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客专高桥墩翻模施工工法

时间:2022-10-21 02:51:34

成渝客专高桥墩翻模施工工法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由我中铁十六局集团路桥公司承建的成渝客专铁路,位于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清水乡、南津镇和伍隍镇。线路里程为DK90+704.85~DK105+180.15,线路长度14.48km,地质为山丘丘陵地形,地形复杂,高差大。其中桥梁7.78km/21座。桥墩高度28米—58米的空心簿壁高桥墩42个;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空心墩,采用翻模法施工。

施工系统由提升机构、模板系统、工作平台和安全设施组成。根据地形情况确定为2个墩位之间设置一台塔吊。模板系统采用拉杆式整体钢模,由定型钢模和拉杆组成,经过多方面技术反复比选、论证和仔细研究,并进行全面组装调试,使其能够解决墩身收坡、混凝土外观质量、平台稳定、混凝土施工连续性等诸多难题。

2工法特点

2.1每一单位只需配备塔吊和电梯各一部,投入设备和人力少。

2.2所有高墩施工,模板工作平台设置在翻模外侧,采用φ48mm钢管制成可拆卸骨架及栏杆,上部搭设钢筋网和木板,主要提供人员工作和小型机具的操作平台。每节模板均设置工作平台,并用螺栓与模板连接,随模板一起向上翻升,为模板组装、拆模提供作业空间,机具设备操作简单,安装进度快,爬升速度快。

2.3安全设施由上部平台围栏、横向安全网、围栏网等组成(图1所示)。

2.4模板,依据施工图由钢模厂订做。要求在加工厂严格进行试拼,并水平方向的试拼和垂直方向的试拼,一次成型,施工过程中只需调换可调模板,就可解决墩身的收坡难题。

3适用范围

适用于20米以上不同类型的高桥实心墩、空心簿壁高墩、同类复杂近100米左右的桥梁高墩施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较为广阔应用前景。

4工艺原理

图4.2高墩墩身翻模施工工艺框图

整体翻模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工作平台支撑于已达一定强度的墩身砼上,并提升一定高度。平台上悬挂吊架,在吊架上进行模板拆缷、提升、组装等作业。混凝土的灌筑、捣固、吊架移位和中线控制等作业则在工作平台上进行。模板循环交替翻升。在施工中,当第二板混凝土灌筑完成后,提升工作平台,拆缷并提升第一层模板至第三层,进行安装、校正,然后灌筑混凝土,就此周而复始,直至完成整个墩身的施工。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高墩墩身翻模施工工艺流程(图4.2所示)

5.2操作要点

5.2.1清理前次浇注混凝土表面,确保混凝土湿润,然后浇注新节段混凝土。浇注应分层对称进行,避免同一位置堆积造成模板位移变形。每层混凝土高度控制在6m左右。待浇注混凝土高度达到80cm左右时,开始缓慢提升平台,保持混凝土浇注面与平台高差在0.8~1.2m左右。提升时必须确认模板的锚固拉筋不与吊架发生剐蹭。混凝土浇注完毕,初凝后的1h内,应连续提升平台至少2次。此后直至终凝时为止,每h提升平台1次。终凝后,提升以总高度不超过3.0m为限度。每次提升均按30cm步距复核一次水平度,提升前先对平台抄平一次,以此为准 ,在顶杆上按30cm的步距划分好阶段标记,统一专人安装限位卡,确认拉杆式钢模全部已到位后,方可上移。

5.2.2浇注的砼强度达到12小时后(10MPa)后,进行接长主筋,绑扎护面钢筋作业。同时,安装模板提升导链,确认模板吊点吊挂在提升导链上后,对称拆除下层模板,准备提升(塔吊可以配合)。

5.2.3按设计要求进行翻模作业,将模板安装在待浇段。每次立模3.0m高,下层内模翻转到上层模板之上,然后利用平台上的激光接受靶为圆心,通过可调桁架初调内模曲率和位置。待测量人员对整圈内模结构的平面位置、垂直度进行检测并校下后,固定内模。

