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方法探讨

时间:2022-10-21 05:14:53

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方法探讨

[摘要]文章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根据不同分期使用不同药物、不同部位进行针灸、局部封闭、理疗等治疗,探讨其综合治疗方法。

[关键词]面神经炎;治疗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R7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028-02

面神经炎为茎乳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为Bell麻痹及Hunt综合征。笔者通过对该疾病进行中、西医治疗方法的汇总,并通过观察、对比及概括,总结如下:

1 引言

针对周围性面神经炎发病时间不同进行分期,用相应药物治疗。根据临床不同表现进行针灸、局部封闭、理疗等治疗。但是,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如何?如果不进行面神经损伤部位、程度的评估,而一味的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治疗,那治疗效果、包括预后就难以比较准确反映出来。

2 面神经功能状态及损害程度,对制订针灸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均有重要的意义,针灸治疗面神经炎有较好的疗效

目前关于针刺效应学的研究,多侧重于不同针法、穴位配伍等因素的差异,即因效关系和量效(针刺强弱、深浅)关系、时效(病程的长短)关系的研究,而忽略面神经损伤对预后程度影响的重要作用。由于面神经炎的病理变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面神经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正确地评价面神经功能、神经损伤的程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就面神经炎的神经损伤来说,其损伤程度决定着病情的轻重、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等整个康复过程。这一点在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中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使得其疗效可靠程度难以确定,影响了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难以获得真实的终末结果。因而,正确判断面神经功能状态及损害程度,对制订针灸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乃至临床科研均有重要的意义[1]。通过以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针灸治疗效果及预后除了受治疗方案的影响,还要根据面神经损伤的程度和位置。这些都会影响终末效果。但针灸的治疗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3 根据不同时期进行不同药物及方法治疗

韩氏:探讨治疗面神经炎的不同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方法:将70例面神经炎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针刺组和穴位注封组,针刺组治疗按面神经炎分期取穴治疗,穴位注射组以面部穴位实施药物注射法。分别观察治疗前后面神经炎麻痹程度和治愈时间并用记分法。结果:急性期针刺组41例治愈率95.12%,恢复期穴位注射组29例治愈率82.76%,2组平均治愈时间(包括疗程间隔):急性期针刺组为(14.8±5.1)d,恢复期穴注组为(22.2±11.3)d。2组治愈率及有效率间差异无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平均治愈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急性期针刺组治愈时间明显少于恢复期穴注组[2]。

高氏:(1)急性期治疗方法(1~2周):①药物治疗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10mg,静滴1次/d,共用5d;口服维生素B1片和维生素B12片及地巴唑片各20mg,利巴韦林片0.2,3次/d;肌注维生素B12 500μg,隔日1次;0.25%氯霉素眼药水滴患侧眼,每日数次。②物理治疗:五官科超短波小号电极于患侧耳前后并置治疗15min,无热量,1次/d,共15次。③康复治疗:尽早行面肌自我功能训练,如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每日数次,每次数分,并辅以按摩。(轻柔的抚摸手法为主,3次/d,每次5min)。④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患者在发病之初心理压力特别大,发病突然,泪水唾液脸上流,说话不清,面容改变,患者难以接受现实,故及早给予健康教育非常必要。(2)恢复期治疗方法(2~4周):①药物治疗:继续口服维生素B1片和维生素B12片及地巴唑片各20mg,3次/d;血府逐淤口服液10ml,3次/d。②物理治疗等:幅正弦中频电流疗法,电极于患侧耳前后并置,1次/d,每次20min,耐受限,15次为1疗程;超声波疗法,声头采用接触移动法于患侧耳前后,1次/d,每次15min,剂量1w/m2,共15次。③运动疗法:用力紧闭双眼10次,每日数次;用力轮流紧闭左右眼各5次,每日数次;闭拢嘴巴,上下磨牙用力咬合,每日数次;嘴唇向前凸出,向左右两侧努嘴及鼓腮各5次,每日数次[3]。

姜氏:根据病变的发展过程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三期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急性期-五官超短波+磁疗;恢复期-电脑中频治疗+感应电;后遗症期-电脑中频治疗+功能训练;恢复期、后遗症期均配合面肌功能训练。结果临床治愈197例,显效76例,好转11例,无效2例。结论:分期康复治疗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状的发生[4]。

