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畏惧地跑下去

时间:2022-10-21 02:57:59

自从我坚持跑步以来,真的有许多改变。跑步在生活中变得不可或缺。而看了《天生就会跑》之后,我对这个世界上奔跑着的人们和奔跑这件事,产生了全新认识。

它是这几年我看过的最美妙的一本书。书中从寻找一个神秘的、善于奔跑而又非常避世的民族――塔拉乌马拉人,开始说起。

墨西哥的铜峡谷,隐居着史上最强的长跑族群塔拉乌马拉人。他们能活下来,是因为父辈跑得比鹿快。而父辈能活下来,是因为祖父跑得比阿帕奇人的战马快。他们永远不知道追赶猎物时要跑多快多久,只有随时调整姿势、方向和速度,敏捷地在石块和沟壑间蹦跳,才能跑过错综的山路,爬上陡峭的岩壁,回家。

作者寻找这些高超的跑者,研究他们跑得飞快的原因是什么,组织世界上顶尖的跑者与他们对决。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作者发现,跑步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而跑步的内涵,可以扩展到无穷。在奔跑中,可以看出人性的魅力与力量。

作者克里斯托弗・麦克杜格尔就是一位跑者。他穿越峡谷,寻找和塔拉乌马拉人颇有交情的另一位跑步奇人卡巴洛,一睹这支与世隔绝的部族的真面貌,探得跑步真谛。

书中还写了很多伟大跑者,那些参加100公里超级马拉松、越野马拉松,那些在蛮荒之地,连续奔跑几天几夜不停歇的世界级长跑健将的故事。他们奔跑,不是为了炫耀,不是为了竞争,而是因为热爱。

我见过在跑步现场,那些全身上下都是装备、互相攀比自己跑了多少场马拉松、得意洋洋的人。而看了《天生就会跑》,你会对跑者有不一样的认识。将跑步融于自己生活的人,会有一种气场,我称之为“跑步人格”。

书里这些随时随地都能奔跑的人,破衣烂衫能跑,穿着自制拖鞋也能跑,奔跑对他们来说是日常。在这些人心中,赛跑,与其说是为了跑得更快,不如说是为了让彼此更接近。

超级马拉松选手斯科特・尤雷克,他跑累时不会像一般选手那样听耳机、胡思乱想来转移注意力,他的做法简单得多:心中想着别人的时候,最容易进入忘我状态。他在比赛中帮助受伤者,被帮助者让他不要管他,关注自己的成绩,他说:“现在,那件事不重要。”

斯科特是各种国际顶尖赛事的冠军,但他跑步结束后,不会就此休息,而是在终点等待其他跑者归来,与他们一一拥抱。有的比赛在险山恶水间,要经历好多天。跑者们累得半死,到达终点时,斯科特蓬头垢面地从地上的睡袋里爬出来,与他们拥抱。

书中写了很多跑步精灵般的人,男人、女人,跑步到一定的程度,男女差异已经不大。安・特拉森,33岁,大学老师。瘦小平凡的她,奔跑起来的样子,“就像温文尔雅的记者摘掉眼镜,变成飞檐走壁的蝙蝠侠”。她在休息日,连续奔跑90公里不觉得疲惫,她说:“聆听呼吸,感受汗水花落背后,及时补充水分与盐分,诚实倾听,把握肌体的感觉。如此细致地关注自己的身体,难道不是一件感性浪漫的事吗?”

另一位女子,38岁的珍妮,年轻时患有暴食症。她来到爱达荷森林做志愿者,每日清理林间小径。每天清晨,她会穿上运动鞋在林间奔跑很久,一年四季,无需手表地图,依靠风吹过身体的感觉来控制速度。她的所有问题,都在美好的本性面前迎刃而解。她的“美好本性”,是奔跑。

奔跑,让跑者脱离世俗樊笼,可以去到另一个维度,甚至是站到另一种高度。奔跑中,体内释放的多巴胺,令人产生全新念想。那位“超级马拉松之神”斯科特在他每封发出的邮件上,都附上这么一句话:“冲破疲劳和绝望的极限,可以找到我们从未拥有的自在与力量。”

此书文字扣人心弦,有侦探小说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译者严冬冬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系高材生,参与过北京奥运珠峰火炬传递的知名登山者,翻译过另一本我酷爱的书《三杯茶》,却可惜在2013年遇难于新疆西天山托木尔地区登山下撤途中。严冬冬与好友成立的攀登小队,就叫“自由之魂”。

每一个跑者,都有一个自由之魂。

上一篇:瞧,舞动起来啦 下一篇:生命教育,为孩子浇铸爱的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