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老人的成功育儿方案

时间:2022-10-21 02:39:29

4位老人的成功育儿方案

隔代育儿的弊端不少,但又是很多父母无奈的选择。不过,随着“80后”父母的增多,祖父母们似乎也开始更新换代了。他们中有不少人都有着不错的知识积累,人生阅历也相当丰富,所以对孙辈们的养育也很成功。下面就是几位老人自己总结的育儿经,也许可以给更多的老人借鉴。

脑开发,外婆也疯狂

外孙还在他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就关心起科学养育了。为此,我读了教育学、营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还积极地了解了一些脑发育和脑科学的知识,希望能科学地培育一个优秀的孩子。

女儿上班之后,由我来全权带外孙,这下我的理论知识能充分实践化了。除了是外孙衣食住行的照顾者,我还充当起了他的教练――太阳好的时候,在向阳的房间给他来个日光浴,之后再做抚触。书上说了,要多给孩子变换环境,才能刺激他的脑发育。我还让女儿给买了个婴儿游泳池,每天把外孙泡在里面玩一会儿。虽然效果可能不如外面的专业婴儿游泳训练,但是这样一是减少了路上消耗的时间,二是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力度。除了带泳圈扑腾,我还会托住小家伙的身体,让他平躺在水中,再招呼他外公来把温水淋在他的身上。小家伙玩得很愉快,也很舒服。水是一种很好的刺激身体和大脑的方式,而且对增强孩子的体质确实有帮助。

每天晚上睡觉前,我还会用一点点婴儿精油给外孙做按摩。从头上的百会穴开始,一直按摩到脚底的涌泉穴。中西合璧才是最好的养育方式嘛,这个对小婴儿应该也适用。按摩是中国古老的健身术,小小的穴位有神奇的功效,甚至能促进孩子神经末梢的发育,给大脑神经元多些信息刺激,促进它们的发展,以及生长出更多的神经突触。看,我够专业不?每次按摩,我都会放上舒缓、优美的音乐作背景,自己听着舒服、感觉不那么累了,孩子也会放松、愉快。

现在外孙不到1岁,活泼、聪明,性格也好,这可是对我辛苦付出最好的回报呀!

点评

育儿理论各有千秋,育儿经验更是千人千方,各有所长。如何做到科学育儿,那还真是得以儿童的大脑发育、身体发育特点为基础。因此,不妨像这位老人学习,事先了解些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方面的知识,让养育不再盲目。

新知识,和孩子一起学

儿子、媳妇忙得没工夫管孩子,孙子1岁多就丢给了我。开始我想着把孙子带得健健康康就行了,可很快我就发现老一套带孩子方法不管用了。现在的孩子特别聪明,从小接触的新事物多,头脑灵活,问的问题也就特别多。孙子快3岁了,经常把我问得头昏脑涨,不知道怎么回答。不理他或敷衍他吧,看他一副落寞的样子又很不忍。于是,我下决心捡起书本,重新学习。不仅买了好多书看,还经常到幼儿园请教他的老师。

一学习,我才知道了很多奥秘,比如孩子是怎么学会数数的,是怎么来认字的,他的问题应该解答到什么程度。这么一来,孙子简直把我当成了最好的伙伴和权威,原来有时候调皮不听话,现在只要我发话,他绝对不会违背。

为了配合他在幼儿园学好英语,我也硬着头皮和他一起学。我们会一起看一些原版的动画片,有时候还来个简单的英语配音秀,孙子说我学米奇的声音很像呢!我们还会模仿他们英语教材磁带里的一些简单英语对话,有的我确实听不懂,就直接学舌,屡屡出洋相,孙子一边乐得前仰后合一边帮我纠正,我俩的英语都很有进步。

我还办了一个图书证,一有空就带孩子到儿童图书室去,让他在书海中“扑腾”,寻找他想知道的东西,我也乐得坐在一边看我喜欢的书。每次听孙子津津有味地跟我讲蝴蝶是怎么变成的,或者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我就特别舒心。

如今孙子被幼儿园里的老师和邻居们叫做“小博士”,但我一点也没有轻松的感觉,我还得不断地学习,争取当“小博士”称职的奶奶。

点评

时代不同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别说老年人,就是年轻的父母都要和他们有“代沟”了。因此,不断地接触和学习新知识、新事物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瞧瞧这位奶奶,并没有因为自己落伍了就放弃教育,反而是开始积极地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多么优秀啊!书籍、电视、网络……各种媒体都为您敞开着多元知识以及多角度了解新知的“大门”,进去瞧瞧吧!