沈氏:病初起(急性期,一般为1~7d),取穴以疏风通络,轻刺浅刺为主。选取穴位:地仓、风池、翳风、太阳、阳白、承泣、迎香、合谷、足三里、太冲。恢复期,一般指起病7d后,取穴以通经活络,疏通气血,深刺透刺为主。选取穴位:牵正、承浆、攒竹、太阳、阳白、巨、地仓透颊车、地仓透迎香、承浆透地仓、承泣透四白[5]。

郭氏:急性面神经炎在其组织机能代偿之前,根据额纹理、眼裂、鼻唇沟歪斜及吐唾方向判定其严重程度,然后沿面神经进行泼尼松龙、奴夫卡因、维生素B12混悬液直接局部封闭治疗,这不仅能缩短病程,而且治愈率98%,现将我们治疗的1086例患者进行两组对照分析,以评价封闭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特征及疗效[6]。

李氏:为了探讨小儿面神经炎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面神经炎患儿的治疗,病例在发病1~5d。21例脑神经生长素治疗组和15例普通方法治疗组。脑神经生长素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普通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脑神经生长素治疗,对于疾病康复效果良好[7]。

概括起来:对于面神经炎按急性期、恢复期、还有分为后遗症期的。针对不同分期采取:①不同药物。②不同针法。③不同穴位。④不同部位的封闭疗法。⑤不同理疗仪器的应用。⑥在使用常规药物外,还应用中药成药,以及对小儿应用脑神经生长素,不一而足。综合起来就形成了比较系统地对不同时期进行不同药物及不同方法治疗。

4 在不同部位应用不同方法治疗

马氏:治疗方法:急性期第1~5d采用梅花针叩刺放血疗法。完骨穴位常规消毒,用梅花针在完骨穴叩刺拔罐10min,拔出血约5-10mL左右,每日1次。共放血治疗5次[8]。刘氏:观察透刺法结合穴位注射对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对照。对照组取穴:四白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随证配穴:患侧合谷,外关,曲池,风池,足三里。针刺方法:治疗时患者仰卧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28号3寸长的毫针斜刺入,捻转不提插,患侧合谷、外关、曲池、风池,足三里穴均浅刺不加捻转,留针30min,每日1次。治疗组除采用以上治疗方法外,加用穴位注射患侧翳风穴。操作方法: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地塞米松1mg,2%利多卡因0.5ml,维生素B120.5mg。选用5号针头,直刺1.5~2cm,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射药物,每次2ml,术后在注射处加热敷30min,来诊当日开始注射,每3d注射1次,小儿酌减,共治3次[9]。于氏:星状神经节阻滞:(高位侧入接近法)平卧位,头转向对侧,取第6颈椎横突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用7号短针,当触及第6横突后提针斜刺,向第7颈椎横突方向穿刺进入约1cm,回吸无血或脑脊液即可注药。行患侧阻滞,日1次。药物组成:2%盐酸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5ml[10]。

总之,以上为不同穴位的拔罐放血、穴位透刺、穴位注射,不同解剖位置的神经节阻滞。在不同部位应用不同方法治疗。

5 面神经功能诊断与疗程的长短

首先,面神经受损程度不同,从发病至完全恢复所需时间是不一样的。电诊断神经无变性反应者,在1~2个月可恢复;部分变性反应者,需3~6个月恢复;若完全变性者,完全恢复的可能性不大。其次,肌电图检查显示,动作电位M波波幅为正常的1/3以上者两个月以内可恢复;如为1/3以下者,则需6个月左右,且常有并发症发生。另外,面神经损伤部位不同疗程也不同。单纯性面神经炎疗程最短,Bell氏面瘫疗程稍长,Hunt氏面瘫疗程最长,即神经受损合并症状越少,治疗时间越短;反之则长[1]。

简言之,面神经功能诊断对疾病预后的预测有重要作用。判断准确,可以少走弯路,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法的综合使用。

归纳起来,进行必要、正确的面神经功能诊断后,再针对疾病的不同时期,运用相应的治疗方法,达到治疗面神经炎最佳效果的目的。这正是对面神经炎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的核心。

上一篇:叶酸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预防脑卒中的临床... 下一篇:化疗患者静脉通路选择原则的临床体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