候多花钱也雇不到人。我们村有人在外打工挣了些钱,回家承包果园,自己不干,雇人干,结果地荒了,树都快死光了,没赚到钱。”

在东村,一些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和少数举家外迁的农户,自发开始土地流转,每亩果园的流转价格1万-1.2万元,—次性补偿,永久使用。尽管如此,也没形成较大规模的果树种植户。如某户有5亩果园,邻居要把自己的2亩果园流转给他,他说下一步要淘汰自己2亩老化的果园,依然保持5亩的规模。理由是“不用雇人”。

在东村调查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限制苹果种植规模的首要因素是套袋。根据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每户(2个劳动力)经营5亩是合适的选择,最高限度是10亩,且需要调整地块,把地集中到—起。如果套袋技术没突破,很难突破果农经营规模的上限。

(本文由朱启臻教授提供,根据当事人要求,村庄和人名进行了化名处理。——编者注)

上一篇:浅谈“史料引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家族制订“新族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