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竹产业化建设成效及对策

时间:2022-10-21 05:44:59

青阳县竹产业化建设成效及对策

摘要 介绍了青阳县竹产业生产现状,分析了青阳县竹产业化的必要性,总结了该县竹产业化建设取得的成效,根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建立完善运销服务体系、转变观念和创新机制、培植龙头企业及加强小径竹开发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推进竹产业化的对策,以期为该县竹产业化的实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 竹;产业化;必要性;成效;对策;安徽青阳

中图分类号 S727.15;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247-02

青阳县是安徽省林业重点山区县之一,竹产业化是青阳县林业产业化的重点。青阳县位于地处长江南岸皖南山区北缘,与南陵县、泾县、黄山区、石台县、贵池区、铜陵市相毗邻,是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风景旅游区腹地。辖11个乡镇,110个行政村,总人口2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5万人。全县土地总面积11.40万hm2,其中林地面积70 179.7 hm2。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7亿元,其中林业产值1.0亿元,占农业产值的36%,林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15%,人均纯收入4 202元。根据青阳县竹产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将竹业作为“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化的重点。

1 青阳县竹产业生产现状

青阳县竹林资源优势突出,林类资源种类丰富,竹类植物的种植面积在全省占有一定的比例。有近10个属50多个种或变种,且多为自然分布,具巨大的开发潜力。刚竹、毛竹、金竹、灰水竹、桂竹等品种经过自然扩鞭与人工栽培,已大面积地形成纯林,有助于形成规模化经营,目前已成为青阳县林业生产的重要对象及主要的经济竹种。另外,光箨篌竹、水竹、短穗竹、石绿竹、阔叶箬竹等分布范围也较广,但多为野生状态,人工栽培的纯林不多,在溪沟边可形成小块状的纯林。一般分布于低山丘陵樵后山地上,常与化香、杜鹃、栎类、短柄泡、檵木等植物混生。

以乡(镇)为单位统计,竹种植面积超过500 hm2的乡(镇)有4个,其中朱备镇最多,为715 hm2。多年来,青阳县竹林资源呈现增长态势,2004年森林资源的清查数据与1992年的数据相比,竹种植面积增长了11%,立竹量翻了一番。青阳县降水充沛,土壤深厚,气候温暖,处于毛竹中心分布区,毛竹的生长环境比较优越,相比较,该县毛竹林的整体立地条件优于其他竹产区。

2 青阳县竹产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竹产业化是青阳县“生态立县,绿色兴县”发展战略的要求

青阳县县委、县政府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生态立县,绿色兴县”的发展战略。为了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不仅要对木材采伐量进行严格控制,更应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竹子具有产量高、生长快、效益明显、收益期长等特性。青阳县的竹林资源比较丰富,既是绿色产业基地,又是生态屏障,能够充分地将林业在生态示范区建设中的主体功能作用发挥出来。竹林具有净化和保护环境、改善森林景观等作用,而且通过开发利用竹子非木质资源,减轻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建设与森林资源消耗的压力。

2.2 竹产业化是山区经济发展的理想选择,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目前,影响青阳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及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因此,开拓致富途径,寻找带动千家万户的新兴产业,已成为青阳县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竹林培育具有省投资、周期短、技术简便易学、见效快、效益明显、短期内竹林产出高等优点,是最实在的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增加收入的短、平、快项目及理想产业。可以说,竹产业的发展对山区经济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能有效地实现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3 竹产业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青阳县充分利用实施世行贷款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的机遇,采取新造和引鞭扩园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丰产竹林建设和低产竹林改造,每年新增毛竹林350 hm2;采取竹林清灌、除杂、埋青等措施,大规模改造低产竹园,年培育竹林面积达到670 hm2,毛竹单位面积立竹度和平均径级都有所增加。

3.1 竹产业化格局逐步明晰

竹产业化发展是竹业实现从传统的经营方式向现代竹业产业转变[1]。青阳县在该过程中一、二、三产业多元参与的经营主体间关系日益密切。从竹林基地—农户—产地半成品—加工龙头企业精深加工—市场的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逐步减少了原竹原笋的初级加工产品外销量,基本上在青阳县内进行加工,使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目前,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及毛竹高效经营技术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竹材产品升级开发与研制为竹林附加值的提高与综合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为竹炭下游产品的市场开发提供巨大空间。在竹产业化建设的进程中,各地形成了多种模式,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如酉华乡、朱备镇竹农结成竹产业产销合作伙伴、新河竹业有限公司等。二是市场带动型。如青阳县大九华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向农民发放了大量有关农产品种植及安全等方面的资料,积极进行农民技术培训。现已带动辐射宣州、泾县、太平、贵池、东至、石台及青阳县的逾30个乡镇,建立较为稳定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及山野菜收购基地,逐步形成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农户的运行模式。三是专业协会组织协调型。如新河竹业有限公司、蓉森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的青阳县竹产业化协会和酉华乡田屋村竹业合作社。