此时,提升上来的外模已经过整形修饰,涂刷脱模剂。然后以对应的内模为大致基准,利用预先制作好的台口撑木控制该块模板上口尺寸,下口直接和下层模板连接,由于内模此前已经校准过,因此外模的对位误差应当不大。全部外模安放后,利用投射上来的模板安装基准点精确微调外模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分片对称紧固相互间连接螺栓,穿上对拉锚杆。待测量人员对外模尺寸检测并校正后,方可进入下一循环。上述作业的同时,应对已成段墩身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必要的修饰工作。

5.2.4预埋件的安放。墩身施工预埋件较多,包括塔吊附着预埋件、施工电梯预埋件、泵管连墙预埋件、抗风柱支撑预埋件以及墩顶零号块预埋件等,均应在每循环作业前由技术工程师向工班长进交底,在绑扎钢筋作业时既安装就位。每次立模后、浇筑前一定要仔细复查。

5.2.5翻模施工属于高空作业,所有墩上施工人员均需佩带安全帽、安全带,随身小工具需要配备安全绳(图3所示),人员操纵处要设栏杆、安全网操纵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方可上岗,严禁其他人员操纵控制台,使用的机器设备,应随时检查、维修保养。起重作业采用专人指挥。

(图3所示)

5.2.6平台上严禁长期堆放施工材料,每班作业剩余材料,均捆扎好后吊运下墩。施工小型机具应靠台中心,对称放置。

5.2.7平台起升阶段,确保吊架不与模板拉筋发生剐蹭。遇有剐蹭现象,应立即制动,并报请专业工程师现场查看并提出解决方案。

5.2.8平台提升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原则上就位后应立即安装模板。遇有特殊情况需要停工,应采取缆风钢丝固接于墩身上,并对混凝土茬口做停工处理。

5.2.9每浇注新节段混凝土前,应确保茬口混凝土清洁、湿润,并对最上层模板拉筋进行紧固复核。

5.2.10平台上的激光接收靶和墩身内的激光铅直仪,在施工过程中应避免扰动。激光铅直仪在墩身高度超过60m时,上移至墩内刚性平台上,减少因墩身摆动造成的读数误差。遇有4级以上大风天气,必须停工。

5.3施工方法

5.3.1翻模模板制作、安装及翻升

(1) 模板高度选定:因墩身较高,综合考虑节段施工时间、机具长度及钢筋配料和减少施工缝数量等方面的因素,每套翻模模板设计分为3节,每节2m,共6m,并设0.5m高调整节,以适应不同墩高要求。施工时,每次翻升2节模板,浇筑混凝土6m。

(2) 模板构造设计:为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墩身模板采用拉杆式组合钢模板。钢模板面为6mm钢板,横边框为14mm钢板,横肋为6mm钢板,纵肋为10#槽钢,纵边框为14mm钢板,背楞为16#槽钢,吊钩为20mm圆钢,边框采用20mm螺栓连接,企口式接缝,上口为母口,下口为子口。

(3) 模板翻升方法:翻模施工时,拆模后需要将模板向外移出再利用塔吊向上翻升。每次翻升保留上面一节模板,把最下一层模板拆开并移出,利用塔吊将模板吊起,并放置于上层模板相应位置上,进行模板组装并将本节模板与下层模板联接。

(4)模板定位:标高用水准仪、边线用全站仪、垂直度用激光铅直仪控制。

垂直度控制为高墩施工的重点控制项目,由于墩身较高以及分节段施工,其竖直度控制不同于普通墩柱施工。本标段高墩施工采用激光铅直仪控制模板的铅垂误差,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是:激光铅直仪基本原理是利用一条与视准轴重合的可见激光产生一条向上的铅垂线,用于竖向照直,测量相对于铅垂线的微小偏差以及进行铅垂线的定位传递,每节墩身模板安装时利用激光铅垂仪向上投测地面控制点。使用时首先将激光铅垂仪安置在地面控制点上,进行严格对中、整平,接通激光电源,打开激光器,即向上发射出竖直激光基准线,在模板底面上放置绘有坐标网的接收靶,激光光斑所指示的位置即为地面控制点的竖直投影位置,以此控制墩身垂直度

上一篇:深入分析公路工程施工当中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 下一篇:浅谈建筑机电安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