重亲情,用传统文化熏染

去年秋天,我打点行装,到美国带孙女。儿子娶了洋媳妇,在国外定居,现在有了孩子,儿媳妇不愿意放弃自己从事的基金会的工作,说这能帮助很多人,我很认同,所以愿意去帮他们一把。

不过,我带孙女有自己的原则:只管把孩子的身体照顾好,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至于教育和孩子的人格塑造,还是交给他父母来完成吧,我不想,也不能越俎代庖。毕竟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得承认和年轻人有一些观念上的差距。而且,国外的文化又和国内有差距,还是儿子、儿媳妇更有发言权。但是,我很注重把中国人的一些传统带进这个半西式家庭,比如自己坚持用筷子,穿布鞋,闲暇时画国画、听京剧CD等等。我并不想要求孙女做这些,但毕竟会对她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儿媳妇对此特别认可,她也正是因为非常痴迷中国文化才嫁给儿子的。虽然我们的小家伙长得更像妈妈,金发碧眼,但我还是希望她不那么西化,在骨子里扎下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

儿子的公司每次有家庭日活动什么的,他都会带上我一起去。他的很多洋同事和老板都格外羡慕我们的大家庭,他的老板还数次开玩笑地说也要让自己的女儿嫁个中国小伙儿。老少同堂,一家人其乐融融,看来是全世界人民都认可的家庭模式呀,呵呵。

点评

老带孙是中国人的一种优良传统,也是中国文化重视亲情的一种表现。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孩子享受入微的照顾,应该说是两全其美。尤其老人的年龄大了,对亲情会更加珍惜,和孙辈也会有一种天然的亲密感。为此,他们再忙碌、辛苦也毫无怨言。当然,这也就造就了老人对孩子更宠爱一些,更纵容一些。年轻父母应该理解老人的心情,把教育重任担在自己的肩上,不要一味地都推给老人,这样,隔代育儿的天平就平衡了。

读故事,轻松省力的教育

我和老伴一致觉得,讲故事是培养孩子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且这也不累,我俩轮流坐在那儿读书,外孙女就很乖地听,可比看着她别淘气轻松多了。

于是,每天晚上讲一个小时故事成了我们家雷打不动的惯例。故事时间里,即使她的爸爸、妈妈恰巧回来,给她带了好吃的或新玩具她都无动于衷,依然坐得好好的,专注地盯着我。开始我讲的是自己小时候听过的那些传说、民间故事,外孙女很爱听。很快,我和老伴熟知的故事就被掏空了,我们赶紧去书店买来了大批的故事书。我们会自己先看,然后把合适的故事挑出来讲给她,一些晦涩的或者含有她不理解的内容就先跳过。后来,我们又发现了绘本这种好东西,就大批地买回来和孩子一起看。绘本的绘画精美,内容幽默,而且有些内容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去感受。我发现,通过看绘本,小家伙不知不觉地认识了不少字不说,好像领悟能力也提升了。再后来,我们开始了“评书连播”,讲了《小猪唏哩呼噜》《小布头奇遇记》《小王子》等等。然后,我发现她好像对童话有点腻了,就又赶紧去书店淘来一些脑筋急转弯、成语故事、科普类的书,把故事时间变得互动性更强了。没想到,外孙女超喜欢玩词汇和成语接龙游戏,这对丰富孩子的语言真的非常有好处。

现在孙女上学了,成绩很优秀,尤其是语文非常突出。应该说,这得益于我们的“故事时间”。其实,讲故事也给我和老伴儿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我们又重温了那些可爱的故事和天真烂漫的童年。

点评

故事是知识的源泉,也是品德教育的好帮手。在看图画、听故事的过程中,也能提高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语言能力、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老人为孩子讲故事,相比年轻的父母更有耐心,对孩子提出的奇怪问题或重复阅读的要求也更宽容。当然,年轻的父母在周末带孩子的时候,可以加大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力度,那就真的做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了。

上一篇:纯棉秋语 第9期 下一篇:领教西式月子