3.2 竹林资源数量和质量明显增长,竹林资源培育加强

巩固原有毛竹林基地,同时全县普遍开展培育、改造笋竹两用林,开发高效笋竹林;加强竹林结构调整与竹林施肥管理,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保证竹林密度提高,实现资源总量的增长;在酉华乡田屋村、蓉城镇五溪村建设毛竹林培育示范点,并在全县得到应用和推广。截至2008年底,全县拥有竹林面积8 000 hm2,立竹蓄积量1.99亿株,每年可产出毛竹130万根,年产小杂竹200 t。全县竹林产出有明显增长,据估算2015年竹业产值将达到2.0亿元。

3.3 笋竹加工业初见雏型,加工档次略有提高

产业化建设以来,青阳县各地重视加工业的扶持与龙头企业的培育,促进了产业的集聚和提升。新近引进年生产加工毛竹能力为2.25万t的绿色环保竹地板企业——新河竹业已经正式投产;以杜村乡河西村为主的竹编工艺加工规模不断扩大;以加工小竹笋为主的山野菜加工厂已有5家;竹炭烧制也已经起步。新河竹业有限公司2008年完成产值3 200万元,实现利税逾300万元。大九华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加工生产竹笋、山野菜等森林蔬菜系列产品。

4 加快竹产业化进程的对策

4.1 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不断加大与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的科技合作,通过产学研的一体化,为竹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及技术支持[2]。应对竹产业科技发展的前沿进行掌握,并对科技合作的广度及深度进行进一步的扩大,以继续推进竹产业的科技进步,对全县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攻关与突破。同时,应积极引进外来人才及先进适用的技术,以促进竹产业的升级,从而进一步提高青阳县竹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4.2 建立完善运销服务体系

为了建立起一支反应快、能适应市场变化、信息灵、素质较高的营销队伍,应对竹业运销网络进行构筑,主要由竹加工企业、外贸企业、营销大户及自产自销户等组成,以对竹产品营销的组织化程度进行提高[3]。同时设立竹产业销售一条街,实行多方投资、多方联合的方式,实行优惠政策。围绕产品对市场进行建设,从等客商上门及等市场向专业市场建设方面转换,以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吸引国内外竹业经销商在该县进行竹产品的购销活动。

4.3 转变观念和创新机制

为了适应竹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必须要创新机制,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以前的产业发展机制都忽视了经营主体的自觉投入与主动参与性,因此虽然在发展机制运行前愿望良好,但是最后的效果却大打折扣。为此,青阳县对技术创新和推广机制、投入机制、激励机制及社会化服务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大胆地进行了创新,效果比较明显。各地竹产业发展的事宜机制也不尽相同,应积极对市场经济下的各种竹林经营方式进行有效探索,通过创新机制,对山林的合理流转进行推进,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的优化。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及吸引外来资金参与竹业发展,对技术的快速推广与创新起推动作用,可以缓解千变万化大市场与千家万户小生产间的矛盾。

4.4 进一步加强竹业协会建设

行业内部的无序竞争严重危害产业发展。各加工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互相压价,实际价格必然下降。竹产业协会能加强行业内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交流合作,避免无序竞争[4]。各地可在县竹产业化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乡镇级的竹产业协会和村组级的专业合作社。成立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绝不能只是赶时髦,流于形式。要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为经济主体牵线搭桥,引进人才、技术及设备,及时提供各类信息,组织参观、展销、培训等活动。

4.5 培植龙头企业,形成主导产品

在加强竹产业资源培育的同时,应制定出适宜的扶持政策与优惠措施对笋竹加工业的发展进行促进[5-6]。尤其应加大对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的引进或培植。依托该县现有的产业基础,采取“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方式,进行优势互补,扶优扶强,通过新建、改造提高或联合兼并,走集约化、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之路。为了搭建竹产业发展平台,促进竹、笋产品加工业的集聚,建议规划建设竹产品加工特色工业园区。此外,还应在创办一批龙头企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适应市场需求、具一定发展规模的主导产业体系。根据近几年来竹产业发展的实际,青阳县应着重建设竹纤维、竹筷、竹胶板、竹炭、竹编工艺、笋深加工等主导产业。

4.6 加强对野生笋用竹林的开发利用

目前,青阳县对野生竹笋的开发利用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因此,为了摸清青阳县竹资源现状,亟需对全县小径竹资源进行1次调查,以对竹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在开发利用野生小径竹的过程中,应保证规模适当,注意稳妥推进,不可为了追求产量,盲目地一哄而上;还应避免过度的集约经营,使竹笋失去“天然产品”的特色。总之,地方特色的野生竹笋的开发,应综合考虑市场行情、资源状况及效益情况等[7-8]。

5 参考文献

[1] 郭木桂,李士坤.漳平市竹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206-208.

[2] 王玲.竹类植物的工业利用途径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294-10296.

[3] 于金花.浅谈永安竹业发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S2):61-63.

[4] 夏爱萍,熊跃武,马朝洪.四川省竹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世界竹藤通讯,2011(3):34-37.

[5] 杨黎明,杜余华.竹山县合作社助推农业产业化[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1(6):42.

[6] 封荣奇.竹子产业化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J].广西林业,2010(5):36-37.

[7] 马建义,童森淼,王品维,等.竹炭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与产业化展望[J].竹子研究汇刊,2009,28(1):1-5.

[8] 马瑞珍.我国贫困山区毛竹产业化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8):237-238.

上一篇: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与耕地退化现状及修复措施 下一篇:兴宁市发展高效健康生态养猪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